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183969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加固人工挖孔桩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2014年10月20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3 -1。编制依据-3 -2。编制原则-3 -3。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3 -第二章工程概况-5 -1。工程简介-5-2。地质概况-5-3。水文地质-8-4。气候条件-8-5。地震烈度-8 -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9 -1。总体管理目标-9 -2。施工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9 -2.1施工组织机构-9 -2.2施工机械设备-10 -3人工挖孔桩施工-10 -3.1施工准备-10 -3.2修建降排水系统-11 -3。3施工方法-12 -3.4工艺流程-12 -3.5测量放线-12 -3.6桩孔开挖及护壁

2、施工-12 -3.7桩身钢筋制作及笼安装-13 -3.8桩身混凝土浇灌-14 -3。9 挖孔桩土方外运-15 -4。质量保证措施-15 -第四章监控量测-16 -1. 监测目的-16 -2. 监测项目-16 -3. 监测管理及预警指标-16 -3.1监测管理-16 -3.2预警指标-17 -第五章 施工安全措施-19 -1。施工安全措施-19 -2. 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20 -2。1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控制措施-20 -2。2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20 -2。3物理(硬)隔离防护措施-21 -第六章 文明施工措施-22 -1. 文明施工目标-22 -2. 文明施工管理 - 22 -2。1文明施工

3、管理措施-22 -2。2文明施工具体措施及要求-22 -第七章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4 -1. 编制目的-24 -2.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24 -3. 预防措施-24 -4.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5 -5.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职责-26 -5。1危险源风险评估组的职能和职责-26 -5。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26 -5。3应急救援组职责-26 -5。4技术保障组职责-26 -5。5医疗救护组-27 -5.6保卫疏导组职责-27 -5。7后勤供应组职责-27 -5。8事故调查组职责-27 -5.9善后工作组职责-27 -6. 应急保障 - 27 -6.1通信与信息保障-27 -6。2应急设

4、备及物资管理-28 -6。3应急费用保障-28 -6。4应急处理措施-28 -6。5抢险保障措施-30 -7。相关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30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1) 环岛路(鳌山路一高殿二号路段)工程II标施工图设计及相关设计资料 文件.(2) 环岛路(鳌山路一高殿二号路段)下穿铁路加固工程设计图(2) 环岛路(鳌山路一高殿二号路段)工程11标施工招投标文件,以及工程量清 单。(3) 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法律、规程、规则、条例和规定,原铁道部、交通部、 建设部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技术规范。(4) 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11标暗挖隧道施工现场实地

5、勘察和技术 调查资料.(5) 本工程的特点、工期要求及周围的环境因素等。(6) 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11标施工合同文件。2。编制原则(1) 遵循设计及规范要求正确理解设计文件,遵循设计及规范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2) 确保工程安全充分认识本项目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地下工程的施工 特点,应用可靠的技术和工法,以信息化的手段,确保工程安全。(3) 确保工期目标优化施工组织,合理组合施工机械,精心配置资源,采取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 确保节点工期实现,最终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4) 确保工程质量确立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

6、益求精,确 保工程质量达到制定目标.(5) 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项目,保障职工职业健康,文明施工,减少扰民。3。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3)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J 9482009)(4)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1-2009)(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5) 建

7、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8)铁路安全管理条例(9)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G/012014)(10)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11)南昌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则(南铁运发2012610号)第二章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II标起点位于海堤路下,终点往长岸路方向 接杏林大桥左右线辅道,桩号范围为ZK1+738ZK2+870, YK1+740YK2+892.270, 线路总长1。152km。本项

8、目隧道工程下穿高崎II场北段(7股道)、高崎联络I线(1股道)、高崎联 络II线(1股道)及铁路货场(3股道)等多条铁路线及特区供水管段.为保证施工过 程中铁路线及供水管道的稳定及安全,需对其进行加固。既有铁路线加固采用D24、 D16型施工便梁加纵横抬梁的方式,供水管道加固采用悬臂挑梁的方式.考虑到下穿路 段的特殊性,加固部分的桩基础设计为人工挖孔桩,其中高崎II场北段加固桩基设计 为中1。5m挖孔桩8根,2.0m挖孔桩53根,高崎联络I线加固桩基设计为1。 5m挖孔桩4根,2.0m挖孔桩4根,高崎联络II线加固桩基设计为中1。5m挖孔桩4 根,中2。0m挖孔桩10根,供水管道加固桩基设计为

9、1.2m挖孔桩4根。挖孔桩布 置平面图如下(材料、机具进场路线已在图中简单示意):图2。1高崎联络I线挖孔桩布置图图2.2高崎联络II线挖孔桩布置图图2.3高崎II场挖孔桩布置图 图2。4铁路货场挖孔桩布置图人工挖孔桩工程数量如下:表2.1人工挖孔桩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说明单位数量1挖孔桩祖1。5m挖孔桩桩长L=12m根24祖2.0m挖孔桩桩长L=18m根89祖2.0m挖孔桩桩长L=19m根42挖孔桩挖孔桩总长祖1。5mm288e2.0mm1602祖2。0mm76挖土方m38209C30钢筋混凝土桩身+护壁m38198.3HPB300钢筋桩身+护壁t47。1HRB400钢筋桩身+护壁t446。2

10、2。地质概况本项目工程区位于“闽东燕山断坳带”东侧与闽东沿海变质带相接触的中部,主 要经历了燕山期与喜马拉雅二期构造运动,并奠定了本区地质构造基本格局。从区域 资料分析,外围主要受三条断裂带控制:NNE向长乐南澳断裂带、滨海断裂带和近 EW向南靖厦门断裂带。受其影响,主要以线性构造为主,其特征为动力变质和挤 压破碎明显。福建省东南沿海区域性新构造运动特征是以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为主,断 裂、裂隙走向主要呈NNE向、高角度产出,并伴随较多的辉绿岩脉侵入,晚更新世以 来运动逐渐减弱。根据厦门岛地壳稳定性评价,拟建工程区域未见活动性构造, 本勘也未见活动性断层和新构造活动痕迹,场地构造条件稳定。根据建筑

11、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条文规定,拟建工程位于抗震设 防烈度W度区,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本标段道路沿线地层主要由填土层、海积层、残积及下部燕山晚期中粗粒花岗 岩构成。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岩土体的分布及特征按埋藏顺序分述如下:(1) 填筑土:该层根据其成分不同大致可分为四个亚层。(a) 杂填土 :拟建场区沿线大部分钻孔有揭露,主要分布于拟建设的鳌山路立交与 杏林大桥互通地段,厚度变化较大为1。114.3m。多呈灰褐等杂色,成分主要由 粘性土、较多的碎石土及局部植物根系、生活垃圾等有机物质构成,硬杂质含量 一般在N30%左右。该层回填时间整

12、体较长,一般约N5年,松散稍密状为主, 其密实度及均匀性总体仍较差,力学强度低。(b) 填石:拟建场区部分钻孔有揭露,主要分布于杏林大桥互通地段,厚度变化较 大约1。04.8m.整体呈浅灰色等杂色,成份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碎石块回填而成, 块径一般在20100cm之间,石英砂及粘性土填充其间。该层回填时间较长,一般约N 5年,稍密状为主,其密实度及均匀性总体较差,力学强度低。(c) 素填土:勘探期间仅个别钻孔有揭露,主要分布于CZK3、SK8、SK10及 SK16孔段处,厚度变化较大约0.84.1m。整体呈浅灰、灰黄色,成份主要由粘性土构成, 含碎砖、碎石等硬杂质约25%30%范围.该层回填时间

13、整体较长,一般约N5年,松 散稍密状为主,其密实度及均匀性总体仍较差,力学强度低。(d) 填砂:勘探期间仅在SK9、SK18孔段有揭露,揭露厚度为1。25。3m。 整体呈灰黄色,成分主要由石英砂回填而成,泥质含量较少(一般少于20%),颗粒级配 一般较差。该层回填时间整体较长,约N5年,稍密状为主,其密实度及均匀性总体 仍较差,力学强度低.(2) 淤泥质土 (局部为混砂淤泥):该层沿线于原海湾滩涂路段多有揭露,其顶板 埋深为1。011.8m,顶板标高为一4。663.76m,厚度变化较大为1。513.3m.呈灰 黑色,成分主要由粘、粉粒、少量石英砂颗粒及部分贝壳碎屑等构成,含砂量约占10 20%

14、不等,部分孔段含砂量增大可相变为淤泥混砂,软塑状为主,具腐臭味,原状芯样 摇振无反应,切面较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较高.该层属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弱土, 工程性能特殊.(3) 中粗砂:该层主要揭露于杏林大桥互通的部分钻孔,其顶板埋深为7。818。 0m,顶板标高为-11。88-1。92m,厚度变化较大为0。54.0m。呈灰黑色为主, 成分主要由中粗粒石英砂构成,淤泥质含量约占1015%,颗粒级配较好,均匀性较差, 部分孔段粗粒含量减少相变为粉细砂.该层标贯实测击数1022击,稍密状为主,局 部呈中密状,力学强度一般。(4) 粉质粘土:该层主要分布于杏林大桥互通区域,其顶板埋深为2.715。6m, 顶板标高为一9.192。76m,厚度变化较大为0.910.3m.呈灰黄、灰白色,可硬塑 状,成分主要由粘、粉粒构成,含砂量约1525%不等,原状芯样摇震无反应,切面 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标贯实测击数为10。029。0击,平均为17.1 击,力学强度一般较好。(5) 残积砂质粘性土:拟建工程沿线大多钻孔有揭露。其顶板埋深1。018。 3m,顶板标高-13.4110。36m,揭露厚度变化较大为0。620。5m (部分钻孔未揭穿)。 呈灰白、灰黄等花斑色,可塑状为主。成分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粉粒、石英颗 粒及少量云母碎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