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40112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在通信技术里有一个术语叫“制式”,意思是通信的技术标准。比如,要定期与一位外国朋友通电话,彼此必须事先约定说汉语还是 讲英语,在什么时间通话等等。有出国经历的人会发现,我国的手机 用户在美国向国内打不通,而在欧洲打就能通。这是因为我国的制式 与欧洲的相同,而与美国不同的缘故。我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采用何种制式,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世 界各国的专家针对第三代提出了许多制式。选择制式不仅要考虑技术 的先进性,而且要考虑经济性和成熟性。在本次论坛上,专家们倾向 于三种制式。一是欧洲和日本流行的 WCDMA,二是美国流行的CDMA2000,这两种制式分别由第二代制式GSM和C

2、DMA IS 95发展而来三是我国自主提出的一种新制式TDSCDMA。朱高峰说,我国第二代移动通信大量采用GSM制式,目前是全球最大的GSM 网,因此在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时,采用 WCDMA 顺理成章; 同时由于中国联通已决定大规模建设 CDMA IS95 网络,在此基 础上发展 CDMA2000 也比较容易。这两种制式由于历史的沿革同 时也因为它们相对成熟,所以在我国都将得到发展。我国自主提出并 得到国际电联认可的TDSCDMA,由于是我S自己开发的新技术, 而且在技术上被公认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开发的深度不够,也缺乏大规模的实验验证,急需得到政府和企业的热心扶持。

3、sisinnI u tfiK(.spaupsnw)養讹乔(.speg 址IW養 low&-匪番忧sX*izvwaw$SIeI按 ITU 总目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有如下特点1)提供高速率和多种速率支持多种业务,能支持从话音到分组数据到多媒体业务,特别是Internet,应能根据需要来提供必要的带宽。其 最低无线传输要求是:快速移动环境:最高速率达114kb/s步行环境:最高速率达384kb/s室内环境:最高速率达2mb/s2 )全球覆盖及全球无缝漫游、全球使用共用频段(1885 - 2025MHz , 2110 - 2200MHz )但不要求各系统在无线传输设备及网络内部技 术完全一致,而要求

4、在网络接口、互通及业务能力方面的统一或协调。3)高频谱效率4 )高服务质量:具有长话的话音质量,比特错误率小于106的数据业 务。5 )核心网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过渡,并最终向全IP网演进6)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高保密等良好的商业特性。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历程如下:1985 年,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Future Public LandMobile Telephone System, FPLMTS )概念被提出,其理想是实现全球标准的完全统一,使第三代系统做到全球一体,实现真正的无缝漫游;1991年,国际电联(ITU)正式成立了 TG8/1任务组,负责FPLMTS标准的制订工作;

5、1992 年,国际电联召开世界无线通信系统大会(WARC),对FPLMTS 的频率进行了划分,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订进程中的重 要里程碑;1997年初.ITU发出通函,要求各B在1998年6月前完成候选的IMT-2000(即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国际移动通信 2000)无线接口技术方案的提交。代表不同利益的各标准化组织开始了各自的标准制定工作,并围绕以谁作为全球标准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要焦点集中在以爱立信为首并以庞大的 GSM 市场为后盾的欧洲W-CDMA 技术,与拥有多项 CDMA 技术专利的以高通为代表的美国cdma2000 技

6、术的争夺,双方展开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较量,难以达成 共识;1998年6月fITU共收到了 15个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的候选技术方案。其中,包括W-CDMA、CDMA2000、以及由中国提出 的TD-SCDMA在内的10种第三代地面候选无线接口技术。并确定了第 三代无线接口技术分为两大类:CDMA与TDMA,其中 CDMA 占据主 导地位;1999年3月fITU-R TG8/1第16次会议在巴西召开此次会议确 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大格局。 IMT-2000 地面无线接口被分为两 大组.即CDMA与TDMA。ITU-R TG8/1巴西会议结束不久爱立信与高通达成了专利相互许可使用协议;1

7、999年10月fITU-R TG8/1最后一次会议最终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标准的制订工作;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最终确定了3G通信系统的接口技术标准。国际电联公开的3G标准有三个:欧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的WCDMA、美 国以高通公司为代表提出的 CDMA2000 以及中国以大唐集团为代表提 出的TD-SCDMA,这些标准在核心网中都采用分组交换方式,采用CDMA技术解决无线端口问题。因此,这三种标准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了CDMA这一核心技术(CDMA技术是一种扩频方式的通信,是在数字通信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就是用具有噪声特性的载波以及比简单点到几点通信所需带宽宽得多的

8、频带去传输相同的据)。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制式的比较:第一部分:WCDMAWCDMAWideband CDMA, “宽带分码多工存取”它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的 状态,可提供384Kbps的传输速率,在低速或是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 高达2Mbps的传输速率。而GSM系统目前只能传送96Kbps,固定 线路Modem也只是56Kbps的速率,由此可见WCDMA是无线的宽 带通讯。 :WCDMA技术的主要参数*最小带宽需求:5MHz*采用技术类型: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CDMA*双工方式:FDD/TDD*码片速率:3.84Mcps*帧长:10ms 基站间同步:异

9、步(不需 GPS)*调制方式(前向/反向):QPSK/BPSK*上/下行信道结构:I/Q复用* 下行信道导频:公共与专用导频*功率控制速度:1500Hz*信道编码:卷积码与Turbo码 :WCDMA技术的主要特点1. 扩频与调制技术:支持多种扩频因子,采用 QPSK 调制技术,码 资源产生方法容易,抗干扰性好,且提供的码资源充足。2. 采用编码效率高纠错能力强的卷积编码和 Turbo 编码方法:语音和低速信令采用卷积码,据采用 Turbo 码,其性能已逼近 Shannon极限,Turbo码是编码领域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方法3.Rake接收技术:因WCDMA带宽更大,码片速率可达384M,因此可以

10、分离更多的多径,提高了解调性能。4由于WCDMA采用了更高的扩频码率,使系统的接收灵敏度高,使基站能覆盖更远的距离,有效减少网络建设成本。5由于采用了更高的射频带宽和扩频码率,WCDMA在相同的信道容量条件下,减少了基站的射频部件数量,从而减少了信道综合成本。6. 功率控制技术:支持开环,内环,外环等多种功率控制技术,内环采用 1500Hz 的快速功率控制,抗衰落性能更好,功率控制步长分别支持05dB , 1dB , 15dB , 2dB多种情况,提高了功率控制的准确度。7. 软切换/更软切换技术:在切换上优化了软切换门限方案,改进了软切换性能,实现无缝切换。8发射分集技术:支持TSTD ,

11、STTD , SSDT等多种发射分集方式,有效提高无线链路性能。9压缩模式技术:在一个或连续几个无线帧中某些时隙不发送信息,主要用于频间测量,系统间切换,可较好地实现WCDMA和GSM系统 间切换,提高运营商服务质量。10异地方式工作,WCDMA采用异地网络/同步网络可选,减少了通信网络对于GPS系统的依赖。11宏分集合并技术:RNC与UE之间可以选择多条无线链路,通过多个 NodeB 连接实现通信,能够有效提高无线链路通信效率和通信质 量。12先进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在软切换过程中提供准确的测量方法,软切换算法及切换功能;呼叫准入控制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控制网络的接入 实现软容量最大化;无线链路

12、监控在不同信道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发射模式 获得最佳效果;码资源分配用小的算法复杂度支持尽可能多的用户。13基于网络性能的语音 AMR 可变速率控制技术:通过对 AMR 语 音连接的信源编码速率和信道参数进行协调考虑,合理有效利用系统负 载;可以在系统负载径时提供优质的语音质量。 WCDMA 也支持TFO/TrFO技术提供语音终端对终端的直接连接减少语音编解码次数,提高语音质量。 :WCDMA的业务特点1.智能化:提供灵活的网络业务,终端的智能化2.多媒体化:实现语音,图像,数据等多种媒体信息在无线,有线网之间的无缝传输。3.个性化:用户可以在终端,网络能力的范己的业务。一二 -匚4.人性化:满足

13、人的基本要求。 :WCDMA系统结构WCDMA由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UTRAN )和用户装置(UE)3部分组成。CN与UTRAN的接口维IU接口,UTRAN与UE的接口为UU接口。第二部分:CDMA-2000简介CDMA2000 是 TIA 标准组织用于指代第三代 CDMA 的名称。 适用于 3G CDMA 的 TIA 规范称为 IS-2000 ,该技术本身被称为CDMA2000。CDMA2000的第一阶段也称为1x,其使拥有现有IS-95系统的通信公司能将其整体系统容量增加一倍,并可将数据速率增加到高达614kbps。比1x更高的CDMA2000技术进展包括1xEV (高速数据 速率)

14、。 :CDMA2000糸统的无线接口基本参数多址方式:直接扩频或多载波扩频双工方式:FDD/TDD扩频速率:3.6864Mcpsv = 3*1 2288Mcps载波带宽:5MHZ、10MHZ、20MHZ 扩频码周期(可变):4-256帧长: 20ms时隙长度(功控组):125ms调制方式:下行:QPSK、上行:BPSK :CDMA ONE至CDMA 2000性能的改善反向链路的非相平解调(cdma one系统)改善为相干解调(cdma2000 系统)信道编码性能的改善:特别针对不同速率的数据采用了不同交织长度的 turbo 码,大大提高了据传输的抗干扰性能;分集性能的改善:采用发端分集技术;采

15、用空时编码技术;采用智能 天线技术;功率控制性能的改善:与cdmaone不同的是cdma2000中的快速功 率控制不仅用在反向链路,也用在前向链路中。WTIWireless Technology IiuiOTation LabsWTIWireless Technology ImiOTation LabsCDMA2000反向信道结构CDMA2000前向信道结构WTIWireless Technology Innovation LabsCDMA2000网鎔休杀结构:WCDMA和CDMA2000的技术比较WCDMA技术规范充分考虑了与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对GSM 核心网的兼容性; cdma2000的开发策略是对以IS - 95标准为蓝本的cdma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