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241619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度贫血和输血病人的护理主讲人:熊美琪 符思兰参与人员: 51床 李旦英 女 34岁。于2014年7月29号来我院就诊。停经41天,阴道出血5天,自述平日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4年6月18号量中,不伴血块及痛经。于五天前开始阴道出血,淋漓不尽,伴血块不伴腹痛。28号自感头昏乏力,自查HCG:阳性。B超诊查早孕。于29号来我院头昏乏力一天,精神食欲尚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37 P112次/分 R20次/分 BP 80/50mmHg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贫血面貌 皮肤黏膜苍白 无黄染皮疹。辅助检查:尿HCG:阳

2、性 B超早孕,血常规:WBC 9.18-10.9/LHB/L初步诊断:不全流产,重度贫血概述: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贫血病因分类:1、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障、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2、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贫;3、红细胞破坏增加:各种溶血性贫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慢性失血。临床表现:(一)一般表现:疲乏、困倦无力是贫血最早症状(二)

3、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部分人出现心衰(三)中枢神经系统:头疼、头晕 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四)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为常见(五)泌尿生殖系统表现:重度贫血,可有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六)其它:皮肤干燥毛皮枯干等。诊断:贫血的病因诊断最重要,诊断贫血的主要手段有: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病史询问:贫血发生时间、病程、症状(二)体检: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肛诊等(三)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贫血的主要依据1、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及细胞计数是确定贫血的可靠指标。2、血涂片检查:观察红C、白C、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形态改变

4、。3、网织红细胞计数:了解红细胞增生情况以及作为贫血疗效的早期指标(四)骨髓检查:任何不明原因的贫血都应作骨髓穿刺,必要时作骨髓活检。(五)病因检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病因检查项目。治疗必须针对出血的基本原因,立即予以止血,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应使病人保持温暖和安静,必要时可给以镇静剂和止痛剂。 早期当血量减少时的治疗措施是迅速输入新鲜全血。如一时输血有困难,应先给以容易获得的生理盐水、血浆、白蛋白溶液或右旋糖酐等液体,以补充血容量,预防或纠正休克状态。同时作好输血的准备。 在渡过急性期后,及早给予高蛋白质,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原来身体健康,并不缺乏铁贮量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红细胞在出血

5、停止后46周左右常可恢复正常,血红蛋白的恢复常落后约2周。有慢性出血史或原来铁贮量已较低甚至已耗尽的患者,在出血停止后12月开始给予口服铁剂,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补足铁贮量。 约在出血停止后1014天,幼红细胞增生征象基本消失,白细胞多在34天恢复正常。持续的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高,必须排除继续潜在出血的可能性。 失血性贫血食疗 【配方】干荔枝、大枣各7个。 【制法】将上两味加适量水煎汤即成。 【服法】每日1剂,分两次服饮。2014.7.29 11.00am 谢主任查房 该妇因不全流产,重度贫血入院:完善相关检查 监测生命体征,申请输入同型红细胞血3单位 纠正贫血。4:45PM输血完毕一般情况

6、尚可,输血过程顺利,无发热畏寒,抽搐,咳嗽及心慌胸闷等情况,查体T.P次/分R次/分BP100/60mmHg 心肺未及异常,继续观察生命体征。输血的目的 1. 补充血容量 2. 增加血红蛋白 3. 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4. 增加白蛋白 5. 补充抗体、补体 促进造血功能 止血作用 解毒作用 补偿作用血液制品的种类 (一)全血 (二)成分血 输血的注意事项(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

7、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厘米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3)血液临输注前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汪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应先慢

8、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6)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夭退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8)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三、护理要点1、给病人富于营养

9、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2、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4、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5、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贫血病人的护理评估患者既往有不全流产史营养失调活动无耐力知识的缺乏有感染的危险潜在的并发症:贫血加重护理目标消除烦恼,补充营养,进行彻底治疗,提高防病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措施首先应强调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10、,因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应纠正出血的原因。贫血日常注意事项:1、口服铁剂以乳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为佳,因铁以二价铁(亚铁)的形式吸收,而以三价铁(正铁)的形式起作用。2、贫血补铁应坚持ldquo;小量、长期rdquo;的原则。严格按医嘱服药,切勿自作主张加大服药剂量,以免铁中毒;也绝不能一次大剂量,否则易致急性铁中毒。3、口服铁剂时应将药物放在舌面上,直接用水冲饮下肚,不要咀嚼药物,以免染黑牙齿,影响美观。4、应在饭后服药,避免空腹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果汁,因酸性环境有利于铁的吸收。5、含钙类食品(如豆腐)和高磷酸盐食品(如牛奶)等,与

11、铁剂能络合而生成沉淀,故应避免合用。6、口服铁剂期间,不要喝浓茶或咖啡,牛奶及其他碱性物质。7、四环素族抗生素能与铁剂生成不溶性络合物,不利吸收。故应尽量避免同时应用。若两者必须应用,应间隔3小时以上。8、加强饮食护理。正确合理的饮食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已患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单靠饮食疗法效果不大,但可作为辅助治疗,以防止复发。健康教育“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

12、心悸、气急等症状。 对健康的危害:贫血不仅仅会导致头昏、乏力、消瘦,还会影响到内脏各个器官的健康。病程比较长的严重贫血患者还会出现心肌营养障碍,从而危及生命。贫血还可能造成大脑缺血,危险程度也很高。有专家认为,贫血能直接引起理解力、注意力、逻辑力、记忆力全面下降,还可能影响睡眠。发病原因: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一般要给与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预防贫血:预防贫血,首先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婴幼儿需要更多的铁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平时有意识给宝宝多

13、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而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另外还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射线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和接触有害物质。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各种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痔疮、鼻出血等,应积极进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