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知识普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528726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剧知识普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越剧知识普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越剧知识普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越剧知识普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越剧知识普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剧知识普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越剧知识普及越剧的十三大流派越剧流派 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 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 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 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 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王派一一是王文娟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调节奏与语势 感情的结合。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 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 量。王文娟的中低音区

2、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以突出唱 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王文娟的甩腔极具特色,句幅较长,委婉曲 折,情深意长。孟丽君游上林是著名的王派唱段,风流皇帝察觉出孟丽君可 能是女性,借邀她同游上林步步进逼。女扮男装的孟丽君则处处留神巧与周旋。王 派优秀传人有孟莉英、钱爱玉、周云娟、舒锦霞、单仰萍、洪瑛、李敏等。袁派 是袁雪芬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袁派唱腔的特点是质朴平易,委 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袁派十分讲究重点唱句的演唱,擅用喷口、气口、 加虚词以及强音、顿音等技巧进行特殊处理,造成演唱上的高潮。袁派的甩腔也常 通过句幅的扩充、节奏的顿挫、调式的交替、结构的变化,

3、使旋律迂回曲折,回味 无穷。如白蛇传断桥中的到如今,凤泊鸾飘两地怨的甩腔,通过句头、句 幅的乐汇扩充,显得柔婉悠长。袁派优秀传人有戚雅仙、张云霞、李沛婕、陈慧 迪、徐琼、徐晓飞等。范派一一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范派唱腔音域宽,旋律起伏大, 长句多,擅长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揭示各种人物的情感,曲调显得华彩而有气 派;起腔小腔和甩腔更具特色,往往通过对唱句尾音的装饰加花,或把伴奏的过门 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缠绵。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直接转调的特殊 艺术手法,是范派的又一特色。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悠长,作为弦 下腔的首创者,范瑞娟不断创新,拓展这一曲调功能。如宝莲灯对月思家

4、这 段弦下腔,则吸收了四工腔明朗流畅的因素使其显得明快而欢畅,且富有喜剧 色彩,加上唱词是长短句格式,在节奏上又作了多种变化,音乐节奏显得更加活 跃。范派优秀传人有丁赛君、陈琦、史济华、邵文娟、史济华等。尹派一一是尹桂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尹派的特点是委婉缠绵,洒脱深 沉,纯朴隽永,清新舒展,是一种典型的以柔为主、柔中寓刚的风格。尹派的慢板 优美舒展,尤其擅用大段叙述性“清板”细致刻划人物感情;创腔时调动多种艺术 手段,如起腔的安排、插句的运用、板式的转换、甩腔的变化等等,使整段唱层次 分明。尹派的起腔有鲜明特色。它起音较低,音调亲切自然,在不同剧目中根据不 同人物的具体感情,变化多端。如山河

5、恋送信中的.“妹妹啊”,音调亲切婉 转,充满深情柔意,真切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尹桂芳在塑造不同人物的音 乐形象时,广泛吸收兄弟剧种的营养,丰富自己。在何文秀的“哭牌算命”一 场中,唱腔以四工腔为基础,吸收借鉴了杭剧武林调和苏州弹词的因素,创造 了新颖的算命调。这种曲调说唱结合,节奏灵活,幽默诙谐,声声入耳。 尹派 优秀传人有:筱桂芳、尹瑞芳、邢桂芬、尹小芳、陈书君等。傅派一一是傅全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傅派的唱腔极具特色,尤其是她 的甩腔,吸收了京剧长拖腔的特点,迂回曲折,为突出总结性唱段和渲染人物情 感,常用句幅扩展、节奏顿挫、调式交替等手段,形成句幅特别长,又变化多的甩 腔。梁祝楼台

6、会中,“记得草桥两结拜”这一段唱的甩腔“马家势大亲难 退”“势”字以重音演唱,又运用六度下滑音的运气,唱完“大”字,戛然停顿, “亲难退”三个字上加花扩展,在“亲、难”上用两个短促的小气口,抑扬顿挫, 表现了英台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恨,这都是傅派典型的甩腔。傅全香嗓音条件好, 音域宽,音色甜亮,素有“金嗓子”之称。她演唱的时候真假声结合,强调声音的 位置和共鸣,中低音委婉柔美,高音区峭拔明亮,高低音衔接很自然,这样就形成 傅派唱腔与众不同的特点。傅派优秀传人有:薛莺、张金月、洪芬飞等。徐派一一是徐玉兰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徐玉兰唱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 热情奔放,刚柔并蓄,华彩跌宕。徐玉兰的常用乐汇

7、丰富,并始终以各种形态反复 贯串于唱腔中,因此特征音调鲜明。特别是起腔、甩腔旋律华彩,节奏多变,如 红楼梦金玉良缘的起腔“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 啊”,音调自低到高,层层上扬,在“事”字上跳至最高音,然后快速下行,整句 唱音域宽至 13 度,淋漓尽致地宣泄了人物当时的感情。徐派优秀传人有:金美 芳、刘丽华、汤丽芳、刘觉、汪秀月等。戚派一一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雅仙的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 蓄。她的音域并不宽,但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 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戚雅仙的唱腔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造出欢快、 明朗的唱腔。戚派唱腔的另一特点,是

8、在平稳的旋律中常出现下行小六度的跳进音 调,或六度下滑音润腔,以加强语调,渲染悲愤、哀怨、激动的情绪。尤其是清 板起落分明,善于根据唱词语调和人物感情在唱腔音调、节奏处理、润腔唱法上 巧妙进行多种细微变化,寓华彩于朴素,藏变化于平淡。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 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是越剧的骨 子老戏,大部分越剧演员都会唱,但戚派唱这两出戏由于特征音调贯穿其中既充分 抒发了人物的感情,有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戚派优秀传人有:周雅琴、 朱祝芬、王杭娟、邹红等。陆派一一是陆锦花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陆锦花最擅演穷生戏,演“鞋皮 生”和“破巾生”堪称一绝。她表演潇洒儒

9、雅,含蓄大方,动作简练传神;她的嗓 音清亮,音质纯净,音调朴实流畅,行腔松弛舒展,尤其讲究吐字清爽,声声送 听,听她的唱犹如一股清泉潺潺流入人的心田,清新柔美,耐人寻味。陆锦花的唱 腔由于是在马樟花唱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演唱尺调腔时仍保留着不少四工 腔的因素,因此听起来别有风味。陆锦花的唱腔有鲜明特色,但她不是仅仅从形 式、技巧上着眼,而是始终把塑造人物放在中心位置。行腔、润腔都是为了深刻揭 示人物内心世界。陆派优秀传人有曹银锑、陈文治、夏赛丽、黄慧、廖琪瑛、许 杰、裘巧芳、张宇峰、徐标新等。毕派一一是毕春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毕春芳唱腔明朗豪放,流畅自 如,具有粗犷的男性特点。她的嗓音脆亮

10、,音域较宽,底气充足,唱腔中常出现一 种切分符点音型,因此行腔棱角分明,音调富有弹性。她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并 强调重音处理。毕春芳在创腔时,根据塑造人物需要常吸收越剧其他流派、行当和 兄弟剧种的音调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使唱腔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如三笑点 秋香中的起腔“秋香姐姐呀”,吸收的是传统名剧盘夫中旦角严兰贞的起腔 “官人啊”的音调略加变化,使唐伯虎潇洒飘逸的形象更为鲜明。毕派优秀传人 有:杨文蔚、丁莲芳、董蓓芬、丁莲芳、毕继芳、徐宁生、杨童华、张镇英等。张派一一是张云霞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张云霞在表演和唱腔中非常注重 刻划人物不同的个性,比如在游龙飞凤她一人饰演两个角色,她们是面貌相像

11、 而性格迥异的年轻女性,一个是官宦小姐范楚楚,爱慕虚荣,李代桃僵。一个是农 村少女刘菁菁,不贪图荣华富贵,不畏惧权势;区别非常鲜明。张云霞的唱腔中行 腔变化丰富,真假音结合运用自如,吐字清晰,在李翠英告状中诉状一段唱, 她根据人物感情的发展,用尺调腔慢清板、慢中板、中板、急快板等不 同速度的板式,生动细致地表达了人物感情的层次。张云霞擅演花旦,也擅演青 衣、刀马旦、闺门旦,对同一行当的不同人物,她根据各自的性格赋予不同的音乐 形象。张派优秀传人有:薛桂珍、袁小云、何赛飞等。吕派一一是吕瑞英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吕派唱腔在继承袁派委婉典雅、 细腻隽永的风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活泼娇美、昂扬明亮的旋律

12、色彩。吕派唱腔曲 调活跃多变,擅长在中高音区运用俏丽的小腔,较多采用大幅度的音程跳动使唱腔 旋律华彩,富有活力。在吕派唱腔的音调中常出现4音和7音两个偏音,由此又促 使了唱腔中频繁的宫徵调式转换;板式运用也灵活多变,根据人物情绪变化,通过 速度快慢、节奏松紧,使旋律色彩丰富,对比鲜明,富于层次,具有新鲜感。在润 腔方法上,常用各种装饰音和切分音型细致传达人物内心活动。吕瑞英创腔时,根 据内容需要,善于向兄弟剧种横向借鉴,丰富自己的音乐语汇。吕派优秀传人有: 吴素英、孙智君、赵海英等。金派一一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金采风的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 济。她的嗓音明亮,行腔自然流畅,质朴中展风采,

13、秀婉中显棱角,柔中寓刚,端 庄大方;咬字清楚,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金采风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体验和理解,不断对唱腔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尤其是 对传统的四工腔,在音调板式、润腔处理等方面加以丰富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 光彩。金采风的唱腔结构严谨,善于用不同板式和节奏、音调润腔的处理,细致揭 示人物感情深处的波澜,表演动作和唱腔音乐紧紧相扣。金派优秀传人有:谢群 英、黄美菊、裘锦媛、樊婷婷、樊建萍、张杭英、陈莉萍、史燕彬等。张派一一由张桂凤创立。张桂凤组织唱腔的能力很强,能根据人物感情变 化灵活运用各种曲调、板式,使唱腔富有新意。如凄凉辽宫月第六场中道宗猜 疑皇后时唱的“一石投水激波涛”这段弦下腔,以尺调式、正调式、北调式、自 由式的弦下腔混合组成,旋律丰富,节奏多变,唱腔深沉、粗犷,符合人物的身 份、性格,运腔又十分细腻。李娃传中的“训子”吸收了绍剧的音调,充分表 现出人物激愤的情绪。张桂凤创腔时善于根据塑造不同行当、不同个性的人物的需 要,采取不拘一格、移花接木的方法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乐素材。;祥林嫂中 卫癞子的“东南西北全走遍”这段唱,根据人物不务正业、四处游晃的特点,继承 运用了越剧早期的平板唱腔。这样做既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又使唱腔富有地方色 彩。张派优秀传人有:王金萍、张国华、孙伟娟、吴群、蔡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