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403088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急增,全球浮现了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是培养青年高档人才的重要基地,21世纪的大学生是新世纪人类文明的发明者和推动者。生态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现代高等教育的内容与否科学与全面,则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素质,关系到一种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将来。本文在分析问卷调查报告的基本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较为系统地论证了高校生态伦理教

2、育问题和试图探究其因素,并提出了这种教育的基本措施和途径。最后指出,目前,中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也存在着局限性。我们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词:生态伦理教育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中国高校对于生态伦理,中国古代儒家所主张的思想可以简略的归纳为“时禁”。“时禁”与儒家重要道德理念:孝、怒、仁、天道紧密联系起来的趋向,这意味着对自然的态度与对人的态度不可分离,广泛地惜生与爱人悯人同样同为儒家思想题中应有之义【1】。一、 我校生态伦理教育与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一)调核对象及分析为了具

3、体的透析国内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结合书籍等有关资料的前提下,重要依赖于我组在本高校范畴内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报告,如下是本次问卷调查。为了理解我校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状况和环境意识水平以及环保行为习惯,并以此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同窗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小组以我校的学生为对象,组织了一次生态伦理教育与大学生环境意识问卷调查活动。为贴合环保主题,我组决定采用网上问卷形式调查,减少纸张的使用。其中有效答卷数:71 ,总访问人数:348,完毕率:70.06%。该调查问卷分五部分:(二)所波及的内容重要有(1)环保基本和专业知识的理解限度,涉及世界环境日,AP,节能减排,

4、厄尔尼诺等;(2)环保行为习惯,涉及个人环保行为体现、生活习惯、对食用野生保护动物现象的解决等;(3)我校环境教育与环保设施的状况,涉及开设环境通修与选修课程状况,环保设施状况及其对环保教育的注重限度;(4)对环保工作核心环节的结识,涉及公民参与,政府职责,生产产业,环保组织,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5)学生对于环境专业著作的阅读背景及环境有关会议的扩展理解限度,书籍涉及沉寂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会议有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等。(三)调查的成果与分析1.环保基本和专业知识的理解限度环境知识问题的选择重要有世界环境日,A,节能减排,厄尔尼诺等知识性问题。记录成果显示:被调查者回答对的率

5、为741%。对于节能减排,碳交易等热门环境核心词,非常理解并常常关注与思考的学生只有7.4%,比较理解的有66.7%,而有25.9%的学生对其表达不知。对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专业术语的理解限度只有111%,比较理解并关注与思考的占70.%,不理解的占18.5%。阐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环保知识,但仍存在大大的局限性。这也反映出学校与社会环境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环保行为与习惯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植树节快到了,给你提供机会,你与否乐意参与植树活动?”8.7%的学生会去,而有3选择不去,另有7.4%选择自付费用则不去。在问到“你能否有效进行废物运用”中有.9%能有效运用废物,1则不能做到。对于废旧电池

6、解决的问题中有48.1%的学生没有留意废电池的解决,1.8%的学生收集起来,进行回收(若有固定回收点)。对于限塑令后的购物袋的使用中7.4的学生偶尔会,在忘掉带时会购买;但仍有222的学生会购买购物袋。而在谈及在餐馆看见食用野生保护动物的的问题时,无所谓的占1.%, 憎恶但无奈 85.2% ,可悲的是无一人选择憎恶并报警,主线没想去劝阻。反映出学生在制止她人错误的行为时,体现出积极态度的人不多。3.我校环境教育与环保设施的状况在对学校环保设施(垃圾箱,废旧电池回收箱等)的印象及对学校对于环境教育的注重性这两个问题时,一半以上的同窗对其表达否认。从此可见学校在该方面的工作尚未到位,同步反映出同窗

7、们对于身边的环境还是蛮关注的。4.对环保工作核心环节的结识对环保工作核心环节的结识方面中,有96.3的学生认同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同步也体现出对政府职责、法律法规、环保组织、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等环节的注重。这些反映大学生在对与环保的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和建立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上,有着对的的结识。 5.学生对于环境专业著作的阅读背景及环境有关会议的扩展理解在问及与否读过沉寂的春天增长的极限将来的一百页只有一种地球等环境专业著作时,只有少数的选择看过,绝大多数的同窗没看过甚至没听过。而对于环境问题的会议和文献大多数的同窗表达听过或看过,但也仅仅停留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上,对环境知识的积极求知性及对其的学习广

8、度、深度不够。二、大学伦理教育现状的因素从以上问卷调查成果分析可看出,国内高校的道德教育在生态伦理教育方面,虽然是有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分析,在以往知识的指引下,我们发现,无论是从教育的内容、形式,还是手段、措施来看都是不抱负的,究其因素,具体如下:(一)从国家教育政策来讲,生态伦理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注重就具体状况而言,国内开展生态伦理教育起步较晚,高校能将生态伦理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的还很少。受老式教育模式与文理学科划分的限制,现阶段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片面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技能以外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虽然从2 世纪80 年代起国内高

9、校的环境教育工程就已经起步,但也基本上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没有自觉地把其纳入到德育内容中、渗入进学校的各个环节里,更谈不上对塑造“理性生态人”最为重要的情感体验、习惯养成及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考研、考公务员等国家考试中的试题很少波及生态伦理知识,这也导致现代大学生对生态伦理的陌视。(二)从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开展状况来讲,教育理念、内容及方式存在诸多局限性.缺少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指引。国内的生态伦理教育较之国外开展较晚,理论发展还不完善。虽然有不少学者对生态伦理教育做出了某些研究,但还只是停留在简介经验和总结的层面上,对于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整体的体系,也难

10、以对现实起到指引作用。.教学方式呆板。由于老式的课程体系的分离,文理科差别较大,学生在观念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对于观念的接纳层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据调查,国内高校在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时0%重要采用教师渗入式的措施,偶尔结合到公园里写生或野外活动的形式,缺少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倒引起学生的回避甚至反感。这样的生态伦理教育对于学生来讲都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没有从内心真正体会到其内涵,同步她们对生态伦理观也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无法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外化为一种行动。3. 在生态伦理思想方面的曲解或误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某些规定,在有些物品还可以用但不是

11、很以便时,人类会选择舍弃旧的重新买新的。正犹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人类在这方面把舍弃精神发挥的很是彻底。又例如说在实行了用塑料袋要钱时,仍有人会用塑料袋,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塑料袋的运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以便,虽然懂得这会带来白色污染,但白色污染在人类生活中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人们会在潜意识中觉得我用一种塑料袋对整个地球来说主线无足轻重;另一方面:一种塑料袋只要一两角钱就可买到,人们都觉得用这点钱无可厚非,而用塑料袋所带来的以便所发明的财富不懂得是它的多少倍。再例如,在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类就开始享有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一方面就是口腹之欲了,而野生动物就是人类的首要选择。由于这种近乎病

12、态的需求而使珍稀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4.高校在设立生态伦理方面的课程的缺失。学校开设的有关环保的课程很少,也只有学习有关专业的学生才会开设生态伦理课程,其她专业的学生主线不会涉猎,就算开设了有关课程也是考察课的类型,大部分的大学生觉得考察课就是不用听讲的课程,你可以干自己的事,教师不会说什么,也不用考试,主线不会挂科,因此学到的知识就相对来说就更少了。(三)从大学生的角度讲,其生态道德观念及行为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在大学生的观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觉得人是改造自然的主体,自然环境是被改造的客体,而忽视了人对自然的义务。在大学生中体现为环保意识差、平常

13、行为以及实践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其生态伦理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缺少结识或结识不到位,生态伦理道德意识淡薄使目前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极具“校园特色”的环境污染现象。如“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在教室的桌面上或厕所的门上,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杰作;又如垃圾污染:在公共自修教室的抽屉里塞满了吃剩的食品、塑料袋,地面上也丢满了瓜皮果壳、废纸。除此之外,平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诸如随处吐痰、挥霍水电、践踏草坪等现象。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也只趋向于选择有助于就业方向的课程,热衷于考社会所需要的多种各样的证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三、加强大学生态伦理教育的对策生态伦理学

14、是一门应用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和讨论生态环境中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是人类如何保持地球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如何在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和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来看待自然和保持生物,从而更加地协调人和人意见的关系【3】。因此,在高校实行生态伦理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规定。国内高校履行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步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使学生真正成为一种全面发展的人。而现实是,我们大学生在生态伦理方面存在重大缺失,提出相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刻不容缓的!

15、具体解决方案如下:(一)把国家教育政策和生态伦理教育方面相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中,将生态伦理教育正式纳入其范畴内,做到有法可依。在国家级公务员,考研、大小学考试加重生态伦理教育的比重,凸显当今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生态伦理的成熟发展还是到了20世纪8年代后期,随着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的出版,生态伦理学的现代建构工作已基本完毕,建构的多种思路和主张均已浮现,除生态神学外,现代生态伦理学初步形成了人类中心论、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与生态“四分五裂”的格局【4】。但中国的生态伦理发展较晚,因此必须完善中国生态伦理教育的体系,使中国的生态伦理教育尽量缩小与西方的差

16、距。(二)在高校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中,变化本来的教学方式,将生态伦理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转变大学生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国内诸多学校对生态伦理教育的注重限度不够,高校生态教育伦理课程建设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高校对非环境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开展系统的生态伦理教育。通过课程的开设,并辅以思想理论课教学、辅导员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位的教育与熏陶,偶尔采用去公园或风景区写生或踏青郊游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爱好,形成浓厚的生态伦理教育氛围,这必将对学生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的养成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着力提高教师的生态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行动参与意识。事实上,要真正做好学生生态的养伦理成教育,全体教师一方面要转变老式奴役自然的观念,从内心深处结识到生态教育的重要性和急切性。必须具有一种整体教育意识,由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