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哪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5359858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哪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哪些有效教师读后感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以未完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我被书中的名师们高尚的人格 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 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 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 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 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 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

2、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 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 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 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 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 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 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 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启我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

3、热情、乐观 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 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 学生的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不学生亲切密接触,谭迪敖 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 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 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善于 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 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

4、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 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 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 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 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

5、开 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 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 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 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 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 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 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 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 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

6、,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 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 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 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着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 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 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习有效教师,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方 面努力工作。1.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 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 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2. 对

7、学生的期不要太高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 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 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3. 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 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 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4. 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 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 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 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 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 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 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5. 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 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 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 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 投入到学习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