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 (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283359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搭石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教学设计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谴、惰、俗、协、序、绰、伏”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裤、惰、稳、俗”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理所当然、清波漾漾”等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

2、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出示课件)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把课文翻到103页,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从文找一找:什么叫搭石?为什么要“搭石”?(出示课件)2、学生自由读课文。3、交流:什么叫搭石?学生回答

3、以后,出示课件齐读。(出示课件: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4、家乡的人们为什么要“搭石”?5、学生回答,师小结:“五六个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人们过往必须过溪;而“流水常年不断”加上“洪水猛涨”,不“脱鞋绾裤”不行,必须“搭石”。所以过小溪必须得依靠这些搭石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齐读)三、自读感悟,自主寻美。1、师过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搭石,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

4、的风景吧。请大家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 ”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哪些美?2、学生自主学习。3、小组交流,准备展示(课件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有感情地读画出的句子,说说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小标题概括。(安排一人写板书)。(2)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哪些美?(3)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美。4、全班展示。(课件出示展示要求)预设一(摆搭石):(出示课件):“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小组展示。(2)

5、补充交流。预设二(一行人走搭石):(出示课件)“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小组展示。2)补充。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意思?从而来感受动作协调美、声音美、画面美(出示课件画面)。4)是呀,真美,这既是一幅优美的画,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我们请全体女孩子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一行人走搭石诗文)师:你们的朗读清新、甜美,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让我们真的体会到了这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预设三(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出示课件)“

6、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小组展示。2)个别补充。3)师:家乡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大山里,每天要过小溪,走搭石。从两人面对面地走搭石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谦让,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我们请男孩子把这幅谦让,友好的画面带给我们。(男孩子读一读)预设四(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后事。1)小组展示。2)补充,抓住“理所当然、伏下身子”理解家乡人们身上尊老爱老的美德。5、师小结:是呀,搭石是平凡而又普通的,

7、但是我们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家乡人的善良、淳朴,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友好,谦让,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尊老,爱老,这是留给我们最美的风景。所以说,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1、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老人细心地调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友好谦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理所当然,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小故事。那么,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2、(出示课件)生发挥想像想。3、交流。(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扛着一

8、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五、升华情感,感情朗读1、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2、(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学生齐读。3、师补充:是啊,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搭石,刘爷爷家乡这道美丽的风景,

9、也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出示课件)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看见了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美就在身边,2、选择你所说的句子,将它作为开头第一句,然后围绕它写一段话。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写一写。板书设计: 21 搭石 默默奉献 搭石 互相礼让 尊老爱幼 心灵美 反思: 我在教学搭石这篇课文时,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以 “美”为主线,贯穿于课

10、堂始终。一、引领走进文本随风潜入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课堂伊始,我通过出示画面,感情导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刘章爷爷生活的那个小山村,走近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搭石。而后一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课本,我的一句“如果没有搭石,村里的人们又是怎么过河?”的追问,孩子们对“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有了更深

11、地体会,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有了对搭石淡淡的了解,多了对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着孩子们对课文美美地品读下去,这一切,都进行得如春风潜入夜般的自然。二、理解感悟文本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紧紧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轻人走搭石”三幅画面,将读懂词句、体验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如在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人影绰绰,给人画一

12、般的美感。” 这一句时,我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点,创设情境,通过“我们是在走什么?”“不小心会掉进水里”等情景渲染,让学生采用合作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后面的”来体验朗读的协调有序,进而感悟人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然后,我又改课文为诗歌,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更是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对于青年人遇到老年人怎样走搭石的内容,我则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词语会让你心头轻轻一颤”的引导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伏”和“理所当然”。从“伏”的品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又由请学生上台做“伏”的动作,说说要不要老人千恩

13、万谢达到自然和谐的统一。我像链子般地将文中的语言点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用心地体会文本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帮助的老人曾在年轻时理所当然地帮过别的老人,而帮助他人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年老时理所当然地得到其他年轻人的帮助。”不仅让学生顺利地理解了“理所当然”这个词语,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对学生尊敬老人,学会将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这样的引导方法,又丝毫不会冲淡我们语文课中宝贵的语文味。三、拓展延伸文本功到自然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

14、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我在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后,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借助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如最后一环节的写话训练,在感悟了三块内容描写不同的对象走搭石的情景后,学生在头脑中已通过想象储存了很多关于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激活画面,再引导想象,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也很自然地想到还有不同的人来走搭石,还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去说去写,学生的想象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说内心的话表内心的情自然是水到渠成。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改正的地方。我更清楚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