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40515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博世集团的国际化发展小组成员:张宗荣,杜伟,王晓艳,来敏英,周艳,刘美苓,凌彩,韩丹丹,张金金摘要:本文从博世集团公司的原型历史开始记录并分析了它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发展历程及其采取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并着重研究了它在中国的考察、分析和实施跨国投资的原理和动机,并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国际化战略,对其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总结出对其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国际化 跨国经营 战略目录:1 公司简介2 公司国际化发展的历程3 国际化发展战略3.1 从合资厂到跨国企业3.2 博世集团的发展战略3.2.1 本土化战略3.2.2 多元化发展战略4.博世在中国 4.1 博世登陆中国 4.2 博士为

2、什么选择中国5.博世的国际化战略对其国际化产生的影响5.1 经济实力不断增长5.2 始终保持技术领先5.3 发挥企业内部优势5.4 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6.对其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6.1 继续实施本土化 6.2 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6.3 管理以人为本 6.4 及时评估并调整战略 6.5 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6.6 公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7.结束语8.参考文献1.公司简介德国博世集团简介 1886年,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由公司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先生在德国创办,在当时,它不过是一间简陋的“精密机械和电器工程车间”。100多年后的今天,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

3、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年收入总额达400亿欧元,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 24.2余万名员工,2005年位列全球500强企业第83名。博世的产品涉及汽车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建筑智能化技术等领域。博世汽车技术部包括汽油系统、柴油系统、底盘系统、能源及车身系统、汽车多媒体、汽车电子、采埃孚转向机系统和售后市场等八大部门。 汽车技术部:博世集团是世界第二大汽车装备供应商。2001年汽车技术部的销售收入占集团总销售额的68。该部门在全球五大洲的140个地点拥有生产基地。 消费品与智能建筑技术部:博世在这个领域的产品主要有电动工具,热动技术和家用电器,还包括安防系统,宽带网络。 工业技术部:博世自动化技术部

4、门与曼内斯曼力士乐股份公司的合并给工业技术领域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飞跃。2公司国际化发展历程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的产业。 1886 年罗伯特?博世先生在斯图加特创办公司时,就将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 1895年,博世公司获得王室首府和官邸城市斯图加特的许可,开始生产家用电器。1909年博世集团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贸易办事处,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先后在中国成立了首家汽车售后服务车间(1926年上海),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999年),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1995年杭州),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5、(1999年),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系罗伯特.博世公司和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9750万美元设立的外商独资经营公司(2004年)。2001年与无锡威孚集团并购成功。另外,博士家电也在2004年在上海成功上市。 1933年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博世冰箱的成功亮相迈开了博世进军家电市场的第一步,之后更多的博世家电产品接踵而至,渐渐在炉灶、洗衣机、洗碗机、小家电以及电动厨房多用机领域都享有盛名。无论是1960年的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还是1964年的第一台洗碗机,博世公司凭借其可靠品质和领先的技术一直“笑傲欧洲家电江湖”。100多年来,博世孜孜不倦

6、追求着一个重要的目标用完美的技术和可感知的质量,不断改善大众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而在今天,博世已成为欧洲家电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领导品牌。3. 国际化发展战略3.1从合资厂到跨国企业从仅有两名员工的“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到如今足迹遍布60 多个国家,拥有 300 多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 280,000 多名员工的大型跨国企业 博世屹立百年的秘诀非常简单,那就是“创新,并且不断创新”。120多年来,创新精神已经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甚至每个博世员工血液之中,它不仅成为公司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如今更成为抵御风雨最好的保护伞。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今天,博世作为 “全球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对前瞻

7、性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和投入热情依然丝毫不减。3.2博世集团的发展战略3.2.1 本土化战略博世在中国坚持实施本土化战略 博世汽车技术进入中国以来,公司坚持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加强本土化研发和生产能力,使其产品和服务更贴近中国的客户和消费者。目前,博世在中国已经建成了25个生产基地、4个汽车技术研发中心以及1个冬季试车场。公司推出众多专为中国市场设计定制的产品,如经济型共轨系统CRS1.3、博世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器M7.8、起动/停止系统的起动机等。自2003和2005年在中国分别实现了ABS和ESP的本土化生产以来,博世不断加速其汽车安全技术的本土化进程。2005年,博世在苏州建

8、立技术中心;2006年,又在该中心建造了车辆试验路。2008年11月28日,博世斥资1.5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冬季汽车测试中心在内蒙古牙克石正式落成。凭借该地区得天独厚的持续低温气候,测试中心能够为ABS和ESP等进行本土化测试和匹配,将更好地帮助提高中国汽车的安全标准。博世集团总裁弗朗茨菲润巴赫曾说过:“我们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如今博世可谓是一家真正的中国公司,这是过去任何时候都无法相比的。”目前,博世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已达11家,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分享其创新技术,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有益的技术及解决方案。3.2.2 多元化发展战略博世,“跨行业,相关多元化”同样,博世集团的多元化策略

9、也可以从产品分布中得到体现。博世集团1886年创办时给自身的定位是: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历经120多年的发展,博世集团的初衷依然不改。公司目前主要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等的开发和产品研制。博世集团的汽车电子、发动机技术、安全技术;家用电器、热力技术;安防系统、电动工具、传动及控制技术、传感器等,在国际上有相当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故将博世集团的发展策略定义为:跨行业的,相关多元化。这样的发展策略与传统的多元化相比,具有独特的的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表现在两点:第一,实施难度小,第二,风险小。首先,博世集团的多元化实施难度较小。不管是汽车还是工业产品,抑或是日常消费品(家用电器等

10、),其核心都是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这也是博世公司长盛不衰的秘诀。而这些,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同的。例如可以将部分汽车空调的核心技术和制造经验拿到家用空调的设计生产上来,甚至是电冰箱的制造也可以以这些为参考。同样,汽车传感器的核心技术也和工业传感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等等。这就意味着公司部门间可以共享经验、技术、研发资金等资源,这就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开发成本和管理费用。其次,从市场风险来看,博世集团的跨行业策略风险比较小。博世集团的目标市场除了汽车外,还有日常消费品、工业、建筑业等等,这些都要比汽车产业稳定和广阔,企业不会因为某一个子行业有较大的波动就出现经营困难等情况。而且因为各产品之间的关联性较大,企

11、业品牌的溢出效应在这里同样明显。市场的开发成本较低。4.博世在中国 4.1 博世登陆中国早在1909年,博世产品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而博世在中国的第一家维修服务站于1926年在上海成立。这个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博世集团,从一间简陋的“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起家,现已发展成为高度国际化的跨国集团:在全球设立了270家分支机构,有230家在德国境外。2004年创造了400亿欧元的销售收入,在全球拥有员工24.万。博世再次进入中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4.2 博世为什么选择中国博世公司将中国作为国际化发展的第一站。早在1909年,它就在中国设立第一家贸易办事处,为其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2001年博士收购威孚,这一并购是博世在亚洲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其全球采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了全球战略中的中国布局。威孚与博世的合资公司博世汽柴承继了原欧亚柴油的喷油器和油嘴生产业务,基本占据了国内高端柴油机配套业务全部市场。选择中国市场的原因:首先,中国市场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对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其次,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雇用中国劳动力必定降低生产成本,里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第三,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博世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第四,中国政府的政策鼓励。例如,政府对外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捐税缓交等优惠待遇。案例一:威孚是我国最大

13、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厂商,与世界顶级电气商德国博世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公司几乎在所有产品领域均占据了国内乃至世界相对垄断地位,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同行。德国博世属于世界汽车发动机配件的领头企业,而G威孚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发动机配件企业,有着国内销售渠道、垄断市场等优势,G威孚与博世的合资公司博世汽柴承继了原欧亚柴油的喷油器和油嘴生产业务,基本占据了国内高端柴油机配套业务全部市场。博世的苏州厂经营情况一直不好,又盯上了威孚的技术能力和营销网络,威孚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发动机配件企业,有着国内销售渠道、垄断市场等优势,因此2001年,博时公司成功收购了G威孚。案例分析:博士收购G威孚属于后向连锁兼并(若一

14、个企业兼并收买向他提供投入的另一企业则称之为后向连锁兼并)。威孚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汽车发动机配件企业,能够向博士公司提供各种汽车零部件,既可以节省在中国新建和扩建企业的时间,又可以减少建立生产供应和销售系统的麻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可以迅速取得对中国企业的控制权,推行其跨国经营的意图 2.可以直接接管和利用威孚的生产设备和人才资源。3.可以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营效益4.可以吸收威孚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5.可以利用为辅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销售。案例二:深圳市威宁达实业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现代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研制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用户为本,在雄厚的电脑技术基础上,融入

15、现代汽车工业的高新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2008年3月11日,德国博世集团与深圳市威宁达实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博世正式收购威宁达公司的业务。案例分析:博士在收购深圳威宁达之后,建立了博士在深圳的分公司。通过此次收购,博世汽车售后部门及所属汽车检测设备业务部期望进一步提高在中国的检测设备销售,扩展博世在现有售后市场的份额。同时,博世公司增强了检测设备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尤其加快了软件研发的步伐。收购后的威宁达业务将成为面向中国诊断设备软硬件的研发和生产中心。通过在深圳建立分公司,作为母公司的博世公司实际控制了作为子公司的威宁达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促进了博世公司的全球化战略。5.博世的国际化战略对其国际化产生的影响5.1 经济实力不断增长通过收购,博世公司拥有的巨额资产和股份,经济实力不断不增长,以自己少量的自有资本控制他人的巨额资本,把触角伸向世界市场的各个角落5.2 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仰赖巨额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及其特有的技术转让战略,在生产汽车的领域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地位。5.3 发挥企业内部优势发挥企业内部化优势,克服了市场的不完备,实现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转移,扩大了汽车产品的出口。5.4 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力能享有资源来源和商品销售的全球统一调配的好处。6.对其未来发展的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