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重点参考word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39269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重点参考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重点参考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重点参考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重点参考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重点参考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重点参考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重点参考word(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1、 细菌总数:可以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清洁状态。2、 食品中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1)细菌总数作为食品被污染的标志,(2)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清洁状态:1.食品在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清洁卫生;2.预测食品耐存放的程度与期限。3、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100g或100mL食品中含有大肠菌群的可能数。4、 MPN超标的含义:1.食品曾受到粪便污染;2.食品可能被肠道致病菌污染。5、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6、 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意义:1.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2.促使病原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消灭;3.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食

2、品途径传染给家禽、家畜;4.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7、 指示菌:常规卫生检测中,以指示被检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微生物8、 常规检验指示菌的目的:以指示菌在被检样品中存在与否以及数量的多少为依据,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对检品的饮用、食用或使用的安全性作评价。9、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采集的样品能够代表食物的所有成分。10、 大肠杆菌与魏氏梭菌空气被粪便的尘土污染; 变形杆菌空气被各种腐败物质的分解物污染; 需氧芽孢杆菌空气被尘土污染。11、 空气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气流撞击法最完善,其能较为准确的表示空气中细菌的真正含量。12、

3、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采样方法:能采取最小包装的食品就采取完整包装,需拆包取样的应无菌操作。不同类型的食品采样时采用不同的工具与方法。液态食品:混匀后无菌开启包装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于无菌盛样容器。半固体食品:无菌拆包,用无菌勺子从几个部位挖取样品于无菌盛样容器。固体食品:大块整体食品用无菌刀具和镊子从不同部位割取,兼顾表面与深部,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小块大包装食品应从不用部位的小块上切取置于无菌盛样器。冷冻食品:大包装小块食品按小块个体采取;大块冷冻食品用无菌刀削取样品或无菌小手锯锯取样品,也可用无菌钻头钻取碎屑样品于盛样容器。固体食品与冷冻食品的采样需注意检验目的,若需检验污染情况,取表层;检验

4、品质,取深部。13、 一般固体食品的样品处理方法有一下几种:捣碎均质方法、剪碎振摇法、研磨法、整粒振摇法、胃蠕动均质法。14、 染色的意义:通过染色强化细胞或细胞组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反差,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细胞。15、 革兰氏染色:染色为蓝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G+),染色为红色的是革兰氏阴性菌(G -) 染色流程:制片干燥固定初染 水洗 媒染水洗脱色水洗复染水洗干燥镜检16、 有显微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间接计数法)两种。直接计数法:利用血细胞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可立即获得数值,但死活细胞都计数在内;推荐精选间接计数法:在平板上长成菌落后计数,反应真实,但费时长,只

5、计数活细胞。17、 血细胞计数板构造: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计数板上有一个方格网,方格网是有9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是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大方格长宽各1mm,面积为1mm2,深度为0.1mm,体积为0.1mm3。计数室有两种规格: (1625 ),大方格有16中格,每中格有25小格; (2516 ),大方格有25中格,每中格有16小格。 两种计数室均有400个小方格。18、 使用:10倍稀释法,无菌生理盐水稀释。19、 大方格双线上的菌,计数要数下方和左方线上或上方和右方的细胞,以减少误差。20、 已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细胞一半时可作连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计数3次(误差值

6、不宜过大),取平均值,按以下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还有的菌个数:21、 计算公式:22、 1625的计数板 2516的计数板:22、 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物体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与孢子);23、 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效果优于干热灭菌:湿热的热穿透力比干热大; 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生物温度,增加灭菌效率;菌体吸水后,蛋白质含水量增加,容易凝固变性。24、 巴氏杀菌发:71 ,15-30s 煮沸杀菌:10-15min;芽孢需1-2h 高压蒸汽灭菌:121蒸汽维持15-30min 超高温灭菌法(UHT):135-150维持2-8s紫外灭菌法:紫外线波长为253.7

7、nm25、 化学灭菌法:没有选择性!浓度为75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食醋主要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26、 土壤是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27、 菌种分离与纯化方法:最常用的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倾注平板法、平板划线法。10倍稀释法,稀释使用无菌生理盐水。28、 菌种保藏的目的:保存菌株的生命本身,保持菌株的遗传性状不变。29、 标准菌株:由国内或国际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株,如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ATCC)等。标准储备菌株:由标准菌株经一次传代得到的培养菌。工作菌株:由标准储备菌株经传代得到的培养物。商业派生菌株:由供应商提供的所有特性与标准菌株等效的菌

8、株。30、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方法原理:先将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是微生物始终处于低温、干燥、缺氧条件下。31、 霉菌的鉴定步骤:分离纯化菌种、培养特征的观察、镜下特征的检查(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苯酚液)、查对资料,鉴定菌种。推荐精选32、 真菌毒素: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33、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学检验等。34、 生物学检验法:测定毒素的毒性与“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35、 病毒:是有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36、 二倍体细胞株:凡是由

9、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37、 原代细胞培养37、传代细胞培养38、 常见的分离病毒的方法有:组织培养法、鸡胚接种法、动物接种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克隆等。39、 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可引起细胞不同的变化,常见的形态学改变是细胞圆缩、坏死、溶解或脱落等。40、 血吸附: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膜上可镶嵌着病毒基因编码产生的糖蛋白,其中一些可以吸附特定种类的红细胞,这一现象就是血吸附。41、 血凝集:有的病毒感染细胞后,将细胞单层培养刮下来后经适当处理可凝集特定种类的红细胞,这类糖蛋白在细胞表面形

10、成刺突,称为血凝素。42、 干扰现象: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并在细胞内繁殖,能同时干扰另一种病毒在该细胞中繁殖。43、 核酸类型鉴定:目的:验证是否为DNA/RNA病毒。 脂溶剂敏感实验 目的:验证病毒是否有包膜。 耐酸性实验 目的:验证病毒是否是肠道类病毒。 中和试验 目的:测定病毒的感染能力44、 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受到内外有害因素的污染后,其原有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45、 蛋白质: 过程:食物+分解Pr的微生物多肽 AA+胺+硫化氢等46、 碳水化合物:过程:碳水化合物+分解糖类的微生物有机酸+酒精+气体;47、 脂肪:过程:脂

11、肪食物+解脂微生物脂肪酸+甘油及其它产物。48、 酸性食品: pH值在4.5以下者 非酸性食品: pH值在4.5以上者。49、 非酸性食品适合大多数细菌、酵母菌及霉菌生长;酸性食品适合酵母和霉菌生长。推荐精选50、 某些微生物分解食品中的糖类产酸,结果引起食品的pH值下降; 某些微生物分解Pr产碱,结果导致食品的pH值出现上升趋势。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利用的选择性;在含有糖和蛋白质的食品中,首先利用糖类再利用蛋白质,因此经常见到的首先是pH值下降,而后出现上升。51、 制备腌菜时,pH的变化趋势分析。初期:由于LAB(乳酸菌)利用菜液中的糖分而产酸,pH值就逐渐下降,直至有大量的酸积累时,由于酸

12、度过高,LAB生长即被抑制。中期:一些真菌因具有耐酸的特性,它们并能利用酸性物质而获得生长的机会,这样就造成了pH值逐渐上升。后期:当pH值接近中性时,若原来加入的盐分不足和在其它条件的影响下,还可以出现一些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最后的结果造成pH值显著向碱性转化。52、 对高渗透压的适应性不同,微生物可分为:高度耐盐细菌,中等耐盐细菌,低等耐盐细菌,耐糖细菌。53、 食品安全储藏的防霉含水量Aw为0.65,Aw为0.60以下时,微生物不能生长。 含水量百分率也常用来表示食品的含水量,并以此作为控制微生物生长的衡量指标。54、 低温微生物:食品在冷藏中出现的因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食品变质,这类低温

13、条件下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为低温微生物(5左右或更低的温度-20以下55、 环境中含有较高浓度的CO2或O3可显著抑制好氧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56、 紫外线可促进油脂氧化和酸败。57、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无机物质、含氮有机碱、有机酸类、有机分解产物脂肪-甘油脂肪酸-过氧化物、氧化物、酸败物质碳水化合物-水、气体、有机物质、其他物质58、 挥发性盐基总氮:测定氨基酸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中氨和胺类(二甲胺和三甲胺)含量,如低温有氧条件下,鱼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达30mg/100g是变质的标志。59、 组胺:测定样品中的组胺含量(组氨酸经组胺脱羧酶脱羧产生)

14、,如鱼肉中组胺含量达4-10mg/100g,会引起食品中毒。60、 K值:ATP分解肌苷和次黄嘌呤低级产物占ATP系列分解物的百分比,主要使用与鱼类早起腐败的鉴定,K20%说明鱼体新鲜;K40%说明鱼已开始腐败。61、 例如牲畜屠宰后,肌肉pH的变化趋势分析。初期:肌肉中因碳水化合物产生消化作用,结果造成乳酸和磷酸在肌肉中积累以致引起pH值下降;后期:因腐败微生物繁殖,肌肉被分解,造成氨积累,又促使pH上升;故借助于pH值测定可评价食品变质的程度62、肉类表面有粘性物质产生。发黏的原因:微生物繁殖形成的菌苔和分解蛋白质的产物63、 腐败肉类的微生物学分析生产、保藏条件不适时,肉及肉制品会由表到

15、内的腐败,同时会出现菌群交替的现象。1.需氧菌期腐败前3-4d;主要发生在肉制品表面。微生物:各种球菌、八叠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枯草杆菌等。表面微生物多,且是有氧环境,分解作用旺盛。2. 兼性厌氧菌期推荐精选腐败3-4d后;细菌在肉制品中层。微生物:产气荚膜梭菌、双酵母、产芽孢杆菌等。有氧性分解和厌氧性分解同时进行。宰杀后若不立即去除脏器,腐败首先发生在肠道和内脏。3. 厌氧菌期腐败7-8d后;细菌在肉制品深层。微生物:主要是腐败梭菌64、 肉类卫生学检验的意义意义:排除肉制品的安全隐患;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防止人畜共患疾病及其他畜禽疫病的传播;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65、 鲜乳中微生物来源:来自乳房内部:乳房细菌,是正常的乳房菌群,主要是无害的球菌,如小球菌属、链球菌数等。来自外界环境:乳畜的体表,用具,工作人员,空气水源,饲料及褥草,其他。66、链球菌:嗜热链球菌、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