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5216242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渝规发2009154号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2009年试行)的通知各处室、分局,各局属事业单位,各区县(自治县)规划局(建委),有关规划设计单位:现将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2009年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特此通知联系人:王法成 联系电话:67959762二OO九年九月三日主题词:城乡建设 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 通知重庆市规划局办公室 2009年9月3日印发校核:王法成 (共印50份)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导则(2009年试行)重庆市规划局2009年8月前 言 为加强对各区县(自治县)2009年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的指导,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关于印发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941号)和重庆市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要求和精神,本导则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相关标准,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广泛征求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特制订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规划目标;3.规划布局;4.配套设施;5.实施建议;6.附则。本导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单位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朝东路1号;邮编:400011),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规划局 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3、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刘利、余颖、宋智、王法成、王华淳、黄文娟、魏英目 录1 总 则12 规划目标23 规划布局24 配套设施35 实施建议46 附则4附录A 编制成果要求5附录B 成果装订格式8附录C 现状情况分析9附录D 相关图表11本导则用词说明14附:补充说明151 总 则1.0.1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941号)文件的要求,有效实施重庆市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加强对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2009年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指导,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重庆市实际,制订本导则。

4、1.0.2各区县(自治县)、北部新区管委会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参考本导则的有关要求执行。1.0.3编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平灾结合、安全高效、因地制宜、方便适用;近期、中期与远期规划相结合;分期、分阶段实施的原则。1.0.4编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则上应包括规划目标的确立、各级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相关配套设施设置三大部分内容。1.0.5编制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符合国家和重庆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1.0.6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期限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三个阶段。其中,近期规划到2009年底,中期规划到2012年,远期规划到2020年

5、。1.0.7编制区县(自治县)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以城乡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等规划为依据,与各区县(自治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以及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协调。1.0.8区县(自治县)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2 规划目标2.1近期目标2009年年底,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完成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建设完成市级应急避难场所示范项目3个,完成区县(自治县)级应急避难场所示范项目41个,其中区县(自治县)40个、北部新区1个。2.2中期目标至2012年,全市建设完成市级应急避难场所6个;完成区县(自治县)级应急避难场所

6、92个,其中主城区30个,其余区县(自治县)各完成2个,乡镇(街道)、社区避难场所建设同步推进。2.3远期目标至2020年,主城区建设完成市级应急避难场所16个、区县级应急避难场所88个,完成60%的社区级避难场所改造建设任务。其余区县(自治县)分别完成5个以上应急避难场所改造建设任务(包括有条件的街道和乡镇)。3 规划布局3.1用地选址 规划应明确各类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用地条件、用地类型。3.2建设要求规划应明确各类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3.3布局原则依据各级避难场所的服务功能,从安全性、可通达性、功能使用的复合性等方面确定各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原则。3.4综合体系布局依据现状人口密度、建

7、筑密度、地形条件等情况,确定市级区县级社区级三级避难场所的综合体系布局,明确各级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功能、位置以及用地规模和服务半径等。4 配套设施4.1配置原则规划应明确各类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的配置原则。4.2配置标准包括应急棚宿区、应急供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应急厕所、应急指挥系统、应急医疗区、应急物资供应区、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垃圾点、应急停车场、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户外显示系统、应急通信系统。规划宜明确各级应急避难场所配置的配套设施类型、数量、位置、规模等。4.3建设要求规划应明确各类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建设的用地和布局要求。4.4标识系统明确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内部和外部

8、标识,采取统一的标识符号。5 实施建议5.1实施主体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由市政府统筹协调,市政府应急办牵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市规划局、市城乡建委、市市政委、市教委、市园林局、市体育局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建设和管理工作。区县(自治县)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实施,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指导。5.2建设造价依照国内相关建造标准。5.3物资储备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周边的情况,合理储备应急物资。短期性物资,如食品、药品及生活用品依托临近的商场、超市和普通商店代领储;长期性物资,如帐篷、医疗器械、灭火器材、应急救援装备等应有一定的储备。6 附则6.0.1本导则由重

9、庆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和说明。6.0.2本导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附录A 编制成果要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成果主要由文本(含附表)、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组成。其中,文本内容主要包括:(一) 总则说明规划目的、内容、依据、范围、期限等。(二) 编制原则和依据(三) 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确定近期建设市级、区县(自治县)级应急避难场所示范项目的数量、规模以及位置。2、中期目标:确定中期建设市级、区县(自治县)级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规模以及位置。3、远期目标:确定远期新建、改造各级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规模以及位置。(四) 选址和布局原则1、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原则:结合控规分别确定选址用地的

10、类型、地形条件、安全性、可通达性等选址要求。2、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原则。(五) 应急避难场所分级1、 确立市区县社区三级应急避难场所。2、 市级避难场所:确定市级避难场所位置、布局、用地面积及服务半径。3、 区县级避难场所:确定区县级避难场所位置、布局、用地面积及服务半径。 4、 社区级避难场所:确定社区级避难场所位置、布局、用地面积及服务半径。5、 远郊区县可根据各区县具体的实际情况,确立区县片区社区三级应急避难场所或确立区县社区两级应急避难场所。如采取三级体系,区县级避难场所宜参照市级配置标准建设,片区级避难场所宜参照区县级配置标准建设。如采取两级体系,区县级避难场所宜参照区县级配置标准建设

11、。(六) 应急避难场所规模确定1、按照折算系数确定各类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的面积。2、按照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以及人均占地面积确定各类型用地所能够容纳的人数。(七) 配套设施规划1、 确定配置原则(考虑地形、地貌、场地、建筑物等因素);2、 确定配置标准;3、 确定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求。(八) 实施建议提出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施主体、经费渠道、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建议。(九) 附则(阐明规划的生效时间、变更原则、解释权以及规划实施措施等)。图纸的底图采取1:10000地形图,图纸主要包括:(一) 现状要素分析图对现状人口密度、绿地分布、现状学校、广场等开敞空间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用地地质、高程、坡

12、度进行分析。(二) 综合现状分析图图标明现状控规单元的范围以及现状开敞空间的位置。(三) 相关规划分析图分析人口密度规划以及消防规划、防洪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教育设施规划、体育设施规划、广场规划等相关规划。(四) 避难场所规划图(五) 各级避难场所服务半径分析图(六) 市级、区县级、社区级避难场所规划方案示意图(七) 应急避难场所近、中、远期规划图(八) 应急避难场所近期建设规划图则以图文的形式表达项目名称、区位、等级、面积、配套设施等内容。附件主要包括:一、 规划说明书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规划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

13、 总则阐明规划编制的总体背景。(二) 综合现状分析1、 自然地理情况(地理位置、区位、用地条件);2、 地质条件分析;3、 现状开敞空间分布;4、 现状及规划人口密度分析;5、 现状及准现状交通系统分析;6、 相关规划内容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综合防灾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广场专项规划等)。(三) 规划依据(四) 规划原则(指导思想、依据、原则、重点、期限以及范围)(五) 规划目标(确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六) 避难场所总体规划布局(各级避难场所的规模、数量、位置以及服务半径)(七) 配套设施规划(配套设施类型以及配置要求,以及确定相关的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系统)(八) 各级避难

14、场所规划示意案例(九) 规划实施建议(对规划的实施提出具体的措施与建议)二、 基础资料汇编基础资料是编制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的基础。基础资料汇编应包括下列内容:(一)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相关的内容;(二)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总体状况;(三) 人口状况、公共空间、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物古迹、文化传统现状。附录B 成果装订格式(一) 装订标准规划文本和规划设计说明书统一采用A3幅面大小装订,大于A3幅面的附图亦折叠为A3幅面大小装订。(二) 装订顺序1、封面注明项目名称、承编单位、编制日期。编制日期以报批日期为准。2、封一规划编制单位的规划设计资质样张。3、封二项目参与人员、项目审查人员、设计负责人员名单。4、封三目录5、文本正文6、附表7、附图8、说明书9、基础资料汇编10、封底附录C 现状情况分析(一) 现状分析应包括现状基本概况和应急处置概况以及相关规划分析三部分。(二) 现状基本概况现状基本概况分析应包括各区县(自治县)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地形地貌、行政区划等内容。(三) 应急处置概况应急处置概况包括各区县(自治县)人口密度分布、开敞空间分布、现状及准现状城市交通系统等内容。1、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