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33713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1-P3,对照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四、知识链接: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3日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初中时你听说过“集合”这一词吗?你在学习那些知识点中提到了“集合” 这一词?(试举几例)五、学

2、习过程: 1、阅读教材P2 页8个例子问题1: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概念:问题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问题3:集合相等:问题4: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问题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关 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属 于不属于A例1:设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3、4与A的关系?问题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数集名称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名称B例2:若,则,对吗?六、达标检测:A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1)大于

3、3小于11的偶数; ( ) (2)我国的小河流; ( )(3)非负奇数; ( ) (4)本校2009级新生; ( )(5)血压很高的人; ( ) (6)著名的数学家; ( )(7)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A2.用“”或“”符号填空:(1)8 N; (2)0 N; (3)-3 Z; (4) Q;(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B3.下面有四个语句: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若,则;若,则的最小值是2;的解集中含有2个元素;其中正确语句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B4.已知集合S中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边长,那么

4、ABC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B5. 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有6-aA,那么a为 ( )A2 B.2或4 C.4 D.0B6. 设双元素集合A是方程x2-4x+m=0的解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C7. 已知集合A由1,x,x2三个元素构成,集合B由1,2,x三个元素构成,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求x的值。七、学习小结:1.集合的概念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3.常见数集

5、的专用符号。八、课后反思: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表示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过程与方法:通过集合表示方法的学习,体会集合的表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难点:对描述法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四、知识链接: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是: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五、学习过程:1、阅读教材P3页,回答问题:问题1.列举法的定义:问题2. 1,2,3与3,

6、2,1表示的集合的关系? 例1请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5的正奇数。 (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3)方程的解的集合。问题3.用列举法能表示元素个数无限个的集合吗?举例说明?问题4. 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列举法表示? 2、阅读教材P4页,回答问题:问题5.描述法的定义:B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3=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3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问题6.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是否既能用列举法表示,又能用描述法表示?并举例说明。问题7.集合3与集合3是否表示同一个集合?六、达标检测:A1.教材12页A组

7、3,4题B2.方程组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用描述法表示为 。B3.用列举法表示为 。B4.已知用或符号填空:(1)5 A (2)7 A B5.集合M=(x,y)|xy0,xR,yR是指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C第一、三象限内的点集 D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B6.用列举法将集合(x,y)|x1,2,y1,2可以表示为 A.1,1,1,2,2,1,2,2 B.1,2C.(1,1),(1,2),(2,1),(2,2) D.(1,2)B7已知集合A=-2,-1,0,1,集合B=y|y=|x|, xA,则B= B8已知集合A=(x,y)|y=2x+1,B=(x,y)|y=x+3,aA且

8、aB则a为 C9.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不等式x-32的解的集合;(3)二次函数y=x2-10图像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七、学习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八、课后反思: 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

9、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加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弄清属于与包含的关系。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重难点,精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各小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四、知识链接: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各举一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 2 Q; -1.5 R。思考: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五、学习过程想一想: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2),;(3),1 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B, ,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 B。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BB(A)如:(1)中 ,注:Venn图是解决复杂的关于集合问题的有力工具。2 集合相等定义:如果 ,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