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40121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2会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自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学具中棱长为1厘米的塑料正方体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 长方体体积= 正方体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体积单位,并且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那么,这些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呢?那么你想通过什么方法去研究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

2、的进率。(板书课题)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教具。二、探究新知“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然后准备好25个小立方体!”说完,我拿起了前几节课用硬纸片做成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无盖立方体。“下面我请几位同学将你手中准备好的25个小立方体放入我手中的纸盒!”我特意的选定了四位同学,走到他们身边,让他们各自将手中的25个小立方体放入纸盒中。“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刚才四位同学手中的小立方体,放进我的纸盒中后有没有将我的纸盒填满?”“没有!”学生马上回答。(因为学生在将小立方体放入纸盒时,已经看到了盒子里的情况。)“为什么刚才我们放了这么多小立方体没能将纸盒填满?谁能来说说理由,让我们在座的同学都

3、能听明白!”(学生思考)“刚才四位同学放进纸盒中的一共有100个小立方体(板书:254100立方厘米),它们只能铺满纸盒最底下一层。”一位同学举手后回答。“你是怎样知道纸盒最底下一层摆放小立方体的个数呢?”我继续追问。根据学生回答我又列出了板书:10101100立方厘米。“你说得很好!我们来看一下盒子里的情况是不是跟XX同学说的一样呢?”我将盒子里的小立方体稍作整理,拿给学生看。“学到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1立方分米与100立方厘米相不相等?”“不相等!”“下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全班同学都拿出25个小立方体,全部都放入这个纸盒里,能不能将纸盒填满?”“不能!”“为什么?”“因为我们全班

4、只有32位学生,每个学生将手中的25个小立方体放入纸盒中一共是800立方厘米,要将这个1立方分米纸盒填满必须要有1000个小立方体。”三、教学例3、例41教学例3(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3.8立方米,2400立方厘米改写成多少立方分米,分别是把什么单位变成什么单位?(2)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交流解题思路。(4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1000=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1000=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即大变小,乘1000,小变大,则相反。2、完成第47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作业对正时说一说解答过程3、教学例4(1)出示例4,放手

5、让学生尝试作业(2)交流解题思路四、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0.9立方米()立方分米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8立方分米()立方米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五、全课小结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这样,学生一般能概括: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应用六、课堂作业1做练习八的第2题,

6、5题学生独立作业 教学反思上述案例中详细记述的是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课时中的探究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的一个片段。在以往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我常利用的是一个可以拆分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木制立方体。那天由于找不到那个教具,我也就只好另想办法。想到了前几天用硬纸片做的立方体教具,以及学生手中的小立方体学具,我就试着将它们结合起来。教学时,我特意让几位学习基础和学习行为欠佳的学生将他们手中的小立方体学具放入我准备的硬纸盒中,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唤起他们对课堂的关注,从而提高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注意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事实也证明,通过这堂课学习,学生在

7、以后的学习和练习中,对于体积单位的进率已能正确和牢固地掌握。这个教学片段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让我体会到:只有引起学生关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当我分别让四位学生将他们手中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25个塑料小立方体放入我手中的硬纸盒中时,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汇聚在了一点,此时所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脑海里想:老师这样做究竟要干什么呢?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通过亲历、观察、比较、思考、分析这样层层深入,终于明白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基础欠佳的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和比较,发现了100立方厘米比1立方分米小多了,从而深深地建立1立方分米不等于100立方厘米的概念,进而想知道究竟多少立方厘米等于1立方分米。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也能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体积单位进率的计算和证明。以往在用可以拆分的1立方分米木制教具进行演示和讲解时,那些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能始终关注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思维也能跟教学知识同步。而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欠佳的学生,他们或许会看着老师摆弄那个可以拆分的教具,至于最终能不能在脑海中建立,1000个1立方厘米小立方体拼成1个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这就很难让人作出肯定的回答。这不仅让人想起了一句话:“听过的不如看到的,看过的不如做过的。” 这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人在实践中才能充分的去思考和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