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076624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农业品牌建立行动方案2021-2021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2021年农业品牌推进年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21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构造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213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发挥质量标准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构造升级行动方案2021-2021年的通知湖政办发202138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品牌建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以五大开展理念引领率先开展,以市委四新主题实践为载体,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这个主线,充分

2、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深入挖掘*农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推动*农业品牌建立向更高品质、更高水平迈进。二、根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品牌开展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市场监管,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开展品牌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进展有效的资源整合、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传播推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社

3、会参与作用。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宣传引导,讲好*农业品牌故事,培养消费者品牌情感,树立消费信心,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加强农业社会化效劳组织能力建立,为农业品牌建立提供专业有效的效劳。三、主要目标到2021年,根本构建起以提升*农业整体形象为目标,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合作联创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为主体,以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品牌培育、开展、宣传、保护体系,形成优势农产品品牌集群效应,创立农业品牌强市。1.农业品牌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开展做大一批传统农业品牌,整合做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农业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到2021年

4、,培育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到达3个,其中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新增40个省级以上农业品牌,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200件;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示展销活动60个。2.品牌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平安市创立为抓手,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创立。不断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根底设施,努力补齐农业品牌化开展的短板。到2021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地面积30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00个,新增绿色食品50个,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新增农产品政府质量奖产品12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三品认证率到达70%以上,农产品质量平安

5、抽检总体合格率到达98.5%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到达65%以上,规模生产者合格证覆盖率到达100%;创立美丽生态牧场70个,创立现代渔业示范园区20个,创立美丽渔场200个。3.品牌农产品效益不断增强。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升品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到2021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0家以上,新增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0家以上,新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以上,新增上市、挂牌农业企业8家;实现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的奉献率到达60%以上,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年均增幅20%以上。四、重点任务1.树立*农业整体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全国生态

6、文明先行示范区、两山重要思想诞生地、美丽乡村建立发源地、生态+绿色开展先行地、以及重要农业会议承办地等多重品牌效应,稳固成果,勇立潮头。努力将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开展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农业品牌形象优势,以*制造的高度树立*农业整体品牌形象,为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品质高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选之地提供品牌支撑。2.推进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深刻把握标准化+新趋势,把农业标准化建立作为品牌建立的根本保障,全面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积极推广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园艺作物标准园、水产安康养殖示范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立。筹建农业领域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

7、员会,加大水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笋竹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地方标准制订力度,加大技术标准和操作标准推行力度,实行从田园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3.建立健全质量平安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和食品平安监管,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立,加快建立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平安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平安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强化农产品行政执法,加强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监视抽查和执法抽查力度,健全检打联动机制。扎实推进农产品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高标准评选一批质量过硬的农产品。4.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突出

8、优质、平安、绿色导向,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创立一批三品一标生产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平安农产品供应。以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为主要手段,开展壮大安吉白茶湖羊湖蟹两山德清嫂菱湖水产长兴紫笋莫干黄芽等区域公用品牌。以中国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区域名牌*名牌农产品为培育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合作联创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积极引入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理念,健全完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优势产业+生产基地的品牌培育机制,并逐步在农业全产业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中推广商标品牌应用。5.培育壮大品牌建立主体。积极引

9、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重视品牌建立,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以工匠精神保证农产品质量、效益和信誉。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促进农民合作社标准化建立,推进家庭农场集群集聚,形成协同打造农业品牌建立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农业行业协会、农合联等开展行业自律,强化协作,推进联合联盟开展,引领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推介品牌、经营品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农村工匠等生力军,为品牌农业建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6.提升农业品牌文化软实力。深度挖掘农业品牌的文化价值,加快培育一批地方特色突出、形式类型多样、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切实把*桑基

10、鱼塘、太湖溇港、湖笔文化、珍珠文化、丝绸文化、湖羊文化、渔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稻作文化等传统农耕文化全面注入现代农业开展,提升农业品牌文化软实力。加强重要农业遗产所在地的生态文化型农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开展等商业经营活动以及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公益活动,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的合理使用,支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相关农产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促进遗产所在地农民就业增收。立足桑基鱼塘系统,做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立足鱼米之乡,做大特种水产优质稻米品牌;立足丝绸之府,做优蚕桑丝绸品牌;立足茶经故里,做强茶叶品牌;立足老字号,做精传统经典品牌;

11、立足休闲农业,打造十大风情线。7.提高农业品牌科技含量。深化市校合作成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品牌转化,尽快形成一批湖字头农业自主创新成果。加快现代种业的品牌化建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鼓励蚕桑、水产、湖羊等以品牌种业形式走出去,不断提高*种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主动引导品牌化与电商化融合开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科技手段,在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用户体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满足多样化消费新需求。8.创新农业品牌推介方式。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做大做强各类农业展示展销推介平台,做优做响淘宝特色中国*馆等网上商城,通过设立专台、

12、专柜、专栏,推介*农业品牌。充分利用展销会、农博会、推介会、农事节庆、评奖评优活动以及互联网+等平台,加大农业品牌展示展销力度,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美誉度。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引导品牌创立主体大力开展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对接,支持和鼓励品牌创立主体在国内大中城市或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等固定场所,建立直营店、专卖店、连锁店,进展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常年展示和销售*品牌农产品。大力推广中央厨房产销新模式和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新模式。9.拓宽农业品牌开展空间。强化*作为接沪融杭、连接中部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加强农产品新

13、型流通业态建立,加快浙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新农都长兴农产品物流中心、安吉中国白茶城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布局完善仓储物流设施建立,强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立,改变农产品流通提蓝小卖的摸式。支持和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根据产品特性和消费群体、销售区域建立与产品档次相适应的流通业态和营销网络。10.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明确纳入目录制度农业品牌的范围、对象、程序以及动态管理方法,从认证、评优、宣传、推介等方面优先进展政策扶持,定期发布,动态管理。农业、市场监管、质监等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农业品牌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对农业品牌保护和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积极开

14、展联合打假活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保护和司法维权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机制。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业品牌建立工作领导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农业品牌建立。充分认识农业品牌建立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农业品牌建立作为推进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区县要结合产业优势和产品特色做好实施方案和推进举措,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品牌布局,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农业品牌建立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效劳,做到全市上下联动,目标一致,行动统一。二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品牌建立中的培育和保护工作,各区县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和

15、奖励政策,确保农业品牌建立的经费保障。推动各区县、各部门整合政策资源,形成整体推进农业品牌建立的政策合力。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加大对农业品牌建立的投入力度。三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发挥市场、企业、社会在农业品牌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引导企业、社会积极参与农业品牌建立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农合联的组织、协调、效劳功能,让行业协会、农合联成为推动农业品牌建立的重要力量。注重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好经历、好做法,营造农业品牌建立的良好气氛。:2021-2021年农业品牌建立行动方案主要年度任务分解表. z.-2021-2021年农业品牌建立行动方案主要年度任务分解表序号目标任务单位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目标任务2021年2021年2021年2021年1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个4222102新增省级以上农业品牌个10101010403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件505050502004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10101010405新增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家5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