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38807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一)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奉劝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仪轨:礼仪法度。约:省减,简约。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服罪输情:认罪并表达悔改。物:指人,百姓。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与否对的。(对

2、的的打“”,错误的打“”)(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安慰(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以其用心平而奉劝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作者夸奖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阐明。(二)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

3、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注】市井:指做生意。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十千:指十贯铜钱。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历来,平时.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后6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4、-(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题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她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棐(f)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真草:楷书、草书。蕺(j)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老姥(m):老年妇女。王右军:指王羲之。重:看重,推崇。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姥初有愠色 愠:-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言

5、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译文:-10.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四)言默戒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觉得言默戒。”【注】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或旦而不鸣 或:-(2)皆足取祸

6、也 取: _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1.作者为什么觉得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原文回答)-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五)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毕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选自世说新语)【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

7、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总角:小朋友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小朋友。信:传信的人。朝士:朝廷官员。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东阳时始总角( ) (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 ) (4)谢公语同坐曰( )16.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新 妇 少 遭家 难 一生 所 寄唯 在 此 儿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六)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觉得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8、(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赵简子春秋后期出名的政治家。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置后选立继承人。二简两片竹简。识(zhl)记住。甚习很熟。习,熟悉,纯熟。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1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项是: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9.文意理解。(1)赵简子通过观测无恤“-、“-”这两个细节,觉得她贤能,最后选定她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这个故事给了你如何的启示?-答案:7.() (2) (3) (4)18.C19.善的(或:好的)没有(由于)微小而不奖赏;恶的

9、(或:坏的)没有(由于)轻微而不贬黜。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祈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足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1.C2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2.宽厚大方,到处为别人着想。 .()曾经 (2)气愤、发火 (分)5.(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2分)16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3分)附加题 1012分 (1)有的 (2)招致2 3分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但是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3 2分 当鸣

10、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4 分 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合适。 参照译文: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她)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上午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她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但是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上午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有关昵?如果它们准时打鸣,那么人将靠她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

11、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因此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三)2才 派 她,代东阳(或谢朗)告诉或“对说”评分原则:每词1分,第题只写出“她”,得0.分。共分。.新妇少遭家难/毕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原则: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2新病起;毕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原则: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13.A(2分)1(1)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分)(2)示例:细节决定成败。要选贤任能。(分.从小事、细节、教导、机遇、品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中考课外文言文试卷(附答案、参照译文) (一)欧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