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B张洪波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06403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B张洪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B张洪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B张洪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B张洪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B张洪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B张洪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B平邑县卞桥镇春有侨心完小 张洪波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 转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猛烈,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 现了民工潮及外出经商、打工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 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带到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子 女留在家中,由此,农村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 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 作的关注。一、存在的问题:1、留守儿童存在亲子感情日趋淡薄的问题。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的占极少数,相当 一部分外出父母一年返亲探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

2、在外,孩子与 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 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2、留守儿童存在不良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不良问题集中表现在:任性、依赖性强、孤僻与 不太合群和爱发脾气上。主要原因一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或外公、 外婆怀着一种补偿的心理,把宠爱加倍地施与第三代身上,导致了隔 代抚养的溺爱现象。二是上代抚养:即把孩子托付给亲属。监护人通 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是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向孩子的父 母交待;而对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三是由于监护人 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沟通,再加上留守儿童在家缺少玩伴, 大部分长

3、期以电视为伴。3、留守儿童存在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问题。留守儿童爱吃零食与挑食、经常打架骂人的现象最为严重。由于 绝大多数父母都觉得自己常年在外,对孩子没以致应尽的责任,有一 种愧疚感。因此,千方百计地在生活上满足孩子,让孩子手上的零花 钱不断,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一种大把花钱的不良习惯。值得一提的是隔代或上代抚养的留守儿童,若平时玩耍中吃了点亏,监护人就拼 命地护着。这样,孩子就没有了顾忌,因此,打架骂人的明显增多。4、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上的问题。一方面,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特别是爷爷、奶 奶、外公、外婆,他们对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与直接的辅 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农村的

4、田间事务和家务活比较繁重,留守儿童 的监护人,很少有时间去关注、督促孩子的学习。甚至有部分监护人 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只关心孩子的衣食往行。这样大部 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下降,同时伴有不完成作业、上课不专心、逃 学等问题。二、教育对策:1、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 育”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 全面关心的观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 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 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诉角度出发,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心地落实 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

5、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对 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与更多关注。父母双方最好留下一个来 照顾孩子,注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纠正错误。2、学校教师要转变观念。学校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经常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注意。在孩子们的成长过 程中,每位教师都应是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人,对留守儿童应该予以 更多的关爱,并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1)定期开展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日”活动,采取教师与“留 守学生”结对、“一帮一”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建立班主任和课任 老师教育管理“留守学生”的工作制度,明确相应职责。(2)

6、鼓励有条件的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对重点“留 守儿童”结对帮扶,全程跟踪教育。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心理疏导,生活与学习帮扶,帮助其进行亲情联络等,让留守儿童有地 方说话。使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 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新家。(3)利用儿童节、建队节等,组织以班为单位的为留守儿童庆 生日的活动。师生们祝福他们的生日,祝贺他们的进步,建立起留守 儿童生日活动记录,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3、学校教师要转移留守儿童的注意力。学校教师要求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参与其他的一些文娱、体育等丰 富多彩的活动,让自己在精神上没有空闲的时候。懂得宣泄自己的思 念之情

7、。当思念父母时,不要把自己送亲在屋子里胡思乱想。可以用 日记、书信的方式来记录你的思念之情。学校和教师尤其要教育其他 学生尊重“留守学生”,真诚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4、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学校应通过开展“我能行”、“好习惯大家谈”、“好习惯大家练”、 “好习惯大家评”的系列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 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 自觉、自律等的良好行为。5、学校应想方设法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 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 上,也无

8、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 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 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学校可以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 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 件。(1)学校可以组织出外打工的家长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外 出家长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 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2)让电话传情。学校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电话”,让亲子间 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能够及时地与自己的亲人诉说心声、传达亲情。(3)让鸿雁传情。学校通过组织留守儿童“与远方的家长说说

9、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 母的思念之情。所有这些方式,会逐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解决家庭教育和孩子 们感情的饥饿问题,效果良好。6、组成留守儿童帮扶小组。留守儿童在家里缺少玩伴、缺少学习的帮助者,因此,要成立留 守儿童帮扶小组。帮扶小组由同一村民组中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组 成,通过同学间“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交流活动,帮助、督促 留守儿童,让他们一块儿学习、活动、游戏。从而增进留守儿童与其 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建立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友爱 亲密关系,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风尚

10、。这样,既可以解决 留守儿童学习上的问题,防止出现不良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留守儿 童的合作交流能力、集体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7、密切家校联系,成立家长联谊会,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详细了解每一位留守儿 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建立家校热线电话制度,与远在外地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让他 们全面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情况,让孩子与父母多通话。还可以 通过家长学校和教师家访,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宣传新的观念和科学 的教育方法,让他们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 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进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 村社会转型的一大突出问题。应快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 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书面,仅仅靠学校、家庭远远不够。全社会应 该积极行动起来,尽力让农民朋友们在多挣钱的同时,也能让他们的 孩子健康成长,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社会之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