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氧化钴锂正极材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076744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电池氧化钴锂正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锂电池氧化钴锂正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锂电池氧化钴锂正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氧化钴锂正极材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锂电池氧化钴锂正极材料常用的锂电池氧化钴 锂为层状结构,结构比较稳定。在理想层状 LiCoO2 结 构中,Li+和Co3+各自位于立方紧密堆积氧层中交替的八面体位置,a=0.2816nm, c=1.4056nm, c/a 一般为4.899。但是实际上由于Li+和CO3+与氧原子层的作用 力不一样,氧原子的分布并不 是理想的密堆结构,而是有所偏离,呈现三方对 称性(空间群为R3m)。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可以从所在的平面发生可逆脱嵌/嵌入反应。由于锂离子在键合强的CoO2层间进行二维运动,锂离子电导 率 高,扩散系数为10的负710的负9cm2/s。另外共棱的CoO6的八面体分布使Co与Co

2、之间以Co0Co形式发生相互作用,电子电导率口芒亦比较高。锂 的7Li(MAS)NMR谱信号与碳酸锂的基本上相同。在LiCoO2中,一般存在少量的 无序结构,例如OCoO片的旋转。经过多次充放电后,从三方O3相的表面开 始,不断转变为H1-3相和立方尖晶石相。三方相和尖晶石相之间的取向关系为:0001三方相|1 三方|立方 相。但是,由于晶胞参数不同,在转变过程中存在应力,表面 层发生蜕变,因此,尖晶石相的形成抑制LiCoO2电 态时进行老化也可以改变粒子的表面及相应的电化 成尖晶石相。例如充到4.7V时,会导致不可逆容 慢,位错数量和内部应力增加。将LiCoO2置于空气中或有潮气的环境 和循

3、环性能。从7Li(MAS)NMR可以 温处理(例如550C),可以将这些 学性能。置于溶剂中浸泡后,Li 级LiCoO2在EC和DEC溶剂中 的Co2O3和Co3O4。溶解的锂 面生成一层厚的表面膜。氧化钻锂的制备方(Li2O 和 CoO)与 O2皿相,学性能的体现。在充电状 。当然,过充时也会形 和极化增加,动力学过程减,表面层,影响可逆容量的部分锂离子被质子代替。通过高 早的化学物质除去,恢复原有的优良电化CoO2的结构会发生变化,锂会发生脱嵌。纳米 浸泡时,也会发生化学脱锂,形成没有电化学活性 离子与CO3+氧化的溶剂相结合,在LiCoO2粒子表,通常为固相反应。18650锂电池对于氧化

4、物 应而言,形成LiCo02的反应焓变在25C时为-141.5kj/mol。固相反应一般是在高温下进行。但是在高温下离子和原子通过反 应物、中间体发生迁移需要活化能,必须延长反应时间,才能制备出电化学性 能均比较理想的电极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从低温到高温的转变过程中,存在两 种相结构:层状结构和尖晶石结构。在400500C时两相共存,在600C以上时 基本上只能检测到层状结构。与此同时,制备为了克服固相反应的缺点,可以采 用溶胶-凝胶法、喷雾分解法、沉降法、冷冻干燥旋转蒸发法、超临界干燥、喷 雾干燥法、微波、红外等方法进行改性。喷雾干燥法是先将锂盐与钻盐混合,然 后加入聚合物支撑体如PEG,然

5、后进行喷雾干燥。一般而言,这样制备的前驱 体材料结晶度低,不能直接作为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但是锂和钻的混合比较 均匀,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温热处理。溶胶-凝胶法是将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等过程而发生固化, 然后热处理制备固体氧化物等的方法之一,是湿化学方法中新兴的一种方法。为 了更 好地控制粒子大小及结构的均匀性,可加入有机酸作为载体,如草酸、酒 石酸、丙烯酸、柠檬酸、聚丙烯酸、腐殖酸、聚 (乙烯吡咯烷酮)、 2-乙基己酸、 琥珀酸等。在形成的凝胶中,由于酸上的氧与钻离子和锂离子结合,因此不仅可以保证粒子在纳米级范围内,而使锂与钴在原子级水平发生均匀 混合,在较低的合成温度下就可以得到结晶性好的氧化钴锂;同时也不像固相反 应那样需要长时间加热。当然,也可以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得到球形CO(OH)2,然后再与LiOH、NH4HCO3 反应,得到球形LiCOO2。由于是球形结构,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比较高,分别 可达1.9g/cm3和2.8g/cm3。其它方法包括微波合成法、机械化学法等。本文由锂电池生产厂家深圳沃尔德电子有限公司提供,转载请留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