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期末复习-01712-080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398400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大学-期末复习-01712-080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播电视大学-期末复习-01712-080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播电视大学-期末复习-01712-080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播电视大学-期末复习-01712-080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播电视大学-期末复习-01712-080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大学-期末复习-01712-080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大学-期末复习-01712-080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行政法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关系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范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行政法主休、行政法律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政法律事实指由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

2、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有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各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力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等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只能由行政主体实施。行政优先权是保障行政职权行使所不可

3、少的:有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推动有效权。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国家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中央行政机关活动范围涉及全国的行政机关。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地方行政机关活动范围及于国家一定地域范围的行政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工作部门,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分为省、市、县、乡四级。公务员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

4、,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授权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行政委托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被授权组织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通过法律法规将某些行政职权授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性自治组织来行使并承担相应义务的法律行为。行政相对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行政法制监督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

5、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不要式行政行为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通常具有普遍性。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

6、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行政立法主体: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依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布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排他性许可又称独占许可,是指某个人或组织获得该项许可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均不能再获得该项许可,最具代表性的是商标许可。非排他性许可又称共存许可,是指可以为具备法定条件的任何个人或组织所申请并获得的许可。行政强制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所采

7、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即时强制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及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

8、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行政指导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普遍的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行业、地区和行政相对方所进行的行政指导。个别的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针对特定的行业、地区和行政相对方所进行的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是指行政相对方之间发生利害冲突,而又协商不成时,由行政机关出面调停以求达成妥协的行政指导。行政处罚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9、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财产罚是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监督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一般行政监督: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另外有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监督形式。专门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包括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两种。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行政不当行政主体及

10、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范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 、(行为)和(精神财富)。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 (特别行政法 )。4、行政许可的行使,应该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5、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6、按照行政机关所管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

11、机关。7、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权利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8、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9、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10、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11、行政立法依其权利来源不同,可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12、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XXX13、以许可的书面

12、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14、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15、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务)和(人身自由)。16、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17、行政合同的缔结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18、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19、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20、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21、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22、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

13、为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23、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24、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 与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25、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26、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管理的实际需要,二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功能。?27、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适应需要原则、精简原则、高效率原则、依法设置的原则。?45 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的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46 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目的和宗旨。选择题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

14、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适应需要原则) (精简原则)(高效率原则)(依法设置的原则)3垂直领导就是由于业务关系极为密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采取直接组织与指挥,权利高度集中。如(民航)(铁路)4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叫做(委任)5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刑释为表追,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6行政行为撤销的后果(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行政行为因行政主体或行政向对方的不同错过归属不同的责任结果)(给相对方带来损失时,行政主体予以适当补偿)。7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称为(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实施办法)8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此规定属(立法授权)XXX8资格许可是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律师证会计师证?9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主要有收容审查强制传唤强制戒毒强制扣留10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行政性)(执行性)(强制性)11甲乙二人的违法事实和情节相同,但公安机关对甲裁决拘留,对乙只是罚款50元,这现任是不公正的。这种行为属于(同等情况,不同处罚) 12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13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问答题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行政法律事实的分类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法律事实。法律行为指当事人有意识的能产生相应法律后果的活动。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指行政法律关系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