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意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509563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象与意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意象与意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意象与意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象与意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意象与意境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 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 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备考要点 1、注重意象的积累-2、正确解读意象 、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 、熟悉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 、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一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而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 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 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它不同于形象,它的主要特点是

2、一一主观和 客观的统一。意象渗透着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 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 观上的情意。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这首元曲表现的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思乡念家之情。全诗有四个意象,即四幅画面,第一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传达萧瑟、衰老的心境,由三个形象形成;第二个意象“小桥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温馨的向往,由三个形象组成;第三个意象“古道西风瘦马,”表现怆冷、瘦惫的感受,由三个形象组成;第四个意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呈现的是漂泊者的忧伤和惆怅, 由“人”、“天涯”、“夕阳

3、”三个形象组成。二 意境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分开来讲,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 面。三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 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 象组合一一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 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4、兰终不还 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鹫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 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 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 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

5、以景衬境 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一一“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一一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一一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8以景衬情 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 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 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 相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 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 是用喜景衬悲情)。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 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