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59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534468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5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5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5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5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5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5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59页)(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一、概述(一) 项目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二) 专业群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三) 服务领域模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业。(四) 项目组成员项目分工姓名所属单位职务/职称项目组顾问汤漾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项目组组长董晓华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精冲公司副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廖传林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模具专业带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项目组成员:程新建中国人民解放军3303厂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周仕武武汉科锐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高

2、级工程师高佳虎武汉重工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剑平武汉先锋模具公司技术总监/工程师肖述斌武汉凯尔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潘 达东风楚凯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胡成龙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系系主任/副教授刘小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刘 兵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模具教研室主任/讲师吴元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工程师陈 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高级技师(五) 计划资金投入及用途实施本项目建设,总计划投入资金23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入550万元,申请地方财政投入85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700万元,学院自筹200万元。资金用途如下:20万用于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

3、设320万元用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302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1528万元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35万元用于社会服务建设,10万元用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80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二、建设背景(一) 行业背景1行业背景分析模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及信息行业等各个领域,武汉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及机械、钢铁、光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都与模具息息相关。在湖北地区基本形成了武汉以机械、汽车、轻工和电子模具为主,十堰、襄樊、随州以汽车模具为主,鄂州、黄石以塑料模具为主,荆州、宜昌以轻工、军工模具为主的格局。目前湖北省模具生产企业达300多家,行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并以每年1

4、亿多元速度递增。模具产品朝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高效方向发展,模具生产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精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人才需求分析学院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周边分布有大中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几十家,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富士康公司、中原电子、武汉凡谷电子公司、733工厂、3303工厂、武汉烽火集团等企业对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有稳定的需求,据武汉新技术开发区人才市场预测,未来五年该产业区内的模具、数控类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2万。 与我院一桥之隔的武汉经济开发区,是武汉、华中乃至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支柱产业。形成以东风公司、神龙公司、东风本田

5、、武汉中誉、三环集团、东风电动汽车、东风裕隆、东风伟世通等企业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需要大量冲压模具、精密注塑模等技术人才。据统计,在未来五年内武汉开发区的数控、模具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超过3万人。武汉市在汉南建设的华中地区最大的模具生产项目“武汉模具工业园”,总体投资30亿元,规划用地800亩,重点配套我市汽车产业链,引进模具生产发达地区的先进企业,为面向全国各类工业项目提供高质量模具产品。模具工业园的建设将需要大批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门人才。根据对武汉地区模具专业人才市场调研,许多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和模具加工人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特别是对会使用AUTOCAD、PRO/E等设计软件、有一定工

6、作经验的模具设计人才,掌握加工工艺、会使用UG或MASTERCAM编写刀路、有一定经验的数控加工人才,是目前社会最急需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二)专业建设基础我院于2003年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作为专业方向建设。随着模具人才需求量增加,为适应市场的需求,2005年设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并于当年确定为武汉市重点建设专业。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280人左右,现有在校生925名。1. 专业建设主要成效(1)建立“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08年,按照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的方式,引进武汉凯尔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

7、”,占地面积1200m2,设备20多台套,年产值100多万;引进东风楚凯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校内共建 “机械制造与模具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200m2,加工设备70多台套,年产值4000多万。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在企业环境下开展生产性实训效果良好。 (2)开展“订单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有成效 开展“订单培养”,培养企业急需专岗人才。2004、2005年与珠海格力集团每年签订订单30人,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与江苏无锡绿点模具厂合作,每年签订订单30多人,2007年与广东龙记集团模具厂签订32人订单,。2008年、2009年与长江融达电子公司,联

8、合开办了“长江精冲技术特色班”两届共65人, 2010年与顺德海信科龙合作订单35人。学院利用CAD实训教学,为长江融达电子公司完成模具图纸电子化近300套,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益。此外,学院利用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为长江融达电子公司加工产品产值100多万元。2009年东风楚凯进入学院形成“校中厂”后,企业在完成学生模具加工生产性实训任务,并吸收了近40名学生就业。学院还利用本校师资的技术优势,由专业教师范有雄带领技术小组,为企业开展了相关技术服务。 (3)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突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职业化特点,开发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

9、础、电工与电子技术3门综合平台课程(与机械制造类专业共享),模具CAD/CAM、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开展案例教学。 (4)建立“教师下厂锻炼”制度,多途径、多渠道建设教学团队。组织14人次专业教师赴武重集团、长动集团、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武汉先锋模具等企业顶岗,积累了企业工作经验。组织专业教师11人次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部教师培训基地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新技术。近几年来,本专业从机械制造企业和模具行业企业一线引进4名高级工程师,聘请了15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实

10、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指导,推进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5)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高参加国家、省、市模具、数控等各项大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湖北省第一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落料模项目荣获1个一等奖和2个三等奖,在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二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获二等奖3个,在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在湖北省第二届数控大赛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2010年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模具-3D测量与制造项目荣获三等奖。模具专业近二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

11、双证率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5%。模具专业毕业生有4名同学作为高级技术人员送到日本研修。2. 师资队伍状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一支年富力强、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团队,该团队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特色,并有一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指导专业建设。本专业共有教师18名、外聘兼职教师15名,专业带头人1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2名(双师),高级技师2名,“双师型”素质教师达到83.3%。 3. 实验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初步建立了“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装配与维修

12、、模具成型、模具检测”五大实训模块,现有配置高性能计算机160台、安装有PRO/E、UG、SolidWorks等软件的模具CAD/CAM实训室、20套冲压模具的冲模拆装实训室、20套注塑模具的塑模拆装实训室、24台数控机床的数控加工实训室、8台特种加工设备的电加工实训室、45工位模具维修钳工室、2台压铸机的压铸生产实训室、2台冲压机和2台液压机的冲压生产实训室、2台注塑机的注塑生产实训室、40台普通车、铣床的机加工实训室和以三坐标测量仪为主的技术测量实训室等。共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生产实训室35间(含共享)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价值900多万。 校内生产性基地:与武汉凯尔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13、合作在校内初步建成了集“模具设计、制造、成型”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东风楚凯汽车零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校内模具加工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与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3303工厂、武汉先锋模具厂、凡谷电子公司、富士康公司、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绿点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惠阳市亿讯工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4. 目前存在的不足(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3)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建设目标按照“以就业为导

14、向,服务地方经济、创建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紧紧依托武汉模具、汽车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产业,以精密模具为专业发展方向,为武汉及华中地区培养模具设计、制造、维修及软件应用能力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实施“引厂联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基于工作过程和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行“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共育人才水平,与企业共建一个校内精密模具技术实训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模式。将专业建成能带动相关专业群改革与建设的标杆和全国重点专业。各分项建设目标如下:(一)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由学院、企业、模具行业参与三方合作的办学有关

15、人员组成的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负责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顶岗就业等组织协调管理。(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武汉凯尔信、东风楚凯、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3303工厂等企业合作,实施“引厂联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校企共育人才,内引“校中厂”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外联“密切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行12学期教学、按能力递进模块,分段进行工学交替。2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与企业共同开发核心课程5门,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实训模块5个,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6门并出版,开发6门网络课程。3推行“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以企业工作项目为教学项目,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按企业项目检验标准考核学生课程成绩。建设2间仿真企业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一体的一体化教室。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完善模具技术中心,实现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提升2个“校中厂”共育人才水平。校企共建“精密冲压生产车间”,将企业的观念、规范、管理、文化和师资等渗透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从“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升华。由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生产订单,学院提供场地、实训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