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02316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传感器论文题目:自校零和自校准技术摘要本文从原理上分析论证了自校准与自校零技术;重点论述了实时在线校准技术的实现方法,从校准的定义出发,引申出了仪器 仪表自校准的概念,并对自校准实现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自校准设计过程中几个关键点,以及这些关键点对自校准的影 响。关键词:传感器;电信号;自校零技术;自校准技术第一章 引言在传感器的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内部器件的零点偏移及其温漂,即使零输 入时也有输出读数,产生测量误差。进行自校准的目的,其一,不必将测试仪器仪表脱离原有的环境专门送至校 准机构进行校准,在误差精度满足的前提下,提高便利性,同时保证环境的一致 性;其二,某些电测仪

2、器设备集成在大型设备中,不容易拆卸,若能够自校准, 将更加方便;其三,单片机等控制器及校准电路为自校准的实现成为了可能,可 实现自动化,不用进行人工校准。本文主要针对传感器的自校零技术和自校准技术进行论述。通过对这方面的 了解与学习,希望可以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进行改进,使其有更好的性能,能更 准确地工作,更好地为我们所用。第二章自校零技术在传感器的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内部器件的零点偏移及其温漂,即使零输 入时也有输出读数,产生测量误差。2.1 自校零的原因因为仪器存在误差且误差很可能随环境而变化,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自校正 装置,使得传感器的参数发生漂移时能够实现自我的补偿与校准,从而使得测量

3、结果更加精确。以线性系统为例,假设一传感器系统经标定实验得到的静态输出(y)输入(x) 特性如下:y=a +a x0 1式中:a0零位值,即当输入x=0时之输出值;a1灵敏度,又称传感器系统的转换增益。对于一个理想的传感器系统,a0与a1应为保持恒定不变的常量。但是实际 上,由于各种内在和外来因素的影响,a0 , a1都不可能保持恒定不变。譬如, 决定放大器增益的外接电阻的阻值就会因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就会引起放大器 增益改变,从而使得传感器系统总增益改变,也就是系统总的灵敏度发生变化。 设a1=S+A %,其中S为增益的恒定部分, a1为变化量;又设a0=P+A a0,P 为零位值的恒定部分

4、, a0为变化量,则y = (P + Aa ) + (S + Aa ) x01式中: a0零位漂移; a1灵敏度漂移。2.2 传感器的实时在线自校准2.2.1 实时测量零点 实时测量零点有两种方法,方法一:不含传感器自校,如图 2.1 所示;方法二: 含传感器自校,如图 2.2 所示。零点掾准值标准證生器2.1 方法一(不含传感器自校)2.2 方法二(含传感器自校)从上面两幅图中可以看到传感器每次工作的时候都会测零,这种方法称为实 时实时测量零点。2.2.2 线性系统图(2.2)所示的自校准功能实现的原理框图,能够实时自校包含传感器在内 的整个传感器系统。标准发生器产生的标准值Xr、零点标准值

5、X。与传感器输入 的被测目标参数X的属性相同。如,输入压力传感器的被测目标参量是压力P=x, 则由标准压力发生器产生的标准压力PR= Xr,若传感器测量的是相对大气压PB 的压差(又称表压),那么零点标准值就是通大气X0=PB,多路转换器则是非电型 的可传输流体介质的气动多路开关一一扫描阈。同样,微处理器在每一特定的周 期内发出指令,控制多路转换器执行校零、标定、测量三步测量法,可得全传感 器系统的增益/灵敏度a为:y - ya S + a r o1XRyR标准值XR为输入量时的输出值;y 零点标准值x0为输入量时的输出值。整个传感器系统的精度由标准发生器产生的标准值的精度来决定。只要求被 校

6、系统的各环节,如传感器、放大器、A/D转换器等,在三步测量所需时间内保 持短暂稳定。在三步测量所需时间间隔之前和之后产生的零点、灵敏度时间漂移、 温度漂移都不会引入测量误差。这种实时在线自校准功能,可以采用低精度 的传感器、放大器、A/D转换器等环节,达到高精度测量结果的目的。因此具有 自校准功能的智能传感器系统实现了高精度。2.2.3 非线性系统对于输入一输出特性呈非线性的系统,只采用两个标准值的三步测量法来进 行自校准则是不够完善的。实时在线自校准功能的实施过程是:(1) 对传感器系统进行现场、在线、测量前的实时三点标定,即依次输入 三个标准值:x , x , x ,测得相应输出值:y,y

7、 ,y 。R1R2R3R1R 2 R3(2) 列出反非线性特性拟合方程式x(y)= C + C y+C y0 1 2 2(3) 由标定值求反非线性特性曲线拟合方程的系数C,C,C。按照最0 1 2 小二乘法原则,即方差最小,即三(C + Cy + C y2) - x 2 二 F(C , C , C )二最小0 1 Ri 2 Ri Ri 0 1 2i=1已知C,C,C数值后,反非线性特性拟合方程式即被确定,这时智能传 012感器系统可由转换开关转向测量状态。因此,只要传感器系统在实时标定与测量 期间保持输出一输入特性不变,传感器系统的测量精度就决定于实时标定的精 度,其它任何时间特性的漂移带来的

8、不稳定性都不会引入误差。2.2.4 自动校零的双积分式模擞转换及其逻辑设计提高基本型双积分模/数转换精度的主要矛盾在于解决高增益直流运算放大 器的零漂上,所以目前生产的双积分式数字电压表仍采用比较复杂的直流运算放 大器。在一些四位板式数字电压表中,对所用的单片集成运算放大器也往往提出 较高的筛选要求。自动校零的双积分式模/数转换方案是针对解决直流运算放大 器零漂影响这一点提出来的。K, KzKjK.KsKb二WT廿鮎跡电琳图 2.3 自动校零的双积分式模/数转换方案它的逻辑特点是,在基本型双积分模/数转换系统进入采样阶段之前,先安排 一自校零阶段,使系统转入闭环记忆零漂电压的状态,为补偿后续的

9、采样与回积 阶段的零漂影响作好准备。在自动校零阶段中,由逻辑控制系统保证,K2、k3和KO导通,K1、.K4和K5 断开,kO导通后所形成的闭环是一负反馈系统,由于K1断开,k2通地,使系统处 于零输入校零状态在这个负反馈系统中,不仅使Al、A2和A3。各放大器的零漂 影响显著地减小,而且把补偿零漂的校零电压被记忆电容C2和积分电容C1贮存 起来。此系统的采样、回积和休止准备三个阶段的动作与基本型的双积分模/数 转换系统完全相似。在自校零阶段中补偿漂移影响的方法:假设积分器的各零漂因素归结为一个等效的输入漂移电压8,缓冲放大器和 零放大器的零漂暂不考虑,其等效电路可简化成图2.4所示。图 2.

10、4 积分器等效电路显然,因为的存在,将会导致,v 和v 。由于是深度的负反馈,在完成很12短的过渡过程之后,记忆电容C所贮存的电压必将起到抵消的作用。如果认为2A 和 A 足够的大,则1 .从而使积分器的输出端漂移电压减小到接近于无穷小的程度,十分有效地克服了积分漂移误差。另外,从负反馈回路的定量关系上推导,也可得出相似结论。可见,记忆电容C两端的电压跟踪了的大小,相当于在积分器的同相输入2端引入了一个自动抵消零漂的校零电压。2.2.5 动态自校零在数字仪表中应用“动态自校”原理,是提高数字仪表稳定性和精度的一种新方法,自前国内外 都正在大力探讨并逐渐广泛采用。“动态自校, 分“动态自校零,

11、和“动态自校准”两种。其中“动态自校零” 又可用“模拟自校零,和“数字自校零”来实现。数字自校零方法对零点漂移(简称零漂)的补偿效果更为理想,但线路复杂, 所用元件多,而模拟自校零方法电路简单,用的元件少,对于普遍大量使用的四位 数字电压表来说,完全可以收到预期的零漂补偿效果,因而具有经济的实用价值。用采样保持技术消除零漂方案,属于三次采样技术之一。它是在双斜技术 的基础上,在每个测量周期中又引入一个第三状态“零采样”阶段,用以消除零 漂, 从而提高仪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采样保持技术过程:1)零采样阶段。首先通过电容对所有非零信号成份 一零点漂移量进行采样,作为测量阶段和标准采样阶段时间内的

12、“自我补偿”用; 2)测量阶段。此期间通过积分器对被测量作定时积分,检零器动作;3)标准采 样阶段。对信号进行定值积分;4)检零器状态维持阶段。积分器回积置零,检 零器动作,给出寄存信号,显示器显示测量值。意义:在双积分式数字电压表基础上引入采样一保持技术,可以补偿双积分 式数字仪表中的三个重要漂移源(输入放大器、积分器、检零器)所引起的误差。 1)积分放大器漂移的影响。由于漂移是个缓慢变化量,所以在几百 ms 这么短的 一个测量周期内可视为不变,故可以认为可以完全自我抵消,即用此法可消除缓 慢变化的零漂;2)检零放大器漂移和输入放大器漂移的影响减小。也可以这样 说,降低了对模拟部份中三个单元

13、漂移的要求。实质:由上可见,模拟自校零方案的实质是,用闭环使在记忆电容 Cg 上记存 零漂电压,并把它作为一个共模电压加到一个具有高抗共模干扰能力的差动放大 器上,由于该差动放大器仅放大差模信一号,所以被放大的电压即是包含有漂移 电压的被测电压与漂移电压之差。优点:提高了数字电压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降低了对输入放大器、积分 放大器和检零放大器中所用元件指标要求,提高了元件的上机率,不但降低了成 本,而且便于成批生产;调试简单、方便。为使其体积小、成本低,本方案中用结 型场效应管长尾差分对作输入级,在应用了动态自校原理后,简化了调节温度漂 移的工作。2.2.6 DBZ 3自校零数字式温度计中的

14、自校零技术在数字测量中,最难解决的,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物理量一模拟量、模拟 量一数字量的转换精度问题。影响转换精度的因素很多,但最关健的是零.氛漂移 问题。在G92 3数温计中,采用斩波稳零和自动调零技术,较好地解决零点漂移 问题。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线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奔、技术 指标先进,具有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它适 用于刚量室内、试验设备箱体内以及其它任一温场的被测环虎之中的多点或单点 上的温度位。D92 一 3型数温计由T 一 U转换、A/D转换、时钟预率发生器、译码/驱动显示电路和电源等主要部份构成, 方框图示于图 2.5。图 2

15、.5 D92 3 型数温计方框图传感器RT置于被测环境中,RT衬各种不同温度呈现不同的电阻值。这个不 同的电阻位特性,反映吞T一U输出端,并把电胆随温度变化的非电量关系转换成 电压随温度变化的变量关系.T-U转换器将该电压送至A/D图t整机方框图转换 输入端,而A/D转换器把电压量转换成时间量,再通过译码/驱动显示电路显示读 数。T 一 U 转换电路中的自校零:该单元主要由温度传感器RT、T 一 U转换主线路由cl:和调零电路CIZ等构 成。D92 子型数温计选用BA:型铂电阻作传感器。T 一 U转换电路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漂移问题。这里的漂移主要是指零漂, 而零漂主要来自温漂和时漂扩这两种漂移会导致严重的刚量误差。T一 U转换是 利用电子斩波稳零这一新技术来解决的。其方框图示于图2.6。图中有两个放大 器,一个主放大器,一个调零放大器。两个放大器都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国,且都具 有三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其中一个输入端是调零输入端。内调制补偿电路用 于对输出电压作单位增益运算补偿,确保输出零点稳定。电容器Cl、C2提供所需 的零电位储存,并由它给出调零回路的时间常数。一为防止输出信号中的调制脉 冲尖峰输出,以斩波调制须率注入输入端前馈补偿电容的电荷减到最小为宜。此 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