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科举制度简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30323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的科举制度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清代的科举制度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代的科举制度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的科举制度简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的科举制度简介(图)中卉- 乂币躍玖址*礼A则烟试和廿秸能畫侔实备野在他带术痕媒祀 -1-亠疋册那记那”并;?.-rfAv 常阿匾九它i-fr暂I- M已-.7匹桃f:筒W底占間齐表“ 扎訓為彷方林玄艸J-$. A _.- T 器带汇T g 開宗-IfMK也 I 共卄 讦號A叩眦 閘追比LiA怡鶯袖4鼻Ait4(l学洞小曲干養5為*撫来風學 制#此翟耳n拿甫霜塗喪F S帆3-t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前后一千多年,是传统社会 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下面仅就清代的科举制度做简单的介绍。在清朝的科举制度中,考生为取得正式科考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 人称为儒

2、生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功名 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通常每三年(逢子、午、卯、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 于考期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考试分三场举行,每场三天,前后共考 九天。参加乡试的是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秀才。乡试取中后 称为“举人”,第二名称为“解元”。中了举人谓之“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称为“老爷”。会试 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或“春闱”。参加会试 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 由皇帝亲自主持,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

3、为“进士”。殿试分 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或“殿元”、“鼎元”,第二名俗称“榜眼”(在北宋初期,殿试录取一甲第二、三名,意指 榜中双眼,明、清则仅取第二名)。第三名俗称“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殿试二甲的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因翰林院为“储才之地,所以可说仍是学生性质,每月有月考,二年一大考, 成绩佳者可为官,谓之“散馆”。三甲之进士,得依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所 得之等第授以官职。成绩优秀者分发到六部当主事(各部职员),其次是当内阁 中书(文书起稿工作);成绩名列后头的,则分发到各省当知县。但当时知县之 职在一般人眼中未必较六部主事、内阁中书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