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群众文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08873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群众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摄影群众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摄影群众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摄影群众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群众文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群众文化 一、摄影艺术具备广泛群众根底人们将照片作为回忆过去和寄托情感的一种工具,照片能定格过去的某个时刻和场景,以此表达拍摄者的情感。所有人都有权利摄影,摄影艺术这种贴近群众的特征促使广阔群众愿意选择摄影技术记录过去,表达思想情感。由此可见,基于审美角度,摄影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根底。摄影艺术的创作对象通常来源于群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广阔群众可以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生活场景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情感流露等为摄影对象,把最贴切、最朴素的日常生活呈如今照片上,这无疑消除了摄影艺术和广阔群众间的障碍,使欣赏者能从心灵层面欣赏照片。借助照片记录生活,不仅形象生动,表达事实也更加直观和方便,便于欣赏者理解

2、。由此可见,基于审美对象,摄影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根底。科技开展带来的便利为摄影艺术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群众根底,加之产品的不断更新,摄影像素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再到现今的上千万,摄影的像素根本上能满足群众对摄影艺术的要求,而且携带方便,体型小巧,质量轻,只要人们有需要就可以随时进展拍摄。二、摄影艺术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利用摄影艺术能将这些文化以图片和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的不仅仅是这些事物的表象,更是这些事物蕴藏的民族文化。仅凭语言文字无法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因为语言文字不够直观,还因为在记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破绽。为此,必须借助摄影艺术对其作进一步诠释和完善,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充分激发人

3、们的想象空间。也就是说,摄影艺术能将民族文化更深入、更全面地呈如今人们面前。摄影艺术展现特定的情感,不仅具备非常真实的艺术性,还较为朴素,充分表达了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这一理念,强化了群众实际生活的艺术感。也就是说,摄影艺术提升了群众文化的层次,也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程度。在摄影艺术中,照片属于载体,欣赏者有权利基于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对照片展开评论。摄影艺术不要求人们用统一的审美标准和规定评价照片,无形之中就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角度,同时也让摄影艺术自身更加普及化、群众化和通俗化。一张照片不仅能为群众诉说故事,还能通过照片突显的境界对群众心灵进展有效净化。假如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照片就是个体面向

4、世界的大门。也就是说,摄影艺术拓展了群众的审美角度,使摄影与群众的关系更加严密。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文化财富是非常丰富的。鉴于过去没有摄影的条件,所以不能详尽、有效地记载民族历史的有关内容,这对我国文化遗产而言是较大的损失。但随着摄影技术诞生以及科技的不断开展,这种情况就得到了宏大改变。影像和图片能更全面、详细地记录民族历史和文化,作为历史存在的证据逐渐传承下去。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这些影像与图片更能将真实和客观的历史复原在群众眼前,还能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借助摄影技术保存和备份历史资料是很便捷的,通常不会造成文化流失或资料丧失。也就是说,摄影艺术使得

5、群众文化更加全面、详细和丰富。新闻摄影借助自身独特的摄影技术,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国内城市化开展以及现代化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民间文化,并在其中融入考虑元素。这样一来,广阔读者通过新闻影像资料就能品味出其中蕴藏的民间文化精神与内涵,并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这就非常有效地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结合当前形势,民族民间文化热是热点问题,这无疑为摄影艺术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尤其是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或偏远地区的民间文化。这样便将很多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到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高度。也就是说,摄影技术使得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更加广泛和全面。三、结语随着科技的不断开展以及数码相机和的诞生,摄影艺术不再是资深艺术家的专属,普通群众只要有一部,就能拍照摄影。对群众而言,摄影艺术不再那么高不可攀,摄影艺术能有效推动群众文化的开展,两者的关系更加严密。 田相臣 单位:山西大同市群众艺术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