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00084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2、能理解并说出雾凇的形成过程。3、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目标导学1、导入新课现在正值冬季,谁来说说你在冬天会看到哪些自然现象?在北国江城吉林的小朋友除了会看到你们刚才说的这些现象,还会看到一种神奇而又美丽的风景。(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板书:奇观)今天就随着课文再次走进吉林,去欣赏那奇特的雾凇,去了解这朵朵白银,排排雪浪的雾凇究竟奇在哪里?相信聪明的你们会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揭开雾凇那神秘的面纱。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1、出示问题:雾

2、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还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2、生自主学习。三、小组交流,合力学习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你觉得雾凇奇在哪儿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2、小组交流,生生对话。师巡视指导。四、集体交流,感悟雾凇之奇1、同学们,交流好了吗?我们一起来聊聊吧!雾凇“奇”在哪儿?指名说。雾凇“奇”在景色与形成。2、雾凇“奇”在景色。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导。那我们现在就先谈谈它的景色吧,你觉得它的景色奇在哪儿呢?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雾凇的奇特美丽?(1)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

3、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2)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理解“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透过“洁白晶莹”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颜色的美。你看到了颜色)点击图片,多白多亮啊!再仔细瞧瞧,还闪着光呢。这就是“银光闪烁”,美吗?请你来读读这几个词。把词语送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真好)洁白晶莹的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让我们一起赞美一下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雾凇。(齐读)继续交流,你有什么体会?(3)“缀满”枝头也就是说雾凇挂满枝头。数量真多,十里长堤上挂得满满的,多壮观的景象。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读一读吧。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

4、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5)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它的奇特美丽呢?出示最后一节。什么词一下子抓住了你的眼球?想去看看吗,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交流。)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介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比喻雾凇)此时此刻,那一棵棵

5、、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同学们,奇吗?谁也来情不自禁的赞一赞这美丽的雾凇?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3、过渡:同学们,雾凇被成为奇观,不仅奇在它的景色,还奇在哪儿?4、雾凇“奇”在形成过程你觉得它的形成过程奇在哪儿呢?(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出雾凇的形成必须满足几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 “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出示句子)“非但、而且”变色强调,多么神奇,弥漫说明什么,想象江面上全是白色雾气的情景,

6、齐读这句话。除了弥漫,文中哪里还有能够表示水汽饱和的词语。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这里的“飘荡,涌向,笼罩”都可以看出水汽的充足和饱和。吉林有了“过于饱合的水汽了”,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只有怎样才能凝结成雾凇呢?(遇冷)它能遇冷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夜间气温下降,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飘逸奇妙的雾气。(指导朗读。)(3)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就凝结成了雾凇,这个形成过程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是很慢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出示: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

7、轻地,一层又层地最后是银松雪柳了。 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A、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再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B、理解并选用“渐渐地”、“慢慢地”或“轻轻地”造句。C、齐读句子。、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A、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有是 了。B、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作者观察多么细致、多有耐心啊!从他描绘的雾凇形成的过程,我们更觉得这雾凇的确是一

8、种奇观了!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好吗?指名读文。原来美丽的雾凇就是这样形成的。谁能把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给大家讲讲? 可以选用以下词语: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弥漫、每当、气温、涌向、笼罩、淹没、渐渐地、模糊、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出示词语)先准备准备。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 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2、吉林雾凇因它的壮观和奇特的美让游人流连忘返,为此还有人专门写下了动听的歌曲来赞美它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再次体验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播放歌曲雾凇恋歌)3、欣赏了美丽的雾凇奇观,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呢?(学生回答读诗歌,画画,唱歌,朗读课文)那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雾凇的喜爱吧!4、中国地大物博,吉林雾凇是四大奇观之一,还有三大奇观,除此还有成千上万的名胜古迹,课后同学们认真收集,并交流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