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修身理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39264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修身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太极修身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太极修身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太极修身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太极修身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修身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修身理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修身第一篇:生命的真谛第一章:生命结构的双重性生命是一个难解的迷,即使现代科技已然如此发达,这一难题仍然在困扰着人类.人们在面对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总是显得那么无知和无助。人们总是期盼着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健康,远离厄运和疾病带来的痛苦。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千年以来,人们都在不停地探索,寻找着。在探索和实验中形成了林林总总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些庞大而又复杂的理论和方法中,人类就像置身于浩瀚的大海之中,穷其一生精力,也难以遍历文山法海,到达彼岸.特别是当代围绕着健康养生而兴起的方法、措施、器械、药品更是不断地应世而出,就像一个个连绵不息的波浪,不断卷起,将所有向往健康

2、、追求生命真谛的弄潮人,连同他们的生命之舟,反复推向浪尖,然后又覆入海底.许多人在无穷无尽的“方法”波涛之中,颠簸起伏,许多人可能耗尽一生的光阴和精力,直到生命之舟在这些巨浪中破碎也还是茫然不觉.人们所作出的努力,往往都是事倍而功半,或者犹如水中捞月,无功而返.站在浩瀚的法海岸边,放眼无穷无尽、汹涌澎湃的新旧方法的巨浪,面对芸芸众生如醉如痴地在浪尖嘻笑,在海底哀鸣.心中不禁涌现出老子德道经中的一句名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世人都是因 “有相”而陷入“利益”之中,全力地追逐这个“利”,而被一切有相所转、所迷惑。丢弃了无相,不知 “无”内的肉眼不可见的物质才是万物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根本.为什么

3、就不能做到:苍海虽大,我取一瓢,静中观水,即识苍海。却一定要随波逐流,浪迹其中,虚耗性命呢?波浪动象,眩目快意,终耗心神,退而静思,水为浪根,知“水性”者,即可知此中一切法矣。古人流传至今的太极图实际上就囊括了宇宙万物的本质:太极的白就是“有”,太极的黑就是“无”.人们只知在太极图的白境中,在这个“有之以为利”的有相世界中挣扎奋斗,却不知这种“利”,对人的生命并不能产生根本性的、主导性的作用,它只是一个辅助性的载体而已。一切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的物质,全都在太极的黑境之内,都在肉眼所不能窥探的时空之中,都在那个无相的世界之内.“无之以为用不能把握和应用这个“无”内物质的一切方法,都是无用之举,而

4、能够把握和应用这个“无”内物质的一切方法,才能产生根本的效用。面对自己的生命,我们同样要整体地把握,善用生命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生命是宇宙万物中的一物,生命的结构同样未能超越一阳一阴、一白一黑、一显一隐、一有一无、一利一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这种双重结构的复合体,所以古代人又将生命称之为“性命”。将生命的双重复合结构性,进行了直观地表述.“性命”一词之中,性所表述的就是“无”、“阴”、“黑”、“隐、“用”.它就是一个肉眼不可见的时空,它里面存在着质元、物元、体元.在这个无相的世界中,这三元决定着对“阳、“白、“显”、“有”、“利等有相世界的生灭。整个有相世界都在无可抗拒地服从于它们

5、的主宰作用,而有相世界的其余一切活动,都只是起到影响作用,而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生命是一个双重结构的“性与“命,它们共同复合而组成生命,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事实。在认识生命的性体系统和命体系统的层面上,现代人远远落后于古代的圣人们。东方古代的科学家采用“慧观”与“智观”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生命的奥秘。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才得出生命的双重结构性,性命的复合性,并且形成了完善的生命理论、养生理论和传统医学理论,由此而诞生出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不同的是,西方的科学家们只重视智观,应用逻辑推理和反复实验研究生命,只是局限于太极图的白境之中研究生命的有形部分,而对研究命体系统,对性体系统则基本没有涉及.“有

6、之以为利”,对命体系统这个有相的部分进行研究,能够给人带来直接的、直观的利益,因此它在最近的几百年的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东方慧观传统文化的失落,西方智观科学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人类目前都被“有之以为利”的表象所阻碍,因此,对东方先哲的慧观科学成果无法认识,对“无之以为用”的研究成果无法重复进入其中,否定和无情扼杀的现象也就时有发生。但是,因为生命的性体系统对于人而言,支撑着生命的真实存在,这个“无之以为用”始终在产生着作用,所以生命中性体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始终难以被历史所淘汰。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人类在命体系统的研究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直深入到了DNA之内细化性的研

7、究和应用。但是,在性体系统的研究中,却一直举步维艰,进步缓慢。直到近代才间接性地认识了性体系统中的“质元”物质“气”,也才基本承认了它的能量物质性。科学界经过长期研究探索,也基本承认了性体系统中“物元”之一的经络系统在命体上的客观存在,但是对物元领域的研究,似乎仅仅止步于对经络系统的探索,还远远没有踏入物元系统中的“臓象”领域。传统中医学的“臓象”学说,并不是西医解剖学的五脏学说。传统中医学的脏象学说,其奥秘全在这个“象”字中,只有能够进入这个“象中,才能真正解读古代的“臓象学”。由于东方和西方对生命研究的巨大差异性,以及近代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强势影响,使人们迷信于显态“有之以为利的一切,弃隐态

8、的“无之以为用”于不顾,排斥太极黑境中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就像面对一个茶杯,人们都只注意茶杯的有形部分,评价其质地好坏,而绝对不会想到一个杯子真正的有用之处,就在于它中间的“无,如果没有这个中间“无”的作用,这个杯子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生命的性体系统虽然肉眼不见,但是与命体系统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庞大的系统.关于这一系统的理论,最经典性的记录都在黄帝内经和老子德道经之中。黄帝内经灵枢中说:“神炁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里所讲的神、魂、魄就是生命的真主人,是性体系统中的体元。没有它们的存在,并且在肉体这个“有”形的躯壳中工作,发挥作“用”,那么就不能称其为人,而只能称其为尸体。黄帝内经灵

9、枢中还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这些阐述都说明了生命的有形躯壳中,还存在着无形的性体系统,其中既有质性的质元物质,也有物性的物元物质,还有具备独立活动性的体元生命。黄帝内经曾将“德、炁、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等这些虚态的无中的现象全部归纳为性体系统范畴。因为这些精神领域的活动,同样是变化中的太极黑境的物质,它们所涉及和耗用的都是五德能量、生命的元精。黄帝内经曾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10、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些精辟的论述,都无一例外地始终把握住“性”与“命”,强调“形与神俱,生命具有双重结构性,有形与无形协调统一,互为依存而共同构成生命。太极图的结构形态,所表述的就是生命的基本结构模式.对这一模式,现代科学和医学如果不能尽快全面掌握和应用,揭开性命两大系统内在全部的、整体的奥秘,而继续单纯只在太极白境的显态中孤独地爬行,那么就永远难以使人类进入真正的健康时代.近代医学界、保健界、养生界所长期徘徊的领域,就是仅仅局限于生命太极的这个白境之中,局限于在这个看得见的白境内作登峰造极式的攀登,虽然成就举世瞩目,却仍然难以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健

11、康和长寿。老子德道经中说:“知白守黑”。这就是在告诫我们,要想认识生命、把握生命和命运,不仅要知道、深入研究和掌握生命的命体系统,达到真知、全知,但又不迷知、痴知。更关键的是,要牢牢地守住、全面把握住生命的性体系统。将生命的性体系统作为重点而“守黑”。“守”,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命体就是性体的房屋,房屋内真主人性体系统的生存活动规律就是“法度”,就是这个“寸。守,在生命科学中就是要掌握生命性体系统的客观规律。这个“一知一守式的比喻,极其形象地阐明了认识生命的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真实地 认识生命,把握命运,再造性命,使生命升华。第二章生命的源动力1道德能量是生命活

12、动的源动力当我们掌握了生命是一性一命共同组成的双重结构的复合体以后,还必须认识“性和“命”这两大系统中各自的能量来源和摄入的途径。老子德道经中说:“神得一以灵”,这个“一是指什么呢?就是指的德。道本身无形无相,不可名状,她运用德而化生长养万物,道生一而化德,德入有相之物为气而显道。德与气,就是这个“一”。这个“一”内含有两种成份:其一,就是“德性能量”;其二,就是她进入一切有相之物以后的物质形态“气”。生命中的性体系统获得这个“一”以后,就能发挥出灵性、活力,自由地工作于无相和有相的双重环境中,使生命充满活力。道光德能,是人类生命中性体系统的唯一精神食粮.黄帝内经中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

13、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段话所揭示的就是“天德之炁养神,地谷之气养形”。这也就是说,道的德能是以气的物质方式,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系统、灵魂系统,也就是性体系统;而地上的五谷杂粮等有形食物里承载的地气,所滋养的是我们的形体、肉体,也就是命体系统。德的能量在体内流动和食物所转化的气在体内相搏,这两种能量融为一体,共同支撑着生命的活动,使生命具有活力。老子也曾经深刻地指出,对于普通人而言:“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这也就是说,天上的五种德行是不可见、不可观的气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这五种道的德性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维持着体内众生的工作。我们体内的众生,就是依赖

14、于这五种德性的能量,才能正常地在体内担负起生命活力的各项任务.离开这些五德能量“气的滋养,我们性命两大系统中的性体系统,也就无法正常地在体内工作,生命的健康和旺盛的活力也就难以保持。在性体系统完全不能获得道光德能的营养,丧失在命体系统这一内环境中工作的可能性,不得不离开命体系统之时,也就必然是生命终结之时.如果某单一性子系统内脏环境中的性体丧失获得德气能量的功能,那么它所主持工作的某一命体系统的脏器,也就必然会出现严重的气质性病变.“无之以为用的“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之时,“有之以为利”的“有”也就必然不能很好地被“利用”,从而就会损坏。地以五谷滋养生命之形。大地种植所产生的五谷,以及各类可供

15、口腔消化道进入人体的五味等有形的物质,只能营养人体的命体系统这一有形的躯壳.这一类五味之气,对于生命和健康同样是重要的,但并不是绝对的。五德之气养神,才是生命的主导。现代人舍本求末,颠倒为用,片面追求生命中命体系统的单一式健康,所以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太极阴阳是一个整体,不能缺失任何一方。生命的性体系统和命体系统,同样是一个整体,只有五德之炁和五味之气,同时充足地营养人体的“性”和“命”这两大系统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身心。古代丹经中说:“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浑如醉,也就是一种极为精妙的描述。只有此先天的德能之炁和后天的谷气双得,同时作用于我们生命的性体系

16、统和命体系统,才是生命的最佳状态。道所产生的五种德性能量,常人主要是经过鼻孔通过呼吸系统引入体内。但是,这种随呼吸的空气而同步引入的能量,是极其微弱的一种补充摄入,远远不能够满足生命活动中性体系统对先天气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地调用体内元气的储备仓库,损耗体内的先天肾气,使人逐步衰老,丧失健康。2.人体先天精气的摄入和损耗修真生理学认为:人生在十六岁前,是自我完善过程。这一段人生时期,身内德性能量的先天精气是从父母处遗传继承性获得一部份。同时,由于内部的生理机制是逐步由先天向后天转换的,先天生理机制逐步被后天方向的发展所抑制和取代,在后天未完善前身内先天生理机制仍然可发挥先天生理机制功能,从而能够从天地中摄取元气供给形体的需求,并且能将多余的能量转入储备,从而满足人体向后天转化的“常道总趋势.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