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40331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版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1 波的形成和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波的形成和传播1.波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B.波源的能量随波传递C.振动质点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解析:各振动质点的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A.在真空中,单凭耳朵就能听到歌唱家美妙的声音B.只要有机械波发出,一定能找到产生机械波的波源C.某空间找不到机械波,在这一空间一定找不到波源D.“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小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能激起无穷无尽的连续水波解析:机械波的产生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波源,二是介质,二者缺一不可,故A错误;有波源未必有波动,但有波动

2、一定有波源,故B正确,C错误;波可以传递能量,水波在传递能量的过程有损失,故水波要消失,D错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定垂直解析:机械波在介质的传播特点是波源的振动带动相邻质点做受迫振动,所以机械波的振幅等于波源的振幅,故A错误;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故B正确;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频率由波源决定,频率不变,C错误;在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同或相反,并不垂直.只有横波中传播方

3、向和振动方向一定垂直,故D错误.4.如图是一列沿着绳向右传播的绳波波形,此时波刚传到B点,由图可判断波源A开始的振动方向是(D)A.向左B.向右C.向下D.向上解析:介质中每一质点,开始起振的方向都与波源开始起振的方向相同,此时波刚传到B点,由题图可判断B此时正向上振动,所以波源A开始的振动方向向上,故D项正确.5.(多选)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滞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解析:振源的振动使其周围质点依次振动,之所以能依次振动下去,就是依靠了相

4、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故A,B正确;沿波的传播方向,后一质点的振动必滞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故C正确;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D错误.6.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有机械振动存在就一定有机械波存在B.有机械波存在但不一定有机械振动存在C.机械波沿某一方向传播,质点就沿该方向运动D.机械波沿某一方向传播,能量也沿该方向传播解析: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而有机械振动若没有介质则不会形成机械波,故A,B错误;机械波沿某一方向传播,而质点只是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会随波前进,故C错误;波传播的是能量、信息和振动形式,故在波传播过程中能量沿波的方向传播,故D正确.7.在平

5、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向外传播,当波传播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D)A.随波纹漂向湖岸B.不动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解析: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介质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向外传播的只是振动形式和能量,故D正确.8.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B)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解析: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不会立即停止,振动的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它会再振动一段时间然后因为阻

6、尼而停止,因此还会在空气中形成声波,这就是“余音未绝”的原因,选项B正确.9.如图所示是一列波的波形图,波沿x轴正向传播,就a,b,c,d四个质点而言,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点是(D)A.bB.aC.dD.c解析:质点的正的位移越来越大或负的位移越来越小时速度为正,满足该条件的质点是c,d,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位移是正值时,加速度为负,满足条件的是b,c,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是c点,D正确.10.如图所示为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部分质点,每相邻两质点的距离相等,其中O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从波源通过平衡位置竖直向下振动开始计时,经质点1开始振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介质

7、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但图中质点9起振最晚B.图中所画出的质点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C.图中质点8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7的振动,只是质点8振动时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时间总是比质点7通过相同的位置时落后D.只要图中所有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1与质点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如果质点1发生的是第100次振动,则质点9发生的就是第98次振动解析:从题中可知,质点9是图中距波源最远的点,尽管与振源起振方向相同,但起振时刻最晚,故A正确,B错误;质点7与质点8比较,质点7是质点8的前质点,7,8质点间的振动步调相差,故C正确;质点9比质点1晚2T开始起振,一旦质

8、点9起振后,质点1,9的振动步调就完全一致,故D正确.11.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 km/s和9 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 s开始振动,则(A)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解析:横波速度小于纵波速度,所以P先开始振动.由+5 s=,可得s=36 km,则A正确,B,C,D错误.12.如图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垂直直线方向做简

9、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时,1到达最上方,5开始向上运动,问:(1)t=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2)t=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3)t=T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解析:各质点在各时刻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由(甲)图可知,t=时,质点8未到达波峰,正在向上振动,质点12,16未振动.(2)由(乙)图可知,t=时,质点8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2正在向上振动,质点16未振动.(3)由(丙)图可知,t=T时,质点8,12正在向下振动,质点16正在向上振动.答案:见解析-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