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40310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元素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元素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元素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素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素说课稿李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内容作出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分子和原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 知识 ,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是后

2、面章节水的组成、化学式和化合价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2、了解自然界中元素的含量,认识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有关。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元素和原子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元素的含义及

3、原子与元素的区别。难点: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在实践中的应用。二、说学情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三、说教法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讲解法、归纳、指导发现法。四、说学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4、,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 “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充分体现我校教学模式:1、3、6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学理念:创设有效课堂;三个案: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案;六个教学环节: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环节。(一)预习案版块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以便检查学生预习效果。以此完成以下预习目标:1、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

5、法及目标;2、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思考题3、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应了解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哪些问题并期待教师解决。(二)教学案版块具体流程包括: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环节。自学质疑:指导学生围绕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预习、自学中的学习问题。比较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O2、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符号O这种成分,引导学生认识它们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由此引出对元素的概念的质疑。 交流展示:课堂讨论,交流解决学习问题共享成果,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具有类似原子

6、和元素的例子,帮组理解元素的概念。如可以组合无数英文单词的26个英文字母、由有限的几个积件可以搭建很多不同形式建筑的儿童玩具积木,等等,由此说明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由此引出目前已发现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丰富多彩、形态万千的物质世界。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图4-4“地壳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得出结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或多或少,差异很大,氧、硅、铝、铁含量相对较多,而与生物关系密切的氢、氮、钾等相对较少。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记忆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并指出跟生物关系密切的元素不足,有必要适当施加化学肥料,以提高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互动探究:选择具

7、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对比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将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 P57讨论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发生变化,而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通过此种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元素概念的了解。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有层次性;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少而精,突出主问题设计;问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聚合性、批判性、深刻性。精讲点拨: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精讲点拨,要注意解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要点之间

8、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矫正反馈:矫正学习存在问题,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训练方法多样,学生大面积参与。迁移运用:通过当堂练习(口头、书面等)、达标检测、学生交流反馈等多种手段,拓展迁移知识,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三)巩固案巩固案着眼于巩固教学效果,提升学习能力来设计,要在三课时教学完成后,及时布置巩固案。内容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深入探究(作业式样)。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学习内容。(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二)元素和原子 的区别

9、(三)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有关七、 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明(一)、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合作、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二)、教学设计思路: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在原子结构信息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导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现两组原子结构信息,让学生练习,并巩固元素的定义;接着自学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阅读元素符号的表格;最后,通过字母组合游戏、元素与健康、物质中的元素组成练习来加深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三)、教学设计策略:1、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 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化学教学 2、从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化学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