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级封装 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06062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圆级封装 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晶圆级封装 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晶圆级封装 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晶圆级封装 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晶圆级封装 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圆级封装 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圆级封装 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晶圆级封装:热机械失效模式和挑战及整改建议2022/4/23WLCSP(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ing,晶圆级封装)的设计意图是降低芯 片制造成本,实现引脚数量少且性能出色的芯片。晶圆级封装方案是直接将裸 片直接焊接在主板上。本文旨在于介绍这种新封装技术的特异性,探讨最常见 的热机械失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案和改进方法。晶圆级封装技术虽然有优势,但是存在特殊的热机械失效问题。很多实验研究 发现,钝化层或底层破裂、湿气渗透和/或裸片边缘离层是晶圆级封装常见的热 机械失效模式。此外,裸片边缘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区域,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 关注。事实上,扇入型封装裸片

2、是暴露于空气中的(裸片周围没有模压复合物 覆盖),容易被化学物质污染或发生破裂现象。所涉及的原因很多,例如晶圆 切割工序未经优化,密封环结构缺陷(密封环是指裸片四周的金属花纹,起到机 械和化学防护作用)。此外,由于焊球非常靠近钝化层,焊球工序与线路后端栈 可能会相互影响。Bsilkon ctiipmold compoundfan-out regiontuild-up stacksWafer-level本文采用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有限元法)方法分析应力,重点放在扇 入型封装上。我们给出了典型的应力区域。为降低机械失效的风险,我们还简 要介绍了晶圆级封装的特异性。在

3、描述完机械失效后,我们还对裸片和钝化边 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钝化边缘产生最大应力,这对沉积策略 (直接或锥体沉积方法)和边缘位置提出了要求。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必须 降低残余应力,并提高BEoL(线路后端)的钝化层厚度。1. 前言和背景 晶圆级封装的设计意图是降低芯片制造成本,实现引脚数量少且性能出色的芯片。晶圆级封装方案是直接将裸片直接焊接在主板上。双层电介质、RDL(ReDistribution Layer,重新布线层)、UBM (可焊接薄层,用于焊球底部 金属化)和焊球都位于标准BEoL栈之上。因此,这些层级扩展了传统晶片制程 (多层沉积薄膜配合光刻工艺)范围。晶圆级封装

4、的焊球工艺与倒装片封装非常 相似。【氏JH -1silkon chipmold compoundfan-out regionbuild-up stacksWafer-leu el图1: ) A扇入型封装(晶圆级封装)和B扇出封装(封装大小取决于裸片边缘 与装配栈层的间隙)晶圆级封装主要分为扇入型封装和扇出型封装(图1)两种。扇入型封装是在晶 圆片未切割前完成封装工序,即先封装后切割。因此,裸片封装后与裸片本身 的尺寸相同(图2 A)。扇出型封装是先在人造模压晶圆片上重构每颗裸片, “新”晶圆片是加工RDL布线层的基板,然后按照普通扇入型晶圆级封装后工 序,完成最后的封装流程(图2 B) 1-2

5、-3-4-5。hDOvWF Boringsrnjg = =Wcf LBird-BEOl PflKiMa FftifudFan-O-i/r Optiond*owwii 6 Si卞 4j 5-: mcwi mdef 幅怕图2:扇入和扇出型封装流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晶圆级封装的可靠性,目前存在多种焊球装配工艺, 其中包括氮化物层上焊球6、聚合物层上焊球7-8、铜柱晶圆级封装等等。 本文重点讨论在RDL层/聚合物层上用UBM层装配焊球的方法(图3)。图3:采用聚合物方案装配UBM焊球下一章重点介绍晶圆级封装特有的热机械失效现象。2. 晶圆级封装集成技术引起的热机械问题本文特别分析了发生在BEo

6、L层远端(Far-BEoL)和BEoL层的热失效问题。焊球疲劳等与裸片封装相关的失效模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想了解更信息,请查阅 相关资料,例如本文后面的文献9。我们先用BEoL层大面积离层实验图解释 裸片边缘敏感性问题,然后讨论焊球附近区域是BEoL远端层破裂的关键位置。-裸片边缘扇入型标准封装裸片是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裸片周围无模压复合物),人们担心 这种封装非常容易受到外部风险的影响。优化晶片切割工艺是降低失效风险的 首要措施。为防止破裂在封装工序和/或可靠性测试过程中曼延,必须控制切割 工序在裸片边缘产生的裂缝(图4 A)。此外,这种封装技术的聚合物层末端 靠近裸片边缘,因为热膨胀系数(C

7、TE)失匹,这个区域会出现附加的残余应力。为预防这些问题发生,最新技术提出有侧壁的扇入型封装解决方案。具体做法 是,采用与扇出型封装相同的制程,给裸片加一保护层(几十微米厚),将其完 全封闭起来,封装大小不变,只是增加了一个机械保护罩。 BEoLSEoLJU囊含麹层據汁中心重掏晶片廉片边隊*-图4:在BEoL内部的裸片边缘离层;A扇入型封装B扇出型封装树脂、聚合物层和裸片边缘相互作用,致使扇出型封装的失效风险增加(图 4B)。在这种情况下,密封环结构是一个有效的压制应力的方法。作为BEoL层的一部 分,密封环是围绕在裸片四周的金属图案,具有防护作用,避免化学污染和裂 缝曼延,然而这个结构不足以

8、预防所有的失效问题,所以,必须从以下两方面 进行优化:-焊球和钝化层下面晶圆级封装的焊球可以装配在BEoL层上面。钝化层、UBM层和焊球组件具有不 同的热膨胀系数,这会在聚合物层上产生应力,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还会 导致聚合物层破裂,并有可能最终曼延到BEoL栈。BEoL的最上层是钝化层, 是由氧化物层和氮化物层组成,前者是化学污染保护层,后者则用于预防机械 应力。如果钝化层受损,裸片就会受到各种形式的污染,导致电气失效。因此, 必须精心设计BEoL远端层(RDL、焊球和聚合物)。RDL层的密度及其布线需要 分布均匀。聚合物及其沉积方法的选择对于器件的可靠性也很重要。图 5 描述 了某些典型

9、缺陷。图5: A焊球靠近钝化层而引起聚合物层破裂的顶视图B在整个栈内出现破 裂的BEoL远端层和BEoL层的横截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相关结构和专用的优化方法。3. 有限元法数值分析本文重点介绍扇入型封装配置。需要说明地是,某些分析结果同样适用于扇出 型封装解决方案(例如,焊球附近结构)。数值模型我们使用Ansys的商用软件进行了有限元法分析。第一步是创建一个3D封装模 型,以了解WLP封装的应力分布区域。我们探讨了焊球附近和裸片边缘附件的 应力分布情况。出于对称性考虑,只描述封装的四分之一(图 6)。图6:有限元法3D扇入型封装模型A独立封装B组装好的封装第二步是简化BEoL层和聚

10、合物层的建模,用一个20D模型进一步探讨各层之间 的相互作用(图7)。这个栈包括四个顶层共行覆膜的金属层和一个标准的密封 环结构。为避免数值错误,所有配置均保持网格不变,并根据结果分析材料性 质。图7:有限元法2D模型包括标准密封环和聚合物层末端我们对两个模型都施加了 225C至25C的热负载,模拟回流焊工序,并做了 一个线弹性分析。概述 我们可以考虑独立封装(图6 A)和安装在主板上的封装(图6 B)两种封装 工艺。本文主要讨论前者,让读者初步了解WLCSP封装的特异性。BEoL层应力如图8所示。在这样一个配置中,因为焊球和外围器件的热膨胀系 数失匹,每个焊接区都会发生类似的应力问题。此外,

11、在裸片外围可以看到聚 合物层边缘的影响(见图8中的箭头)。因此,我们已开始怀疑聚合物、焊球和 裸片边缘的相互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层面,应力的产生唯一原因是本 地的热膨胀失匹,而与封装尺寸大小无关。4 .-3202 tl.3Q33-4呻 枷 se.vnti H-.aa? 唱L2網 LI.Z9Z JIM訓 -乩北盹 -诃卵创 4-9MW9E.fi438:C:rE1 洛 l?S?应日占匚|勺 71.S52B K-!M 邛 K. 3JQ4图8: BEoL区的S1应力分量(MPa)-独立配置(顶视图-重点分析封装角部) 一旦组装到主板上后,应力区域特性接近在标准倒装片配置上观察到的应力区 域10。

12、在最外层焊球区域观察到应力最大值,因为最外层焊球到中性点(DNP)(即封装中心)的距离最远(图9)。我们还观察到,焊球下面的应力分布受 焊球至封装中心的相对位置的影响。因此,压缩力和拉伸力区域方向随焊球位 置不同而变化。l 口 儿 DB-TTalS黠訓15-SSI I4.14! Kmw 14.0303 75.0561封装对称4封装对称,聚台物边憲的戢响4匕 了图9: BEoL区的SZ应力分量(MPa) -组装到主板上的封装(顶视图)与独立封装相比,已焊接的焊球使焊盘受到更大的应力。不过,无论封装尺寸多大,裸片和聚会物边缘受到的应力都会保持不变。聚合物层聚合物边缘可选用两种设计策略,锥体或直接沉

13、积方法,具体选用哪一种方法 取决于第二层聚合物止于第一层薄膜之前还是之后。我们从机械学角度评测两 个配置,在BEoL区域内,沿裸片对角线提取应力值(图10)。因为关注点放在 了聚合物边缘,所以图中只给出了封装的角部受力情况。如前文所述,在BEoL 区能够观察到焊球的影响(见图中的反复出现的图形)。此外,正如我们所预想 的,在聚合物边缘发现了应力最大值,不过,应力的影响只限于这个区域。有 限元分析显示,与锥体沉积法相比,直接沉积法的应力更高,这是因为前者边 缘处聚合物厚度较大。两种沉积方法导致厚度相差大约5% (图10 (B)。BkPplyniffr Egr lEffeet?W Direct C

14、ofiEuntlan Py-ramidal! Cdinfiguraiicinh|iP虫a缪OulrrmoslSolder BbNME血图10: A直接配置和锥体配置的BEoL层和聚合物层应力分布图B BEoL栈 周围应力变化(见应力提取通道图A上的灰箭头)(独立封装配置)在决定了边缘设计方法后,我们需要确定在BEoL栈上发生较低应力的准确位置。 为此,我们测试了各种位置:平坦区(图1 1 #1, #4)、密封环(图11 #6)上方、 钝化拓扑底部不同位置(图11 #2 #3 #5)。图11 :有聚合物的配置与无聚合物的配置之间的应力变化。在SiN钝化层内提 取拉伸应力Sy。不同配置间的应力差异

15、主要出现在聚合物边缘。鉴于聚合物末端在BEoL栈上产生拉伸性负载,确定选项#6为首选。因此,密 封环的锚定特性可限制其潜在的不利影响。为辨别结构差异,关注点放在 钝化层应力上。不出所料,发现两个大类:第一类(#2, #3 & #5)是聚合物层末端靠近一个几何 奇点,引发最大应力;第二类(#1, #4 & #6)是聚合物层末端在一个平坦面上, 这里观察到最小应力。提案#6(即密封圈上方)的改进作用并不明显,需要说明 地是,这可能是所用分析标准造成的,本文只分析了 SiN层的完整性,BEoL中 间层的离层风险并未视为一种失效模式。基于这些结果和过程可变因素,将边 缘置于较大的平坦区域是比较安全的,这对应配置#4。钝化性质 聚合物层边缘、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和焊盘的存在,让WLCSP封装的钝化层成 为一个重要区域。开发人员可以从厚度和残余应力角度探讨最佳设计。因为我 们跟踪的失效类型是机械失效,所以讨论重点放在氮化物层的特性方面。为此 我们测试了不同厚度与残余应力的相对变化,见表1.參考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