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538335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普及和深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审计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审计机关的技术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全面快速地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难度也较大。本文拟结合基层审计机关的特点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际情况,对审计转型中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随着会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一种必然,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已对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了较多的尝试和运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要既快又好地把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必须求真务实,从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着手,解放工作思路、改进工

2、作方法。一、按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要求,调整传统的审计模式计算机辅助审计之所以称为辅助审计,是因为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人工,审计说到底还是需要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理性思维。计算机是一种高速准确的数据处理和运算工具,被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审计工作后,大大改变了传统审计效率和模式。因此,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人员有必要遵循计算机的固有特性,对传统的审计模式和思路作适当调整。1、加强审前调查,把握审计方向计算机辅助审计客观上要求加大审前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首先,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是能准确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因此审前调查中,除了要关注传统审计所需关注的事项外,还要关注对方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情况,包

3、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财务或业务软件的种类和版本、软件使用人员权限设置、业务流程设置、软件后台数据库的构成、被审计单位是否具有软件设计的数据字典、数据备份方式、审计期间相关数据量的大小等。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为顺利获取审计所需数据作好准备。其次,计算机辅助审计摆脱了对纸质账本或报表的依赖,只要准确取得并导入电子数据,审计人员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随意查阅相关数据。这必然使审计人员大大缩短在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的时间,因此有必要在审前调查时对相关事项作有针对性的、更为细致和深入的了解,以便于审计人员不在被审计单位时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并能较好地运用职业判断,正确把握审计方向。2、重视数据的采集、转

4、换和处理(1)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处理工作在目前阶段可谓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瓶颈所在。这是因为市场上有众多的软件种类,各类软件又有众多的版本,不同种类不同版本的软件在后台数据库配备和数据结构往往各不相同;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都还会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选购或定制软件系统。通用审计软件不可能拥有各个软件的数据接口,因此更多的数据采集和转换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利用最基本的方法从数据库底层完成数据的导入导出及分析转换。这一过程既烦琐又枯燥,就如同把一团乱七八糟的毛线解开理顺,再有规则地绕成一卷,以备织毛衣的人使用。所以,必须给这一阶段的工作多预留一些时间。但当前的情况是,多数审计人员不了解数据采集和转换处理是怎么一

5、回事,想到要数据时,就通知计算机人员马上去取来整理,希望立等可取。(2)数据的处理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审计的过程,这一点在业务数据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整个业务流程理清了,各项内容都分析明白了,数据自然就处理好了,这时,审计结果可能就已经出来了。3、细化和优化审计方案计算机辅助审计中,操作的对象是数据,执行操作任务的是计算机。数据是客观存在不可改变的,计算机是严格执行既定程序不可变通的,因此,每一个指令的设计都必须是有意义的、可操作的。这就要求审计方案必须非常细化,尽量明确每个事项的操作步骤。AO中对审计事项的设计思路正是如此,一个事项对应一个数据查询操作,让审计人员一看到这个事项就知道如何操作。 二

6、、按照计算机辅助审计要求,充分掌握行业法规和操作流程所有系统中电子数据都是经过一个既定的流程后形成的,这一流程的制定依据就是其所在行业的相关法律规定或行业规范。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尤其是对业务数据进行审计时,必须充分掌握审计对象所处行业的相关法规,这是前提。熟悉了相关法规和流程,将给审计实施带来两个好处。1、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也就是顺着数据流的方向用数据结果去考察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这一流程规则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的要求?若不符合,偏离程度有多大?二是在既定的规则下,数据流转的正确性,即数据是否严格按规则流转?若不符合,偏离程度有多大?熟悉了法规,就能很快地

7、进入角色,抓住主要矛盾,大大提高审计效率。2、有助于开拓审计思路。熟悉相关法规和业务流程,能使审计人员跳出数据查询的框框,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审计人员拓展思路,提出数据分析模型,指导具体审计事项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三、审计人员有必要全程参与计算机辅助审计全程参与,是指参与从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处理到数据查询分析、得出查询结果的整个过程。目前的状况往往是计算机人员专门负责数据处理,审计组其他人员在一旁等待,这样的分工不尽合理。一方面,这使得计算机人员必须全神贯注于数据的处理,而丧失了对数据内容进行思考的时间。比如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往往只是把数字看作一个符号或编码去加以核对

8、,而失去了对此数字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其他审计人员不参与此过程,往往对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关联关系一无所知,以致于在审计查询过程中提出不切实际或毫无操作性的要求。因此,审计组所有成员全程参与(当然,不是说每个人必须动手进行数据处理等工作,只是指各人都拿着数据去看看、分析思考一下或关心一下而已),会起到以下几个好的效果:1、有利于及时发现审计线索。看数据就像看侦破小说一样,看着看着,就可能看出点门道来,然后就可能发现某条线索,接着就可能会沿着这条线索自主地去寻求一些什么。所以,就算不动手处理数据,通过看数据,也可以增加对数据库的结构、数据构成、数据构稽关系、数据流转方式等的理解,从而有助于产生

9、具体的审计思路。2、有利于审计人员快速进入角色。审计组成员通过全程参与,对数据都有了感性的认识,就有可能作一些交流和探讨,客观上起到彼此提醒、彼此启发的效果,实现思维和方法的突破,促成审计思路的拓展。正如有句话所说:“你给我一个思想,我给你一个思想,于是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同时,参与数据处理的过程,审计人员会有意识地学习实践数据库知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平时漫无目的地接受培训、聆听教诲,往往过耳就忘。实际一操作,可能就印象深刻了。3、有利于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审计数据,特别是业务数据,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内容一环扣一环,前一个查证的结果可能是后一个内容的基础,也可能为后一个

10、查询内容提供有用的线索。如果审计组其他成员对此数据一无所知,那么不但思路受限,而且在对数据查询的各个环节上都插不上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个人在查,其他人在等,看到结果出来后,再在一旁等下一个结果。这样,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将造成极大的浪费。计算机辅助审计,归根到底是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性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只有在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理清了数据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人力少、任务多、专业计算机力量欠缺,实施审计时分工不可能非常细化。因此,所有审计业务人员必须双管齐下,同时掌握好审计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技能,这样才能把计算机辅助审计不断推向深入。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