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1:理论计算认为钢筋弯折后,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因此应当按照 中轴线度量钢筋长度常说的按外皮度量,不是指结果是外皮长度,而是“从外皮 开始度量”,【量度差值】和【弯曲调整值】都是由外皮度量开始向中轴线度量推 导的,因此使用这些参数要先计算到外皮2、软件的外皮公式并不严谨,其135度 弯钩处实际上是按照中轴线度量的(以箍筋为例),而三个直角处却是按照外皮长 度度量的从理论计算上来说,应当使用中轴线度量的公式(即扣减三个直角的弯 曲调整值),当然从社交角度上讲,你是可以变通的,这主要取决于对方是否懂得 【量度差值】和【弯曲调整值】的推导过程3、另外强调一下“预算按外皮计算长 度,施工下料按中轴线”这个论调是错误的,现场下料会考虑具体的弯弧直径来确 定弯钩增加长度,而且实际弯曲后的钢筋是略微伸长的,另外验收时检查“弯钩平 直段长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可以利用这个误区通过验收的,因此 实际的下料长度都是小于中轴线度量长度的另外现场情况也比较复杂,不是一句 “施工下料按中轴线”就能包含的因此目前建筑行业钢筋工程的实际应该是“预 算长度大于中轴线长度,中轴线长度大于实际下料长度”,如果说违规,那么是预 算和下料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违规了,而造成的预算和下料各有各的公式,但它们都 不是中轴线度量公式。
从预算的角度钢筋按照中轴线计算较为正确,它计算出的长度是标准长度,不存在 调整值;至于外皮长度一般都是施工下料计算箍筋时候考虑的预算计算出的钢筋 只能是相对准确,预算与施工下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举个例子梁的钢筋水平 长度深入墙内或柱内不能满足锚固难道就扣保护层么从预算的角度正确,但施工 下料是错误的放不进去,它还得扣柱或墙的主筋直径在加保护层,预算你能扣全么 2、板的钢筋通常比图示长度+5cm,梁的钢筋锚固等都通常+2-5cm又都哪里去了,这 倒是规范的特点计大不计小可以理解忽略不计但是对于弯钩子的钢筋,老的施工 工艺都是人工弯,现在都是机械弯钩,规范设计的是理想状态,这种情况规范考虑 了么这也是形成成本的一部分3、钢筋的理论正负偏差问题,搞过施工的应该了解偏 差大的上下2mm,个别还有大的对于小的或挂靠施工单位来说他愿意买小厂的,小 厂的大多数都是负偏差呀,一样的长度数根数材料员有实惠呀,钱还是外流了大 的施工单位或管理严格的工地都是进的大厂的,基本都是正偏差,你说去数根数, 谁搭理你只能称重量了,可总长度小了,还得进料综上所述,无论你用什么只 要别丢项拉项就行了,细小的东西是不会影响造价的,钢筋本身就是个难点,无论 施工下料人员还是预算人员只能尽可能的控制工程量的相对准确。
其实问题再简单不过了,在广联达软件里钢筋有两种计算方法就是按中心线和外皮 尺寸,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而它的显示呢只是在最后的汇总和 钢筋明细里才能看到,也就是说你不管是用了中线还是外皮在绘图区域里打开编辑 钢筋一栏里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只有汇总计算了在报表里看到的才一不一样的,还 有上面有好多朋友说了“外皮是预算长度.中线是下料长度”句话,不知道你们是那 里来的根据,预算人员在原来用定额时候可能是某个教科书或是定额解释一些东西 说过用外皮,并没有可靠的依据,而现在大部分都是按清单来的,那么清单最基本 的一点就是要按实据量,有什么地方说了按外皮或是中线了吗,讲的是一个实,我 认为就是一个概念,我们要按实际情况,那么按中线还算是比较合理的,外皮计算 起来是多的,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可以一起交流一下,外皮和中线的采用若 是合同或是招标文件里没说,我认为是没什么依据,个人认为中线较合理,也许这 样会让一些人讨厌例如:梁截面尺寸 a=300、 b=500,1)计算箍筋的预算长度(按外皮计算):L1=(a-25*2+b-25*2)*2+(2*11.9+8)d这里对于 8d 是否有疑问,实际上这涉及到保护层的概念。
钢筋的保护层指的是主筋 外皮到构件外边缘的尺寸,而我们要计算箍筋的外皮长度,因此,上式中每“-25” 就多减了一个箍筋的直径,因此在后面要加上 8d2)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这里就利用了 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箍筋有三个90度弯钩,应该减去“3*1.75d” 观点2:钢筋按外皮计算,这是我们预算通常的算法,大家也好理解,是钢筋外皮的 长度而中轴线长度从字面上讲,就是钢筋的中轴线长度那么外皮长度和中轴线 长度有什么关系吗?如果是一根直的钢筋,那么外皮长度二中轴线长度如果钢筋有 弯折,则外皮长度>中轴线长度因为钢筋弯折时,外皮伸长,内皮收缩,中轴线 不变,所以外皮长度肯定大于等于中轴线长度因此通常人们使用计算出来的外皮 长度计算中轴线长度中轴线长度二外皮长度-弯曲调整值如果选择按中轴线计算时, 软件在输出报表时,会在外皮长度上减掉弯曲调整值所以在钢筋明细表中都可以 看到计算公式后面会减掉一个多少倍的d附:钢筋弯曲调整值的计算一、弯曲调整 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 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 度不需要1 米,是小于1 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 米下 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 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 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 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 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 的换算公式:l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 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 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 为D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 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二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 =300-D/2-d+0.01745*(D/2+d/2) *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二L1-L2=3.25d2、 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o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 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 度=300-D/2-d+0.01745* (D/2+d/2) *90+100-D/2-d=300+100T.75d,弯曲调整值 =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o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 长度:L1=300+10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 长度=300-D/2-d+0.01745* (D/2+d/2) *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 =L1-L2=1.9d三、弯钩长度的计算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 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
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 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 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 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2、需要指出的是,无论 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 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四、弯曲调整值的应用1、 尽管我们对这个名词可能不了解,但实际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在应用它例如上 面所说的180度的弯钩平直段长度本来是3d,而计算时取6.25d;135度弯钩平直段长 度是10d,而计算时取11.9d2、当我们知道了 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以后就可以 根据预算长度计算下料长度了:如下图:梁截面尺寸 a=300、 b=500 计算箍筋的预算 长度(按外皮计算):Ll=(a-25*2+b-25*2)*2+(2*11.9+8)d这里对于8d是否有疑问, 实际上这涉及到保护层的概念钢筋的保护层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构件外边缘的尺寸 而我们要计算箍筋的外皮长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减了一个箍筋的直径, 因此在后面要加上8d。
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这里就利用了 90 度弯钩的弯曲调整 值,箍筋有三个180弯钩,应该减去“3*1.75d”在施工中有个计算箍筋长度的公 式是“2A+2B+26.8d”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当然,这里A、B都是指箍筋的内皮长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