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5060002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单元检测(四) 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 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解析:选D明朝初年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故A项错误;“万历怠政”,皇帝因为个人原因不理朝政,不能反映君主权力的削弱,故B项错误;内阁权力来自皇帝,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万历怠政”带来朝政的混乱,暴露出专制政体

2、下人治的弊端,故D项正确。2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此规定()A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C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选A乾隆时对不同官员退休的不同规定,将不称职的官员尽早更换,有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A项正确;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官员退休无紧密关系,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官员退休作出法律规范而非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封建君主专制

3、制度强化的信息,D项排除。3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A人员构成复杂 B日益完善,备受重视C其官员随时增减 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解析:选B根据材料“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可知人员构成并不复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可知军机处的发展日益完善、备受重视,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并未牵涉大臣的职责不够明

4、朗的问题,故D项错误。4下面为清嘉庆时的文人沈廷桂模仿阿房宫赋所作的一篇骈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A读书人扭曲的社会价值观B八股取士使科考更加成熟C科举考生已没有尊严可言D对科举考生的搜验很严格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清朝科举考试严格的状况,未提及读书人的价值观问题,故A项错误;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僵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科举考试考场要求严格,与考生的尊严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清朝科举考试的严格秩序,故D项正确。5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

5、位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粮食加工业发展滞后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江苏部分地区种植棉花现象普遍,说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但不能说农家副业占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A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生产状况而不是反映粮食加工状况,故D项错误。6(2018贵阳一中月考)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 126741 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

6、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 270711 959A江南逐渐成为南方经济重心B南北经济交流的频繁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解析:选C江南在南宋时期就已成为南方经济重心,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南北方的集市数目,并未反映南北经济交流的情况,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集市数目增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城市化发展,故D项错误。7有学者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成为中国社会上的普遍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重商已成为社会共识B儒家思想失

7、去正统地位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商人地位普遍高于儒士解析:选C中国封建政府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材料不能说明重商已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B项错误;15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弃儒就贾的新现象,故C项正确;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商人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故D项错误。8清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A禁绝外国人来华贸易B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C放宽了民间贸易往来D有利于维护主权和发展经济解析:选

8、B材料中“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可见是限制而非禁绝外国人来华贸易,故A项错误;这种有限度的“开放”,将对外贸易置于官府控制下,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故B项正确;由材料中“关闭江浙闽”到“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可见“放宽了”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这种有限度的“开放”,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9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选C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

9、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并非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C项正确,D项错误。仅凭衣着不能反映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排除A项。收女弟子是倡导男女平等的反映,而非“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明代妇女地位并未变化,排除B项。10(2018海南八校联考)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解析:选C材料意在说明马致远的作品大都逃避现实,这也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文人内心的

10、矛盾和痛苦。11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年)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解析:选B传统儒学道德观念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而非明代,故A项错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之口,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知识分子并非排斥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而不是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故D项错误。12明清时期,许多画家追随同时代的大家诸如

11、董其昌、四王(指清初画坛正统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而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大部分画家作品质量低下,多信笔涂抹之作,在他们看来是“聊以自娱”。该材料旨在说明()A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杂乱无章B明清绘画艺术的功利性较强C明清部分画家注重表面笔墨D文人画侧重强调画外的修养解析:选C材料提到明清部分画作的质量低下,但不能否定明清时期乃至整个古代中国绘画,故A项错误;材料只有“正统画派”,没有谈到其功利,且“聊以自娱”,故B项错误;“多信笔涂抹之作”“聊以自娱”表明部分画家注重表面笔墨,故C项正确;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些人所作之画质量低下,不可能有画外的修养,也不一定是文人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12、(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是由集体领导,至少由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形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二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集体权力结构”的运行机制,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机制在宋代是如何“延续”的。(12分)(2)概括材料二中黄宗

13、羲的主要论点,并结合明代的史实加以分析说明。(13分)解析:第(1)问,结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的二府三司制等内容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犹开府之书记也”可知内阁官员并无实权,“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可得实权掌握在宦官手里;第二小问,只须将明代机构运作情况列出即可。答案:(1)机制: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其长官都是宰相;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须整合皇帝和三省长官的意见,才能做出决策。史实:中书门下掌管行政事务;枢密院掌管军政事务;三司掌管财政事务;增设“参知政事”以分宰相之权。 (2)论点:内阁官员并无实权;

14、实权掌握在宦官手里。史实:内阁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皇帝运用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明代政治黑暗腐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15、。 依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可以依据其中一条或多条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提取论题,材料反映了马戛尔尼访华,带来了先进的工业品作为礼品,并提出了一系列通商的要求,遭到乾隆的拒绝。这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的腐朽傲慢和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因此可从中国、英国或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等角度提出论题,如中英两国外交政策的碰撞。其次结合18世纪前后中国和英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进行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论述加以总结,升华论题。答案:示例一论题:大清盛世背后的危机。说明: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展开,取得辉煌成果,工业化和近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表面上的繁荣盛世,由于坚持重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