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焊工焊前准备工艺守则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9.80KB
约6页
文档ID:485056173
焊工焊前准备工艺守则_第1页
1/6

焊工焊前准备工艺守则5.1 施焊焊工应掌握焊接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部件的材质和选用的 焊接材料5.2 高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场地应与其他类别材料分开,场地应铺置防 划伤垫有色金属压力容器应在专用场地或专用空间内制造,并采取 相应保护措施,例如应铺置防划伤垫5.3 焊接坡口及制备要求焊接坡口应根据图样要求或工艺条件选用标准坡口或自行设计5.3.1 坡口的设计或选用应考虑焊接方法、母材种类与厚度、焊缝填 充的金属尽量少、避免产生缺陷、减少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利于焊 接防护、焊工操作方便、复合材料的坡口应利于减少过渡焊缝金属的 稀释率等因素5.3.2 容器筒节内部,宜开小坡口,尽量减少焊接工作量;无法从内 部焊接时,宜采用衬环或氩弧打底的坡口型式5.3.3碳素钢和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不大于540MPa的强度型低合金 钢可采用冷加工方法刨边机或铣边机加工坡口,也可采用热加工方法 制备坡口5.3.4耐热型低合金钢、高合金钢和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 的强度型低合金钢,宜采用冷加工方法若采用热加工方法,对影响 焊接质量的表面层,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江苏大丰标准号RHZY.0801-201作业(工艺)文件7版本号A/0焊接通用工艺第3页 共10页5.3.5 焊接坡口表面应保持平整,不应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 形式和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文件要求。

5.3.6 坡口表面及附近(以离坡口边缘的距离计,焊条电弧焊每侧约10mm;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每侧约20mm)应将水、锈、油污、积渣和其他有害杂质清理干净奥氏体高合金钢坡口两侧各 100mm 范围内应涂刷防飞溅剂,以防止沾附焊接飞溅5.4 焊接环境要求5.4.1 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 止施焊a) 风速:气体保护焊大于加/s,其他焊接方法大于10m /s;b) 相对湿度大于90%;c) 雨雪环境;d) 焊件温度低于-20 °C5.4.2当焊件温度为-20C〜0C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C以上5.5 焊接材料管理要求焊材储存库应保持干燥, 相对湿度不得大于 60%, 并按RH/CX.0802-2017 规定保管、烘焙、发放和回收焊材5.5.1 焊材使用前,焊丝需去除油、锈;保护气体应保持干燥5.5.2 焊条、焊剂在施焊前均应按焊材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烘干规范进 行再烘干,若无说明规范的可按表8-1 常用焊材烘焙工艺规范的规定 进行再烘干,经烘干之后可放入保温箱内(100°C〜 150°C )待用,并 填写《焊材烘烤记录》表 8-1 常用焊材烘焙工艺规范类别牌号烘焙保温温度C时间h温度C时间hJ422、J502、 G202、G302酸性焊条A102、A132、 A2021501100待用A002、A022、 A212、A242A107、A137、 A207、G2072501G307200〜3001J4263001碱性低氢型焊条J427、J506、J507、J507MOW、 J557、 J606、J607、J707、W607、W707、3501100〜150待用R207、R307、R317、R407、R507J506RH、 J507RH、 J607RH350〜4301焊剂町4312502100待用町250、 SJ101、 SJ102300〜3502150待用町350、 HJ260300〜40025.5.3 施焊前焊工凭领料单和保温桶向焊材二级库领取焊材,焊材牌号、数量应与焊材领料单一致,不得代用和超领,否则需经审批签字 方可。

5.5.4 焊条领出保温箱后需4 小时内用完,否则退回按原规范重新烘 干,对烘干温度超过350°C的焊条,累计烘干次数不宜超过3次,严 重受潮和药皮脱落的焊条不得使用5.6 焊前预热5.6.1 压力容器焊前预热及预热温度应根据母材交货状态、化学成 份、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厚度及焊件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和焊接环境温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江苏大丰作业(工艺)文件标准号RHZY.0801-2017版本号A/0焊接通用工艺第4页 共10页5.6.2常用钢号的预热温度按NB/T47015表4推荐的选用不同类别的钢材焊接,预热温度按要求高的钢材选用5.6.3碳钢和低合金钢的最高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不宜大于300C, 奥氏体不锈钢最高道间温度不宜大于150°C5.6.4 采取局部预热时,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预热的范围应大于测 温点 A 所示区间(见图8-1),在此区间内任意点的温度都要满足规 定的要求5.6.5 需要预热的焊件接头温度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应不低于预热温 度5.6.6 当用热加工方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 亦需考虑预热要求5.6.7 预热温度的测量(1) 应在加热面的背面测定温度。

如做不到,应先移开加热源待母材厚度方向上温度均匀后测定温度温度均匀化的时间按每25mm 母材厚度需加in的比例确定2) 测温点位置(见图 1);当焊件焊缝处母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时,A等于4倍母材厚度6 ,且不超过50mm;当焊件焊缝处母材厚度大于50mm时,A$75mmS5.7 焊接设备及辅助装备等应确保工作状态正常,且安全可靠,仪表 应定期校准或检定5.8 组对定位5.8.1 组对定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表面,防止发生 机械损伤5.8.2 组对定位后,坡口间隙、错边量、棱角度等应符合图样规定或 施工要求5.8.3 避免强力组装,定位焊缝长度及间距应符合焊接工艺文件的要 求,焊接接头拘束度大时,宜采用抗裂性能更好的焊材施焊5.8.4 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否则应清除重焊,如存在气孔、夹渣时 亦应去除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两端应便于接弧,否则应予修 整5.9 焊接工艺5.9.1 焊前工艺人员应根据焊件设计文件、服役要求和制造现场条 件,依据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从实际情况出发,按每个焊接接头编 制焊接工艺文件5.9.2 焊接工艺文件应注明接头编号、工艺评定号、焊工合格项目、 零部件名称、材质及规格、焊材的牌号、规格及烘焙温度和时间、是 否带产品焊接试件、焊接工艺过程、焊接规范参数、焊后热处理类别 (需要时)、无损检测种类及比例等,并绘制产品焊接接头布置图, 在布置图上标注所有焊接接头的编号。

焊接接头编号分类按RH/CX.0801-2017 第 4.4.5 条规定5.9.3 产品焊缝的编号由焊接工艺确定,在制造过程中组对、施焊、 检验、探伤等均按确定的编号进行流转5.9.4 因材料代用等原因需要变更焊接工艺时,按 RH/CX.0302-2017的规定执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