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_地球运动计算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533432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_地球运动计算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三_地球运动计算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三_地球运动计算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三_地球运动计算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三_地球运动计算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_地球运动计算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_地球运动计算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地理计算题专题三 地理常见的计算题一、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一)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 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1)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2)东时区度数越大,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早;(3)西时区度数越大,时区数

2、越大,时间越晚;(4)东时区早于西时区;(5)中时区夸东西经。 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158120)。 4、区时(1)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2)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

3、已是 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3)求时区的方法:所在经度/15,若得整数,即为时区数;若有余数,7.5的进上去,整数部分加一,7.5的舍掉,即所得整数为时区数。(4)两时区的时间差:“同减异加”若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用减;若各在东西时区,则用加(12区-东X区)+(12区-西Y区)(二)地方时 地方时 是该地所在经度的时间。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

4、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例题1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 分析: 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下公式: (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两地相隔的时区数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2004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三月份是大月,有31天)。按出发地的时刻计算,90天后是四月二十四

5、日上午10点。但是上海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圣弗兰西斯科是西八区的区时,按其在上海西面的方法来计算,要迟16个小时,所以到达地的时刻是四月二十三日18点。解此题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并加行程时间。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小月(四、六、九、十一各月是30天)的天数,二月份要注意平年(28天)或闰年(29天)。一般地说,这一年的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 (如2003年)是平年。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也

6、较复杂。须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 (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答案:2004年4月23日18时二、日界线(一)自然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中央的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首先,请大家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在图中找出国际日界线,其与180经线重合吗?2、分析自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或自西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是怎样变更的?3、想一想地球上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

7、一个时区的时刻最迟,为什么?日界线两侧的日期相差一天,当海船或飞机在太平洋上由西向东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为了照顾同一行政区域内日期的统一,日界线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曲折地绕过大陆和岛屿,使它通过海峡和大、洋,避免穿过陆地。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日期不同而钟点相同。 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日界线”的原则。(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

8、份的变化。(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00:00”经线。(二)人为日界线零点经线零点经线,即00:00所在的经线,是随时变化的。(三)如何鉴别两条日界线顺着地球自传方向,日期减一天的是180经线,另一条为00:00经线。例题1如右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1)OP的经度为 ,ON的经度为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推断经度并进而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特点来确定北京时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形地球上日期、时间变化推移的规律

9、,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1)由图所给的条件,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因为按地球自转方向ONOP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OPON为3月21日(阴影部分),则ON为新一天的开始即3月22日0时,OP与日界线重合即为180,根据图中120推出ON为60E。(2)明确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ON为3月22日零时,即可推出北京时间为3月22日4时。做题过程中可以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推断北京时间可以采用画数轴作辅图的方法。答案:(1)60E 180 (2)22 4新的一天占几分之几,180经线上的地方时就是24:00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说,只要知道东12区是几点,新的一天就有多

10、少个小时,那么北京时间就是东12区的区时-4。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即180经线为00:00,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北京时间20:00)三、晨昏线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线(圈)。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一)晨昏线的结构特征和判定1、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是0。如图1所示:2、晨昏线的区分:晨线与昏线(略)3、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一般地,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

11、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4、晨昏线在解析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如右图3中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若弧线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AB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2)确定东西经度:以0经线为起点,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则为西经度。 图3(3)确定地方时: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2、次日0时(或当天24时)。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 地方时增加4分钟。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例 如果图4中P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且昏线通过P点,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天,伦敦的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B这天,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C此时,“北京时间”是两点钟 图4D此时,P点和悉尼在同一时期内解题思路:由题意,P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且昏线通过P点,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则有北京时间与0经线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时差为8小时,而P地的地方时是6点,故北京时间为次日的2点。答案:C(4)确定日期和季节: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

13、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6月22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12月22日。(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也可以用:直射经线=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90或直射经线=赤道与昏线所在经线90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纬度值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

14、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9)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般地,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0。(10)判定是否为晨昏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因此在题目中太阳高度为0的弧线一定为晨昏线,再结合试题中隐含的其他信息就能够准确判定。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A点此时是 点钟。(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 个时区。(4)此时以 和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四、昼夜长短的计算(一)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1晨线上为日出,昏线上为日落,计算出晨昏线上某点的地方时即可知该

15、纬度的日出日落时刻。2已知某地昼夜长短,便可根据某一天的昼长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23、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地方时。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例 北京时间3月21日12时,一架飞机从某机场(120E,6634N)起飞,沿北极圈向东作环球航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飞行员能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两次日落,一次日出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O次日出,一次日落飞机上的昼夜更替时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