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5394949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差异一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1现代服务中国科技信息 2019 年第 23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ec.2019文化差异一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起因张凌燕金华职业技术学院321000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 际。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 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尤为重要,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

2、有效 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说 “语用失误”。本文所谈的不是因为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 不妥,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 交 谈所造成的失误,本文试图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一、打招呼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上哪去? (Where are you going?)、吃过了吗?(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如果你与英语国家的人见面用这样的语言打招呼,他们可能会茫然,困惑,有 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

3、的问候语, 比如:问对方:“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 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又如“ where are you going ?”很可 能引起对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语国家人的问候一般 用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你好)”。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 e l l。”或“H

4、i ”。此外,他们通常还以 天气,健康状况,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打招呼。二、称呼称呼方面中西习惯也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 情况下,可用Ms,这是英国女权运动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单独用以称呼女性, Mr或Ms通常是与姓名或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有;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 姓连用。Sir和Madam 一般既不与姓,也不与名连用,而是单独使用。在汉语里,我 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 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 e a c h e r Z h a n g

5、 (张老师),” “e n g i n e e r W u (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 r、Mrs、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一般还是直呼其名更显自然。在英语国家,即使小辈对晚辈 也是直呼其名,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 r a n d p a和grandma,而是直呼 其名,这样却是得体,亲切的,这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可知,人们 相互间称呼英语国家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又如,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 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 Uncle Smith ”、 “Auntie Brown ”,对方听了 会觉得不太顺耳。英

6、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 姓,只带名,如“ Uncle Tom ”。三、寒暄与隐私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会涉及年龄、婚姻、收入等,一般会问:“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 “结婚了吗? ”。在英语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 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 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Mrs Read?”“Ah, it s a secret ! ”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 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

7、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 打招呼寒暄时常问的“你去哪儿? (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 受欢迎。英语国家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现状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 ”或“Its raining hard, isnt it?也可以用赞美之语,如 “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 病了? ”或者对一较胖的人说“你瘦了。”这也认为是赞美,人们不会为此生气。英

8、美人 如果听到你说: ”You are fatter. ”或“You are thinner. ”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 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四、赞美与感谢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 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对于赞美中国与英语国家人作出 的反应也很不同。当英语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 免要谦虚一番:哪里,哪里。以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别人赞扬,自己却贬损自己。认为 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如: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 o u l o o k-142

9、-beautiful today (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 h e r e (哪 里)、W h e r e (哪里)。”幸亏这位美国人懂 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 “E v e有在比喻词、句中所用的数词英语与汉语也常常不一样,如:Give him an inch, he will take a yard.(得寸进尺)fifty-fifty (半斤八两、平均分配)the seventh heaven ( 天夕卜天 )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如果想要知道对方姓名,按我们中 国人的习惯就会问“请问贵姓? ”或随便点就问“你叫什么名字? ”都是直接问

10、对方。六、介绍r y - w h e r e (到 处)。”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 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 爽快接受 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如“Y o u 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样的赞美、恭维话英语国家人总是希望得 到的回答是:“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五、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日常生活中,常借用动物或颜色的特征来形容人之特性,但这类比喻往往因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而 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语

11、中d o g (狗)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人,如:You are a lucky dog (你可真是个幸运儿)。但在汉语里,用狗比喻人多带贬义,如“走 狗”、“癞皮狗”、“狗东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另外,由 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表示相似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时,英语和汉语所用的喻体不 一样,如: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spring up like mushroom (雨后春笋)、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比喻中使用的颜色词也完全不同,例如: blue pictures (黄色电影)、 the blue-

12、eye boy (红人)、to be green-eyed (眼红、 嫉妒)。grey mare (母老虎);还介绍(介绍自己或他人)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会场上介绍一位来访嘉宾 或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 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这样的介绍既郑重又得体。在非 正式场合介绍方式则随便多了。带朋友到家里可这样介绍:“Mum, this is Joan, my classmate, Joan, I,d like you

13、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 ”等。 在介绍两人相识时,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但在英语国家如果想要知道对方姓名一般不直接用“What s your name? ”提 问,而是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 ”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 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please ?”“May I know your name?” 如果使用“ What,s your name?,他 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文化差异产生的语言差异很大,所以,在跨文化的英汉语交流中需重视文化差异以及

14、它对语言的影响,多多了解它国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国语言与我们 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 范语言的意识。上接第141页自于管理、传输和利用等过程中人为的破坏以及误操作等,如网上黑客攻击、归档手段、归档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很有必计 算机病毒感染与通讯系统漏洞等,造要。同时深入开展对电子文件著录标准化、成的危害 同时是毁灭性的。因此必须加电子文件存储格式标准化、电子文件管理的强对电子档案工 作的组织保障,首先主元数据标准化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加强制定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 引导单位全员参标准,使电子文件档案同纸质档案一样,有与、分清职

15、责、明确信息的采 集、维护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保证电子档案的齐和使用等各项工作的分工与权限。其 次全和完整。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计算机系统手段, 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关系中设置安全防护技术屏障,采用身份识到今后档案资 源的共享等问题。同时,档案别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同时必须信息作为国家信息资 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管理记录系统。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也必须统筹考虑,建2、确立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系统,立统 一的标准化的系统管理体系。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坚实基础。制定3、过渡时期采用“双轨制”。档案双 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对归档时间、

16、轨制管理,是指把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时进行保存的一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它要 求把需要永久保存和维护原始性的电子文件及时转化成纸质文件;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利 用和传输,又将纸质文件拷贝为电子文件。从目前来看,双轨制保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 合理性,在电子档案的局限未得到根本克服,其法律地位未得到完全确认之前,实行档案 双轨制管理是十分必要的。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人才队伍是关 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管理人员不仅能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 同时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目前,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尽 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无所谓档案信息数字化了。随着信息技术 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以现代化办公设备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工作模式,档案数字化建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