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524182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下科学 1、食物到哪里去了编委审稿使用人使用时间教材简析:本课以食物在人体里的旅行路线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推理、实验等认识食物在身体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能较有条理地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3、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消化过程。难点:会设计唾液消化淀粉的

2、对比实验。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教具学具的准备:1、 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温度计、烧杯等。2、 搜集有关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家人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发现暗箱学生交流自己一日三餐的情况。我们每天都吃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食物在人体里是怎样旅行的。(板书课题)二、依据事实 猜测暗箱 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变化的呢?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我们先来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及搜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交流,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提示:可参考课本第二页左下角的图,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3、。)小组合作进行整合。(师适当的评价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最准确)师:很好,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师出示人体消化器官图,规范学生的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引出问题:肝、胰是不是消化器官?(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我们知道了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路线了,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食物是不是还是原样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物在人体里经过了哪些变化呢?(亲身体验:)请同学们将自身带来的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嚼,体验味道有什么变化?(有甜味)猜想假设:为什么会有甜味。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可能是唾液消化了食物)三、模拟验证 揭示暗箱(

4、1)制定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方案一:1、分别向两只试管倒入少量淀粉液,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2、把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3、过一会儿,分别向两只试管中滴入二至三滴的碘酒,观察现象。(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出示温馨提示:1、要注意加入等量的淀粉液。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填好记录表。(2)实施探究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3)展示交流学生汇报实验成果,师投影实验记录单。小结:加入唾液的淀粉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4)揭示暗箱播放课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视频。(没条件的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

5、第三页资料卡)。结合课本食物消化卡通图,让学生说说食物的消化过程。小结:食物在口腔中得到初步消化,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在胃内由胃液分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四、总结应用 升华暗箱我们平时应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学生参考课本第四页图片分组讨论交流)小结: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板书设计: 1、食物到哪里去了 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五下科学 2、我们的呼吸编委 审稿使用人使用时间教材简析:本课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

6、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肺活量等实践活动,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呼吸卫生的基本要求。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人体呼吸器官的形态)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方法。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是否相同。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教具学具的准备:1、 石灰水、水槽、水、集气瓶、橡胶管

7、、玻璃片、火柴、棉布、大烧杯。2、 搜集有关呼吸器官的图片、视频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发现暗箱游戏体验:学生做“吸气憋气”的游戏。学生交流人不呼吸有什么感受。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关于呼吸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二、依据事实 猜测暗箱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学生汇报。刚才我们认识了我们的呼吸器官,气体是怎样经过这些呼吸器官进入我们的身体,又怎样被呼出体外的呢?呼吸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演示呼吸过程或师讲解

8、该过程)猜想: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三、模拟验证 揭示暗箱1、制定方案介绍实验仪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制定实验的方案。学生交流、汇报实验方案。在这里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师做示范实验(请一名同学帮忙)边做边讲解。老师这儿有点小提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2、实施探究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3、展示交流气体收集好了,如何来检验呢?(1)大家请看,这是一根火柴棒,(演示火柴在空气中燃烧)现在我把它点燃。通过以往科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柴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由于空气中存在着支持燃烧的氧气,而其它气体不支持燃烧。现在火柴能在空

9、气中燃烧,就已经说明空气中是有氧气的。(2)我们刚才猜想,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如何来验证这瓶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呢?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去试试,行吗?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合作,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为什么点燃的火柴放入我们吸入的气体中会继续燃烧,而放入呼出的气体会很快熄灭呢?学生汇报,师小结。5、那这种能让火柴熄灭的气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是不是像我们认为的就是二氧化碳呢?想继续来研究吗?想研究,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来领取材料。(1)师说明实验步骤。(2)学生操作。(3)汇报实验现象,大家仔细观察

10、你发现了什么?(实验单)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杯内的水变浑浊。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讨论、汇报。其实杯子里老师装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有这样一个特性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多媒体出示)。这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什么气体? 4、揭示暗箱总结:通过上面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吸入的气体中含有氧气,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就是呼吸。(大屏幕出示)四、总结运用 升华暗箱1、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学生汇报。师展示收集的图片。(出示正常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汇报吸烟的危害。 板书设

11、计: 2、我们的呼吸呼吸器官 :吸入:空气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五下科学 3、心脏和血管编委审稿使用人使用时间教材简析:心脏和血管是继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和血管,测量心跳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心脏和血管的作用。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可能因素。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2、技能目标:能提出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

12、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教学重难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血液循环的功能。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教具学具的准备:1、心脏模型图、长胶管、钟表、漏斗等。2、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师生谈话: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发言)师: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们的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测一测我们的脉搏(或心跳次数)(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脉搏的次数。学生测量。(由教师统

13、一计时,学生默数)学生汇报结果:每分钟大约65次、70次、75次小结: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是一样的,每分钟心跳60100次,都属正常的。(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汇报测量结果。(将三次结果填入第八页表)观察该表,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阅读资料卡)活动二、找一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1)、认识心脏。分组观察心脏模型。(提出观察要求:i)外形像什么?ii)有多大?iii)分为几个腔?)师生小结: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2)、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 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的跳动,看看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没有课件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