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5403671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学习好资料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教学创新、常规完善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优化、研究和评定,形成了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互动研讨、教学沙龙等五种有效的教研策略。一、反思教学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反思教学,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做

2、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在培训中,注重反思教学,指引教师进行教研活动。(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采取互动反思模式,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和规则,为开展教研活动奠定基础。1、将全体教师按年级、学科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6-8人为宜,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各小组都设组长1人,负责小组教研、讨论的组织调控;记录员1人,负责对小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的记录;发言人1人,负责将本组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体组员做介绍;时间控制员1人,掌握每人发言时间不要超时;问题员1人,将本组成员某个方面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动中,角色

3、分工可以调换。2、建立规划,明确程序在教研讨论中,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为了按照科学的程序开展反思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行为规则和活动规划。在行为规则方面,要求小组成员依次轮流发言,此外还要做个人学习笔记,内容包括本人的观点、本组其他人观点的不同之处、组间交流结果等。在活动规则方面,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开展教研讨论活动,针对每个教研专题向全体组员介绍本组讨论结果,可以相互辩论。问题员在每轮讨论后将本组的问题向学校提出。(二)专题教研,反思互动学校定期确立教学研究专题,要求每个小组进行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1、加强教学前反思研究,重点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

4、源的开发利用。每个成员都要精心设计教案,小组间研究讨论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订教案。2、加强教学中反思研究,重点研究教学过程与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对教学问题的调控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每个成员都要做教学行为记录,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听课、评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给自己拍教学录像,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反思教学行为。3、加强教学后反思研究,重点对教学得失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教学策略改进方案。教师可以写教学后记,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修订教学策略改进方案。(三)及时总结,合理评价每次专题教研活动都要有记录和总结,以便于检查和评价。坚

5、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考评每一个小组和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培训效果。1、培训总结必须全面,要能反映研究的问题、小组的研究观点、个体成员的发言情况以及研究讨论的方式和效果。2、将教研成果、经验,主要是教学策略改进方案等进行校组际交流,相互学习借鉴。3、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小组教研和成员收获的质与量进行评价,把评价结果记入教师培训档案和教学档案。二、案例评析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我们通过案例评析促进教研活动的发展,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学习案例,注重剖析学习案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6、有效途径。在学习案例过程中,教师可以快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为此,我们注重案例学习,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帮助教师提高学习质量。1、精选典型案例,组织教师专门学习,由专家、名师等组织者进行剖析。组织者要结合新课程教学实际提出思考题供教师讨论,最后由组织者作深刻点评。2、要灵活调控学习进程,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教师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积极性。3、要优秀教师现身说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典型教学事件,在讲述中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角色定位,由专家点评,研究疑难与困惑的解决办法。(二)撰写案例,注重点评撰写案例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7、,促使他们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间加强沟通、分享经验。为此,我们每学期都要求教师撰写一定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1、组织教师收集和整理实践素材,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东西,撰写教学案例,并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使之具有较高的学习、借鉴价值。2、加强教师案例撰写的指导,使教师掌握撰写教学案例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可以组织教师一起加工教学案例,使之成为有典型意义的优秀案例、精品案例。3、对教学案例进行具体点评,评析核心问题,总结教学规律,提出应注意的事项等。(三)评选案例,注重宣传评选案例可以促使教师学习、研究和撰写教学案例,深入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

8、化水平。为此,我们每年都组织一次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1、层层组织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学校、镇区每学期组织一次,市(县)级评选每学年于第二学期举行一次。2、优秀案例评选。按学段、分学科进行征集,然后开展市(县)级评选,届时各镇区、学校按教师总数三分之一的比例推荐参评案例。3、评选优秀案例,组织专门力量加工、整理,编辑成案例集,加强优秀案例的宣传。三、教学诊断教学诊断是教研人员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方法。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我们组织教研人员定期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教学临床诊断,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一)临床诊断,科学评议新课

9、程培训的重要目的是改进教学实践,加快新课程实施。通过临床诊断,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矫治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为此,我们要求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临床诊断,科学评议。1、要求学校经常开展公开课、探索课、研究课、尝试课等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评议,共同分析执讲人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共同研究矫正对策。2、要求教研员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行临床教学诊断,对教师的教学按照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科学评议,指导教师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3、要求科研人员、学校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和本学科骨干教师参与教学诊断与评议,研究和分析执讲

10、人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教师正确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二)深入研究,正确指导教学诊断的目的是完善和改进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我们针对教学诊断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新课程教学向纵深发展。1、将研究目标前移,跟上时代的步伐,研究教学的前瞻性问题。教研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分析新课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出台预防措施,正确指导基层学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2、将研究重心下移,深入到学校、课堂和教师中,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教研员在教学诊断中必须提出指导性意见,能够根据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3、将研究重

11、点平移,从单纯研教向既研教、研学又研考方面转移。教研员要研究诊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研究考试的趋向和试题类型,正确指导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三)及时矫治,不断完善在教学研究中,要加强教师教学行为矫治的探索,指导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此,我们把矫治作为教学诊断的重要环节来抓。1、加强有效性教学研究,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按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汇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导致教学陷失的根本原因,研究矫治措施,出台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2、加强矫治措施的落实。通过印发文件、召开会议、现场指导等形式,落实矫治措施。学校对教学矫治措施的落实要有计划、有检查、有

12、总结。3、加强教学矫治的督导,组织人员检查基层学校教学工作改进情况,把检查结果纳入对基层学校的教学评估中。四、互动研讨互动式研讨是一种教师群体教研活动,也是一种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的突出教师参与的培训形式。通过互动研讨,可以促使教师直观体验和感受新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平等讨论,在专家指导下品味、体验课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为此,我们把互动研讨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一)明确步骤,规范操作互动研讨大致按照集体听课、分组讨论、会议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等环节进行。为此,每一次互动研讨活动的开展都要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组织进行。1、集体听课。组织者要求听课教师所应思考的重

13、点问题,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听课。2、分组讨论。要求围绕课例进行讨论,教师要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提出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3、会议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在会议交流本组的讨论意见。4、专家分析。专家要对课例进行剖析,使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新观念。5、总结评估要科学评价课例和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总结、提炼本次互动研讨所体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二)优化形式,灵活组织各学校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互动研讨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丰富教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1、开展实战性研讨。将教学研究的场所设在课堂,边教边研,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专家进行即席指导。2、开展对

14、话式主题研究。根据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让专家和教师进行对话、研讨。教师把教学中的困惑提出来,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甚至专家可以走上讲台,执讲示范课。3、开展定向性质疑辩论。根据预先确定的研讨方向开展质疑辩论,让教师在辩论中进行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在争论中辩明真理,认清新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向和可行途径。(三)突出重点,深化研究互动研讨的重点是为教师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明确出研讨的重点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调动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深入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1、要对课例进行深层次剖析。重点研讨课例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措施:研讨课例

15、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技术运用;研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2、要结合课例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陷。在互动研讨中,要通过各种手段深化研究的层次,挖掘个体潜能和整合群体智慧,从而实现思维共振、经验共享、情感共鸣,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3、要通过互动研讨,使教师明确现阶段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策略。五、教学沙龙通过教学沙龙活动能够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为了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要求学校设置教学沙龙的固定场所,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一)营造氛围,加强教研组织建设各学校要加

16、强教研组建设,制订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教学沙龙活动开展创设支持性环境。1、要求教师自愿结合,组成教研小组,确定教研任务,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学沙龙活动中进行交流。2、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沙龙活动中交流。3、要学校为教师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每次教学沙龙活动都要有学校领导干部参与。(二)精心组织,加强教学沙龙管理要提高教学沙龙活动的实效,就必须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为此,各学校都结合实际对教学沙龙活动的开展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1、每周组织一次教学沙龙活动。每周一,确定教学沙龙活动主题,让教师精心准备。2、教师每学期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