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DOC 5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5381480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DOC 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DOC 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DOC 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DOC 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DOC 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DOC 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DOC 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经济学分析;财政政策;货泉政策一、财政政策效应分析二、货泉政策效应分析稳健的货泉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适当增加货泉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促进自主投资增长;扩大贷款规模,使企业获得更多信贷资金;降低存款利率,鼓励多消费少储蓄;扩大消费信贷,支持耐用消费品支出。中心银行从1998年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消了对贸易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两次下调法定存款预备金率,连续八次下调存贷款利率等。货泉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在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跟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耐用消费品支出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01年

2、个人购房已达到4021亿元,比1997年的946?9亿元增长了3倍多,汽车拥有量从1996年1100万辆增加到1609万辆。当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的进级换代时期,积极的消费信贷政策将大有可为。货泉政策作用的施展依靠于其传导机制,降低利率刺激投资要取决于企业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企业投资贷款还要看能否找到预期利润率高的项目,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的建立也使得银行不敢等闲贷款,中小企业取得贷款很难,银行存贷差额逐年扩大,超过五分之一的信贷资金未被利用。进步货泉政策效应要从搞活企业,拓宽市场,健全信贷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工作。1、增加货泉供应量,加大货泉政策作用力度货泉政策通过增加货泉供应,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

3、资和消费的增长,是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间接调控手段;而国债投资属于行政手段的直接干涉干与,过多使用与市场化改革相抵触,比拟之下,货泉政策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当前国债投资效应递减,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应加大货泉政策作用力度。根据西方经济理论,通货膨胀的产生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在我国当前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会泛起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只要保持与劳动出产率进步相适应也不会诱发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市场及金融资本发展很快,经济存量的金融资产化需要大量货泉,因此货泉发行量的增长不能只根据GDP流量进行调控,而应考虑到金融资产化的需要。2002年

4、下半年,通货紧缩势头显著,中心银行货泉供应量显著增加,M2增速上升到近年来没有过的17%以上,物价也没有涨上去。货泉政策可再宽松些。2、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信贷资金在支持民间投资方面起着不可替换的作用。近几年,国债投资项目挤占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影响了银行对民间投资的贷款。因为财政投资项目有政府担保,无信贷风险,银行乐于贷款给财政项目,使得民间贷款更为难题。为解决这个题目,一方面,中心银行要增加货泉供给量,财政要压缩投资规模,以减少财政投资对银行资金的占用,使银行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民间投资;同时,增强国有贸易银行贷款营销观念,健全信贷激励机制,加速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

5、,为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应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通过设立政府担保基金提供担保,建立民间投资消费的决心信念,防范银行信贷风险。固然设立政府担保基金需要财政投入,但假如投资效益好,受担保者能自行还贷,则政府不需投入资金去尽担保责任,反而因投资增加出产发展而增加财政收入;即使有一部门投资亏损,贷款无法收回,政府也不必马上支付担保金,要等贷款到期时再尽担保责任,不至于使当前财政压力过大。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经济;战略转型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1%,投资同比增长33.5%,消费同比增长15%,进出口同比下降23.5%。从统计数字看,中国经济确实回升,但基础尚不稳定。针对2009年前8

6、个月经济回暖的宏观经济形势,现在有人开始讨论经济到底呈“V”型、“W”型还是其他型探底回升。研究经济回暖轨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正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研讨下一阶段经济政策。按照经济发展周期波动规律,宏观经济总会见底反弹,因此我们更要前瞻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考虑经济企稳后的经济政策,甚至“十二五”规划的中长期政策制定。笔者认为未来的政策重点应是:(1)实现战略转型,培育新竞争力;(2)推行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3)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收节支,科学、精细理财;(4)培育资本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5)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更好相互协调。一、国际宏观经济基本走势(一)全球经济失

7、衡,全球化进程放缓(二)全球增长模式转型,凸显新增长点人类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始吃熟食,前提是人类掌握了取火技术。人类取火始于钻木取火,实际上取的是碳基能源。从木材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碳基燃料。在既定的技术约束下,碳基燃料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碳基燃料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候变暖。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一些专家建议未来能源开发的重点应该转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大国正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大量研究,力图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些国家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占领新能源标准的制高点。客观上,这些探索促进了经济

8、增长模式转型,一些专家认为这也是未来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重现金融新秩序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尽到应有的责任。国际社会开始通过对话建立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体系。无论是超主权货币体系,还是其他金融秩序,都将对美元主导格局形成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正逐步得到增强。中国本着负责任的立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起到了稳定器作用。(四)金融与实业并重,构建新的宏观监管体系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金融创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启动国内消费需求替代、弥补国外消费需求不足的同时,根据本国比较优势发展一

9、些制造业,带动国内就业,把金融发展落到实业上。也有专家认为,错误的宏观政策是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在危机来临时,美国过度扩大消费信用以及过度相信市场都是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因此,世界各国将会重新审视过去的宏观政策决策程序和机制,构建新的决策程序和机制,通过建立新的监管机制加强宏观政策管理和微观领域监督。二、中国经济宏观形势基本判断(一)GDP小幅增加,财政收入回升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第一季度加快了1.0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GDP总量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第二季度7.41万亿元,同比增长7.9%。6、7、8月份

10、,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为6867.47亿元、6695.91亿元、523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10.2%、36.1%。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显现出经济回暖迹象,但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根基仍然不牢。(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增长潜力凸显16月,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幅较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下降,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环比

11、下降0.5%)。8月,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8%,已连续5个月上涨。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前7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提高,凸显消费潜力。(三)发电量和用电量双回升,人民币存贷双增长6月,全社会发电量同比增长4.7%,用电量增长4.3%。发电量和用电量上升既有经济回升的因素,也有气温上升的因素。2009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7.6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53%。2009年8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52万亿元,同比增长34.11%,环比增长了0.1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7

12、.37万亿元,同比增长27.43%,环比下降1.13%。货币供应量增长28.53%。(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价格小幅上涨2009年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万亿元,同比增长33.O%。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2009年前8个月累计新增信贷规模8.15万亿元,同比多增5.04万亿元,比中国所有银行过去两年的贷款总额多,其中7、8月份分别为1650亿元、4104亿元,受央行政策影响,增速减缓。2009年5月、6月、7月、8月,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0.8%、O.9%、0.9%。从200个主产县8月2031日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动情况看,包括肥猪在

13、内的5种肉产品均上涨。房地产价格上升和主要农产品小幅上涨表明,过度的、甚至投机性的恶性货币投放,可能对未来形成温和的通胀压力。(五)经济结构不平衡仍然存在,潜在隐患不容忽视。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消费、投资与储蓄不平衡仍然存在,“短板”要素制约经济平衡增长。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例,1978年城乡收入之比为2.57:1,2007年提高到3.33:1,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经济结构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断积累,将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整体协调性,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形成失衡状态,激化潜在矛盾,甚至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和危机。三、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及早规划前瞻政策“病来

14、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医治好重病后,调养很关键。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与之相对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稳健的和从紧的转向积极的和适度宽松的。经济危机总会过去,那么,下一步中国应该思考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将“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稳步对接。(一)实现战略转型,培育新竞争力(二)推行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工业化中期的国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第二、三产业。在美国,到工业化晚期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80%。2008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1%,低于第二产业比重。2009年上半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3

15、%,低于第二产业比重。中国离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尚有距离。(三)培育资本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四)转变政府职能,增收节支,科学、精细理财(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要相互配合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是在相机选择中不断调整。2006年,经济政策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2007年,妥善处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速度关系成为宏观经济调整的工作重点。2008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经历了大调整,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扩内需”。2009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首要任务,有效结合“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调结构作为根本出路。今后,宏观调控政策要与政策目标相互配合,避免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有效的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前提,政策目标要与政策工具相匹配。应该认识到各种政策工具配合是达到政策效果的重要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