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5399306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联练题(5)(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联练题(5)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

2、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解析:A项,不合逻辑,“历史图片”“历史物品”都是“历史资料”,三者并列不当。B项,搭配不当,句子的主干是“全民阅读活动是生活方式”,很明显主宾搭配不当。C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去掉“由于”,让“自贸区”做全句的主语,或者去掉“使”。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为了提醒学弟学妹珍惜大学时光,大四学生蒋新华用数月时间完成一份长达万字的“悔过书”,希望学弟学妹都能吸取自己的教训,切莫马齿徒增,一事无成。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才能矫枉过正,根治腐败。老人在谈及自己一生与朋友交往的

3、经历后总结说,世人的交往大抵是白首如新,而倾盖如旧则需要极大的机缘和运气。冯祖荀是中国出国留学生中学习西方现代数学的第一人,为中国大学数学系的创立和发展呕心沥血;冯先生道德文章,高山景行,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习近平指出:“腐败涉及亡党亡国问题,不可能表态了事。”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一意孤行,到头来恐怕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第51届“金马奖”颁奖礼上,喜剧电影一个勺子剧组在京召开答谢会。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奖得主陈建斌感谢8年来爱人的鼎力相助,不离不弃。A BC D解析: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

4、没有什么成就。是谦词误用。矫枉过正: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限度。不合语境。白首如新: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相识一样。使用正确。高山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指崇高的德行。使用正确。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献身疆场的无畏气概。不是“死得很惨”的意思。用错对象。鼎力相助:鼎力,大力。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此处用作他人,符合语境。答案:A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今日厂家平价促销,机会难得,敬请惠顾!B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C请恕我直言,你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敬请三思!D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解析: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这

5、里称呼的是对方,因此错误。答案:B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处所填句子是对下文的引领,要结合横线后面的内容填写;第二处,后面说“比如”,可见

6、是举例说明横线上的内容;第三处,是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拥有健康是幸福的,失去了健康,也就彻底失去了幸福。你看,那些残障和慢性病人,他们无不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我们每一个健康的人,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这样就能使身体避免染病,使幸福快乐陪伴在我们身边。失去了健康,不一定彻底失去幸福。_残障和慢性病人不一定都无幸福可言_。_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不一定就能避免染病_。解析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6、下列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

7、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解析:“贬”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除”指拜官授职。答案:

8、B二、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佐(指传主顾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曰:“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曰:“细事不足干上怒。”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选自明史列传第

9、四十六)(1)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译文:(2)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译文:(3)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译文:【参考答案】(1)过了一年多,奸邪小官上奏说顾佐接受徒隶的钱财,私自打发徒隶回家。皇帝秘密地把奏章给杨士奇看,并说:“你不是曾经举荐顾佐廉洁吗?”(2)于是皇帝怒斥上告的人说:“我刚任用顾佐,小人就敢诬蔑他,一定要下交司法官治罪。”(3)皇上命令我惩治你,你改变行为,我就饶恕你。参考译文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因为贪污被罢官,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推荐顾佐廉洁有威望,历任官职都显露风采,担任京兆尹,政治清明,弊政革

10、除。皇帝感到高兴,立即提拔他做右都御史,下令予以奖赏勉励。过了一年多,奸邪小官上奏说顾佐接受徒隶的钱财,私自打发徒隶回家。皇帝秘密地把奏章给杨士奇看,并说:“你不是曾经举荐顾佐廉洁吗?”杨士奇回答说:“朝中官员俸禄微薄,仆从、马匹、粮草以徒隶资助,派出一半徒隶让他们出钱免去劳役。徒隶得以回家耕地,官员得到钱财,朝中官员都这样,我也这样。先帝知道这件事,所以增加了朝中官员的俸禄。”皇帝叹息说:“朝臣贫穷到这样的地步。”于是皇帝怒斥上告的人说:“我刚任用顾佐,小人就敢诬蔑他,一定要下交司法官治罪。”杨士奇说:“小事不值得惹皇上生气。”皇帝于是把官吏的状子交给了顾佐,说:“你自己处理这件事。”顾佐叩

11、头致谢,叫来那个官吏说:“皇上命令我惩治你,你改变行为,我就饶恕你。”皇帝听说后更加高兴,说顾佐懂得大体。三、现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及建立清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

12、。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

13、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

14、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

15、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摘编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B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解析“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