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40075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9.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结。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毕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种构成部分。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实验;随后完毕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资料进一步证明,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从渊源上讲,在

2、石油公司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有关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仍然缺少互动。而通过40近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特别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也许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理解南黄海与苏

3、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渐展开渤海油气勘查获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国内海域第一口出油井。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安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办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到1973年,基本完毕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浮现其他因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始终处在停滞状态。1977年8月,石油、地质两部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地震成果资料,

4、选定的涠西南一号构造带湾1井,1977年9月试获日产原油20t,天然气9 490m3。开辟珠江口盆地勘查。1974年,区域研究工作觉得,珠江口外海域是值得注意的地区,建议作为此后油气勘查的重要战场。1975年进行的区域概查和综合性地球物理普查,证明珠江口外存在一种沉积厚度大、由几种拗陷构成、面积约15万km2的沉积盆地。1975年12月,拟定为石油普查重点工区。1977年开始钻探。评价、摸索南黄海。1967年6月1970年,在浅水部分地球物理实验基本上,对南黄海进行了地震大剖面测量。从1974年开始,运用国内自行设计、改装的双体钻井船,施工钻井7口,获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但未能获得工业油气的发

5、现。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务院拟定的开发海洋石油采用对外合伙与自营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791980年,采用双边谈判方式与外国公司签订南海、黄海的南部地球物理勘探合同和渤海、北部湾石油勘探开发合同。1979年8月,南海珠江口盆地珠5井初次突破工业油流关,引起中外各方的关注。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伙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负责对外合伙业务,享有合伙海区内进行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油气产量为4,766万吨油当量,较上年

6、增长11%。共和国的奋斗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不同于陆上油田,大庆油田式的石油会战同样不适合于海洋。一方面 ,以中国国情而言,在目前油价(80美圆一桶)下,陆上油井日产原油在3吨左右即可获得较好利润,若是海上油田这样的油井则无开采价值(中海油的桶油重要成本为22.08美元)因此海上石油的成本问题也决定某些油田与否值得开采。以中石油某油田滩海(水下等深线-5米)开发为例。该油田为获得百万吨产能,兴建人工端岛等设施,耗费10亿左右人民币,若是要在深海形成此等规模开发成本也将是10亿,这10亿则会是美圆。而海上石油开采正是一种“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

7、币,而海上钢构造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种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种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凡此种种,在开发之前,一种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费用将达到万美元。从寿命上讲,陆上油田开发后期可通过水驱,聚合驱等模式可继续生产若干年,甚至可以通过临时关井等待地层压力恢复,油价攀升后,继续进行经济开采。而海上油田基于成本考虑则会选择关井,因此海上油田在寿命上也较短暂。此外海上石油开采还受油价,汇率的影响.附:海上导管架平台搭建视频:在现实中, 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往往对南海深处没有一口中国油井而感到愤慨,进而失去理智,从而引起对政府的诸多微词。但事

8、实上多数人对于南海石油现状究竟是如何一回事模糊不清,对海洋石油陌生而毫无结识。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石油开采似乎就是在地层里打个眼这般简朴。对于地质条件资料匮乏,勘探数据不明的区域,任何石油公司都无能为力,何况南海南端石油储藏多位于其她国家大陆架附近,在没有军事保障的状况下,一切都是空谈。事实上海洋石油开发同样涵概了人类迄今掌握的所有科技。一方面海上平台的建造、搭建就是一项艰具的任务,海洋深度越大海情越复杂,对平台设备的规定越高。此外水下油气管线铺设,水下井口设施, 浮式生产平台,水下三维勘探,多种钻探作业,都对一种国家的造船能力,地球物理,海洋工程,石油装备领域提出挑战。在任何方面浮现短板,都会

9、在国际合伙中于不利地位。既然中国选择了独立的崛起之路,就会在各个方面面临更崎岖的历程与挑战。国内的海洋油气工程装备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由渤海石油公司设计建造了国内第一座坐底式“海五”平台,工作水深为1416m。同年,由七O八所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了国内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1974年,由七O八所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地质矿产部的“勘探一号”双体浮式钻井船。1984年,七O八所为地质矿产部研究设计、由上海造船厂建造了国内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1988年七O八所为胜利油田研究设计、由中华造船厂与烟台船厂联合建造了“胜利三号”坐底式钻井平台。 仔

10、细研究便可发现近十年来中国海洋石油装备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也获得了大发展,其标志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洋石油981号。“身高”136米,“体重”3万吨!国内海洋石油装备造业标志性工程,由国内自行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2月26日上午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出坞,这座由中国海油投资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平台甲板面积相称于一种原则足球场大小,平台自重超过3万吨;从船底到钻井架顶高度为136米,相称于45层楼高;电缆总长度650公里,相称于环绕北京四环路

11、跑10圈。平台总造价近60亿元,筹划在建造完毕并投入使用。海洋石油981顺利出坞的消息一经登报,立即引起了国内诸多网友的瞩目,诸多人也自然联想到海洋石油981与南沙石油的关系。事实上,中国在南海的石油开发仍然环绕珠江口盆地,琼东南,莺歌海等地区展开。中海油近来在南海的新发现:流花34-2及荔湾3-1构造,水深仍旧在300米左右。而中海油在南海南端的勘探实质上并未有突破。(虽然有消息说,中国海油曾筹划在10月底或11月初进行南海深水独立勘探,但之后并无下文)受政治,军事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摸索行为始终受到限制。那么海洋石油981号很也许参与到其她地区的深水油田合伙中,至于在某些合同下,与有关南沙争

12、议国合伙开发的也许性也不能排除。总之中海油建设深水船队的用意既是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是表白国家意志,从而但愿争取更多的在海外合伙,甚至不排除其所为目的在于为中国在南沙海域石油合伙积攒本钱。事实上,海洋石油981只是中海油深水筹划的一环。在国际上,适合米到3000米水深的钻井船,光租金每天就要40万到50万美元,并且还奇货可居,于是租船显然不如自己造船。3月31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建造合同签字典礼。该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船长221.6 米、型宽42米、型深13.3米、下潜深度26.8米,含压载水的装载量为50424吨,总载重量5

13、3500吨,是世界上第一艘带动力定位的5万吨级以上的自航式半潜船,载重量在世界上同类船舶中排名第二。该船筹划于2月交付使用,是海油工程战略规划中将来深水船队中的一员。图片:图片: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制造的FPSO SEVAN300 NO.4 号圆筒型海洋储油平台,该平台是全世界第4座圆桶浮式海洋储油平台。这座FPSO SEVAN300 NO.4海上浮式储油圆筒式的主船体,直径为65米,高度为64米,重约1.2万吨该平台无需复杂和昂贵的转塔和旋转密封装置,独特的圆筒式设计增强了动力及稳定性,提高了核载量。该平台竣工后,将于长期系泊于北海英国水域;可日解决液体约8万桶,日加工原油3万桶,每日水

14、解决7万桶,储油能力可达300万桶。该平台是国内民营船舶公司制造的第一座海上浮式储油平台,也是国内海洋石油工程水平的一种缩影。近20近年来,国内已有14个海上油田采用了FPSO,(FPSO是英文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的缩写,中文翻译“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它集生产解决、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油气生产装置系统复杂限度和价格远远高出同吨位油船。其数量排名世界第二,并且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新建FPs0数量最多的国家,至今它支持着国内海上石油70的产能。从1989年5吨的渤海友谊号到300000吨的海洋石油117,国内FPSO的发展走在

15、了世界前列。描述:曹妃甸11-1/11-2油田FPSO 海洋石油112图片:描述:渤中25-1/S 油田FPSO 海洋石油113图片:描述:西江23-1油田FPSO 海洋石油115图片:描述:新文昌油田群 FPSO 海洋石油116图片:描述:蓬莱19-3油田 FPSO 海洋石油117图片:中海油仅在到就分别建造了海洋石油111、海洋石油112、海洋石油113、海洋石油115、海洋石油116、海洋石油117 六艘大型FPSO。虽然国内在石油平台,和FPSO制造上获得了进展,但是国内在某些重要核心设备方面仍然处在落后状态。某些装备仍然需要通过对外合伙获得,例如导管架平台技术就来源自日本,FPSO部分技术来自于新加坡。中国也仍然缺少建造深水FPSO,平台,管道,的经验。此外国内在海洋学,深海钻探等领域仍然十分落后。即便是海洋科普工作也很不杰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结。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毕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种构成部分。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实验;随后完毕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