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28270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目录1高可用性概述32现有系统现状32.1当前网络拓扑32.2当前网络分析32.3存在的问题33系统建设需要33.1服务部分34改造方案建议44.1Window部分44.2Linux 部分44.3改造后拓扑45高可用性介绍45.1网络结构45.2基本要求55.3网卡和网络55.4共享磁盘55.5操作系统规划51 高可用性概述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程度也日渐增加。尤其在一些关键行业的关键应用上,应用的后台核心系统是否具有高可用性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公司业务成败的关键因素。高可用性包括保护业务关键数据的完整性和维持应用程序的连续运行等方面。在这些信息

2、处理系统中保存了大量的关键业务数据,一旦信息发生丢失或破坏,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损失。高可用性的一般定义是:实现一套能够在特定期间内保持高度连续性运转的系统设计协议。高可用性是代表应用程序、服务和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等级,亦可用以描述各种企业目标和技术需求,包括从硬件到整体服务的关键性目标。但是,高可用性无论如何都必须以最少的宕机时间为目标。2 现有系统现状2.1 当前网络拓扑2.2 当前网络分析当前网络比较简单,运营商链路到防火墙,防火墙下链接一台交换机,交换机上连接有多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独立运行自己的服务。2.3 存在的问题作为本方案重点,我们可以看到服务器部分都是单机运行,没有热备份,如

3、应用,操作系统,甚至是与服务器连接的网络系统出现问题,将导致服务不可用。3 系统建设需要3.1 服务部分对应用平台中的全部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进行热备份,主机出现问题时,切换到热备机上进行业务处理,极大地降低了系统宕机时间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稳定性4 改造方案建议4.1 Window部分对于windows服务器,推荐使用windows 2008及其以上版本,这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高可用性方面,使用windows server 自带的“故障转移群集”功能来实现故障转移。4.2 Linux 部分对于Linux服务器,是有heartbeat来实现主机和备机的监控和切换

4、,heartbeat是目前开源Linux-HA项目最成功的一个例子,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3 改造后拓扑5 高可用性介绍5.1 网络结构5.2 基本要求实现高可用性至少需要两台主机,并且对主机的要求不高,普通的PC服务器即可满足要求。当然,也可以在虚拟机上安装。5.3 网卡和网络高可用性集群中的每个主机应有一块网卡和一个空闲串口。网卡用于连接公用网络,串口可以通过串口线。如果没有空闲串口的话,每个主机也可以通过两块网卡来实现HA,其中一块网卡用于连接公用网络,另一块网卡通过以太网交叉线与两个节点相连接。公用网络连接多个节点,并且允许客户端访问集群中的服务节点;私用网络提供两个节点之间点

5、到点的访问,但是不允许客户端访问,可以通过以太网交叉线构建一个私用网络,以供节点间相互通信;串行网络也是一个点到点的连接,一般使用串行网络来传输控制信息和心跳监控。串行网络可以是一条RS232串口线。5.4 共享磁盘共享磁盘是一个数据存储设备,HA集群中的所有节点都需要连接到这个存储设备上,在这个共享的存储设备上一般放置的是公用的、关键的数据和程序,一方面可以共享数据给所有节点使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HA支持两种对共享磁盘的访问方式:独占访问和共享访问。在独占访问方式下,保持活动的节点独立使用磁盘设备,只有当活动节点释放了磁盘设备,其他节点才能接管磁盘进行使用。在共享访问方式下,集群所有节点都可以同时使用磁盘设备。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无需接管磁盘。共享访问方式需要集群文件系统的支持。5.5 操作系统规划这里统一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每个节点服务器都有两块网卡,一块用作连接公用网络,另一块通过以太网交叉线连接两个节点,作为心跳监控。共享磁盘由一个磁盘阵列设备提供,两个节点共享一个磁盘分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