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七单元选择题练习生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203230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七单元选择题练习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必修2第七单元选择题练习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2第七单元选择题练习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七单元选择题练习生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必修2 第七单元 选择题练习 姓名()1读图1,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

2、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4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5 “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

3、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 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6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7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

4、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出于这段材料中的认识,苏联(苏俄)政府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形成斯大林模式 D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8 1921年的一份苏俄文件写道:“海军和红军中的不满情绪几乎同农民一样激烈,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主要由从家乡农村传来的消息而郁积起来,家乡农村常常给他们捎来关于农村经济危机的坏消息。”后来这些不满情绪初步得以化解的办法之一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9美国史学家R帕尔

5、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口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口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10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 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 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 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 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11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

6、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 B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推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12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13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

7、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 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14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时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恢复私人小企业 C实行单一公有制 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15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

8、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6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 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分配制度的改变A B C D()17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

9、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材料中“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 B从发展重工业开始C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D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18以下是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爸,您能给我套车钥匙吗?”“好,别丢了,儿子,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轻工业的生产 C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消费品紧缺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19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

10、种做法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弊端 C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D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机器设备的出口状况。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大危机有利于苏联打开世界市场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对外依赖性很强 苏联的发展为危机中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市场 学习和利用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AB C D()21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苏联这样做的目的是A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渡过

11、经济危机B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增强经济实力D实现工业化,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2“(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对“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说法正确的是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 采用行政命令来管理国家经济 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发展 帮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A B C D()23苏联解体后,一些俄罗斯学者总结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得出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不值得的”的结论。下列属这些俄罗斯学者所说的苏联时期实行的“以人为代价”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物质利益原则()24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B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C二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25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苏联筹措工业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

13、 A借外债 B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C降低工人工资 D吸引外国资本家投资()26 2010年,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前夕,人们惊讶地发现,斯大林似乎重新回归俄罗斯,几乎到处都是他的肖像和标语(右图)。你认为人们怀念斯大林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胜利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B他执政期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C他执政期间苏联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 D他鼓励大规模垦荒和种玉米,解决了粮食问题()27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28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 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29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关进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