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001112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用地指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汽车客运站建设用地指标依据交通部2004年 4月 16日公布,2004年7月 15日实施的交通行业标准一车站等级划分表1级别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四级站五级站日发量人次M10000M500010000M20005000M300200010万吨20万吨5万吨10万吨三2万吨5万吨二建设用地指标公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筑覆盖率建筑系数宜操纵在45%55%。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建设用地指标表4单位:公顷建设规模果品类批发市场蔬菜类批发市场建筑覆盖率 按45%运算建筑覆盖率 按55%运算建筑覆盖率 按45%运算建筑覆盖率 按55%运算一

2、类3.0 5.32.5 4.33.6 6.53.0 5.4二类1.6 2.91.4 2.41.9 3.51.6 2.9三类0.7 1.40.6 1.20.9 1.70.7 1.4注:1表中操纵指标应依照年经营量取值,年经营量大的取大值,小的取小值,中间值采纳插入法计取。2表中所列指标不包括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用地面积。四、都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含医疗卫生垃圾处理工程项 目依据:国家建设部、发计委建标2001101 号文件一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都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应按照工程建设规模和额定处理能力确 定。建设规模按总库容量单位:万立方米分为以下四类:类别

3、IIIIII库容三12005001200200500200注:以上规模分类IIIII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建设规模按额定日处理能力单位:吨/天分为以下四级表5级别I级II级III级W级日处理三12005001200200500200注:以上规模分级IIIII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都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由主体工程设施,辅助工程设施和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组成。主体工程设施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坦、水土保持、防渗工程、洪雨水与地下水导排 渗滤液收集、收集处理与排放、填埋汽体导出、收集处理或利用、绿化隔离带、防飞散设施、 封场工程、监测井、填埋行业设备、挖运土及环境爱护设施等

4、。二建设用地规模都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应满足其使用寿命10 年以上的垃圾容量,专门情形应不低于8年,填埋库区每平方米占地平均应填埋510m3以上垃圾。都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按填埋区总 用地面积的 7%运算。五、看管所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依据国家建设部、发计委建标2002245 号通知一建设规模与项目组成看管所建设规模应按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留所服刑罪犯的羁押人数进行测定,按设计关押容量分为以下四类。表6类别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人数三1000人500999人100499人100 人注:表 6 中大型、中型含上下限值。看管所建设的工程

5、项目由房屋建筑、场地和戒备设施及装备构成。看管所房屋建筑包括在押人员用房、民警用房、武警用房以及附属用房四类。看管所场地建设包括停车场、武警训练场地、民警文体活动场地、集中绿化场地等。看管所戒备设施包括围墙、岗楼、电网、大门。装备包括交通以及相应的综合布线 等。二看管所建设用地指标 看管所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训练活动用地含民警体能训练用地、停车场用地和绿化用地。看管所用地应符合表7规定看管所用地面积表表 7 单位m2/每在押人员项目名称200人300人400人500人600人700人800人900人1000 人建筑用地48. 2744.2142.4841.4140.4039.5738. 9838

6、. 4137.96训练用地7.086.005.005.004.173.513.132.782.50停车场用地1.701.501.401.301.301.301.301.301.30合计57.0551.7148. 8847.7145.8744.4443.4142.4941.76注:1建筑用地中在押人员用房、民警治理用房和附属用房以单层运算,建筑覆盖率建筑系数为 33%。2其余用房以2.5 层运算,建筑覆盖率建筑系数为27%。3看管所围墙外的安全隔离带、外通路、劳动改造用地未运算在内,另行报批。4绿化用地未运算在内,按当地都市绿化规定执行。六、机动车教练场训练场建设用地指标依据国家交通行业标准,2

7、000 年公布实施 一场地规模和构成教练场的最小训练规模应该达到训练车辆总数许多于50辆,场地由训练场3、训练道 路s2、停车场s3构成。二训练平场 训练平场应满足容纳训练车辆总数的1/4车辆,同时进行基础训练和场地式样驾驶训练 的要求。训练平场总面积依照单车平场训练面积和训练车辆数按下式运算:S=E1/4mn1式中:S1训练平场总面积m2n大型、小型训练车辆总数m单车平场训练面积,大型车取值750m2/车,小型车取值400m2/车。三训练道路训练道路应满足容纳训练车辆总数的3/4 车辆同时进行道路训练的要求。 训练道路单车道总长度依照训练车辆平均间距和训练车辆数按下式运算:L=3/4dnL训

8、练道路单车道总长度m d训练车辆平均间距,取值100m/车 n训练车辆总数训练道路总面积依照训练道路单车道宽度和总长度按下式运算:S =bL=3/4bdn2S2训练道路总面积m2b单车道宽度m四停车场 停车场应满足全部训练车辆同时停放的要求。停车场总面积依照单车停占面积和训练车辆总数按下式运算:S =cn3S3停车场总面积m2C单车停占面积,取值许多于25m2/车 五训练场地总建筑面积 训练场地总建筑面积为训练平均总面积训练道路总面积和停车场总面积之和St=S +S +S123St训练场地总建筑面积m2六训练场总用地面积训练场地总用地面积为训练场地建筑面积与训练场地利用率之比s=s t/nS训

9、练场地总面积m2n 训练场地利用率,平原地区取值大于60%,丘陵地区取值大于40%训练场地总面积视训练实际情形承诺浮动5%10%机动车训练场不得占用耕地,亦不得通过先行办理都市分批次农用地转用等形式变相占 用耕地。七、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2006年3月26日建设部420号公告转运站设计能力按日转运能力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IIIIIWV五小类 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8 规定:表8类型转运量用地面积与相邻建筑间隔绿化隔离带宽度吨/日m2mm大型I1000300020000三50三20II45010001500020000三30三15中型III15045040001

10、5000三15三8小型W5015010004000三10三5VW501000三8三3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它功能用地。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3与相邻建筑间隔自转用站边界起运算。4关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都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 地指标可适当上浮。5.以上规模类型IIIIIW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I类含上下限值。八、科学技术馆建设用地指标依据建设部、国家发改委2007 年建标2007166号通知一建设规模 科技馆建设规模按建筑面积分类,分成特大、大、中、小型四类。建筑面积30000m2以上的

11、为特大型馆。建筑面积15000m2以上至30000m2的为大型馆。建筑面积8000m2以上至15000m2的为中型馆。建筑面积8000m2及以下的为小型馆。科技馆的建筑面积不宜小于5000m2,常设展厅建筑面积不应小于3000m2,短期展厅建筑 面积不宜小于 500m2。科技馆建设规模适用范畴:特大型馆一样适用于都市户籍人口400万人以上的都市。大型馆一样适用于都市户籍人口在200万以上至400万人的都市。中型馆一样适用于都市户籍人口在100万以上至200万人的都市。小型馆一样适用于都市户籍人口在50万至100万人的都市。科技馆建设规模中建筑面积和展厅面积与该馆所在都市建馆当年的都市户籍人口数

12、量 的比例关系见下表:科技馆所在都市的都市户籍人口数量与建筑规模的关系见表9:表9科技馆所在都市的都市 户籍人口数量建筑面积 m2/万人展厅面积 m2/万人400万以上753036200万以上至400万753642100万以上至200万7580424850万至100万801004860注:1接近200 万都市户籍人口的中型科技馆,其建筑面积宜采纳万人面积指标低值。2接近 100万都市户籍人口的小型科技馆,其建筑面积宜采纳万人面积指标低值。经济发达地区和旅行热点地区的都市,科技馆建筑规模可在本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但增加的规模不应超过 20%。二建设用地科技馆用地应依照建筑要求合理确定总平面的各项技术指标,并优先利用周边的公共资 源。建筑密度宜为25%35%,容积率宜为0.71。室外用地应统筹安排道路、观众集散场 地、室外展览场地室外活动场地、地面停车场地。绿地率应符合当地的规划要求。科技馆总用地面积应依照以下公式运算:用地面积=建筑总面积/容积率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