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498835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析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创新【内容提要】舞蹈美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本文旨在从素质教育舞蹈美育的人本意义入手,通过对?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详细分析,试图厘清该课程与传统舞蹈教学的三个主要区别; 解读课例设计及其教学理论对五项才能;培养的融会贯穿; 讨论舞蹈老师当前面临的挑战与转变; 展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多元化舞蹈课程特色; 诠释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美育理念及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词】素质教育; 舞蹈美育; 素质教育舞蹈课一、对传统舞蹈教育形式的打破六岁就开场学习小提琴的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或工具,但是不能成

2、为一个和谐与全面开展的人。;长久以来,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专业舞82蹈教育;等同于舞蹈教育;,以专业舞蹈教育;的内容、方法代替普及舞蹈教育;。这种偏见严重制约了中国舞蹈教育多元化开展的空间,同时也误导了更多人对舞蹈审美教育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客观地讲,新中国建立以来,借助舞蹈美育开启国民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从未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222022) ?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开展的战略主题; 十八大提出全面施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进步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理论才能;。诚然

3、,文件中的力度是足够的,而详细落实那么既需要实干更考验智慧。置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进程中,舞蹈教育已经到了如何从少数学生的受惠扩展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公民素质养成的改革节点。如今看来,具有前瞻性的?素质教育舞蹈课?可谓是对国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及时而有力的照应。笔者最早接触?素质教育舞蹈课?是参加吕艺生主持的一次老师培训班的学习。当理解这一课程的设计理念与建立思路,并通过详细的课例理论体验之后,笔者深化地感受到,被囚困在狭小课桌间的孩子,因压腿而泪流满面的孩子,被传统舞蹈教育排斥的男孩子,他们学习舞蹈的春天来了。这样的舞蹈课将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被工具化;教育,从而帮助他们

4、进入审美的人生。?素质教育舞蹈课?是紧紧围绕学生五项才能的培养,即观察模拟才能、即兴表现才能、交流合作才能、创造求新才能、综合融化才能;,设计出的合适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的课例;教材以及在此根底上探究出的一种新的舞蹈教学形式与方法,即对零;舞蹈教育背景且无需专业根本功训练的学生如何施行舞蹈教学。课例的主题选择新颖有趣,可舞空间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以及参与热情。比方,训练幼儿的重心练习,不直接训练,而是通过模拟不倒翁;,咏诵不倒翁儿歌等方式进展; 比方,训练小学生的身体协调与柔韧,那么是让学生自己模拟柳条在微风习习;、轻风阵阵;、狂风大作;中,不同风速的形象姿态,老师的任

5、务那么是帮助学生从中提炼组织他们自发出来的动作。二、与传统舞蹈教学的三个区别?素质教育舞蹈课?与传统专业舞蹈教育形式有很大区别,主要有三:( 一) 谁围着谁转?;教育主体问题教学从跟老师学跳舞;转向学生跳自己的舞;,即老师主要做启发和引导。首先,素质教育舞蹈课,改变了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课堂教学形式,即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们紧盯着老师,整齐划一一遍一遍地重复练习某些固定的动作; 其次,打破舞种;的束缚,鼓励和激发学生源自真实思想情感的个性表达,强调的是真;,提倡一种真即美;的普适性身体表现美学; 再者,无论老师借助音乐、道具、图片、还是游戏等手段,均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用身体表现图

6、画、反响不同节奏; 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或诗歌内容等。相信人体运动的体验具有先天性,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至少是祖先遗传给自己的带有基因性的东西,即荣格说的原形。老师的任务是将这一潜能开发出来,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就自由地运动起来,将内心的体验用肢体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不求形似而只求神似,这是一个体验的飞跃,它从外向内又从内向外地表现。要培育人人都具有的表现欲。;显然,这样的课程对已经习惯了扒录像带,提早准备几个八拍再去上课的舞蹈老师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对那些不喜欢墨守成规,对真正的创造富有激情,对和学生们在课堂上互动的未知存有好奇心的老师,那么是一种宏大的反作用创新动力。毕竟,只有创新的老师才能

7、培养出创新的学生,这样的课程会给富有创造力的老师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 谁编? 谁演?;创造主体问题作品表演从老师编、学生演;转向学生编、学生演;,即老师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在已呈现出的动作上寻找创意、凸显主题、引导开展、提出建议、辅助完善等指导上。这里有三个重要环节: 其一,编创过程中,老师83 选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 20222022) ?介入理解、随机启发,引导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其二,作品( 舞句或组合) 展示中,老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欣赏与评价意识; 其三,作品修改中,各组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点在于对动作取舍、组织、提升等创作才能的锻炼

8、。由此可见,课上形成的小组合或小作品均是老师从学生身上发现和提取出来帮助学生提升、完善,最后形成的是学生的作品,而不是以往学生只是老师艺术创意的表演工具。这一创造主体确实立,使得舞蹈美育既借助舞蹈又超越舞蹈,直指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课堂上,孩子们无数令人惊喜的表现有力证明: 我们从不缺创新,而是缺少对创新的开发、认可和宽容。这意味着,我们的审美习惯需要调整、审美经历需要丰富、评价标准需要多元。( 三) 少数或全体?;教育公平问题教学对象上从特长生、舞蹈团;扩展到全体学生;,即真正做到舞蹈教育的有教无类;。那种艺术教育仅仅是面向少数天才而不是普通学生或是残疾学生的观念是极为有害的障碍。那些把艺术降

9、格为多数人的被动经历,缺乏真正天才的大多数人没有资格学习绘画、乐器、舞蹈或戏剧之类的观念也纯属误导。显然,学生在各种艺术中有才能倾向和才能的差异,但是,差异不等于没有资格。;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就提出素质教育;,但在应试教育宏大压力下,很多学校只能将一小局部的特长生或舞蹈团作为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究和表达方式。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人力资源的竞争预示出我国公民素质亟待整体提升,因此,舞蹈美育中所富含的素质教育成效和创新教育功能亟待让全体学生共享。?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建立初衷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教育公平的详细表达。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理论不分男女,不限年龄、不介意身

10、高、体重和形象,即开设合适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舞蹈课。同时,课例设计尊重我国当下地域、城乡以及学生、老师间的地理差距和文化差异,鼓励老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紧紧围绕五项才能;进展一个课例多个版本;的创新开展。即正视差距和差异,发挥个性与特色,让更多将来的公民受益。三、课程的丰富内涵与知识穿插( 一) 浸透人文精神和平等观念学过舞蹈的人想必多少都有类似的经历,形象好的,跳得好的,一般都站在最显眼的位置,而形象略差的,协调感弱些的人总是游离在队形的边边角角。这种专业舞蹈教育观指导下的优劣划分,常常使一些孩子受到伤害。?素质教育舞蹈课?给笔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无论是否在舞蹈上有天赋,这门课都

11、表达出了尊重孩子学习舞蹈权利的人文关心。该课程的设计,不强调使用专业舞蹈语汇,有意识鼓励学生用身体对生活、自然的模拟提炼。此举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舞蹈语言习惯中建立起舞蹈自信,而不是借助以往令人生畏的技术技巧或是统一标准的专业范儿;,赶走更多热爱舞蹈艺术但最终并不从事舞蹈职业的普通孩子们。( 二) 益于智育德育的潜移默化舞蹈对人的育化成效,对文化的创新传承,古今中外早已公认。伴随着舞蹈美育研究的深化,将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融入国民素质教育当中,有助于学生在富有韵味的身体运动中获得美感教育、情感教育乃至道德教育。美国着名作家爱默生曾说所有崇高的美,其中都包含有一种道德元素,更永远同思想的深度成

12、正比。;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已证明,艺术美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表现力、想象力的提升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同时对其智力因素、知识的迁移与转化才能、人际交流与合作才能以及创新才能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翻译加德纳理论着作的我国艺术教育家沈致隆先生指出: 美国艺术教育家并不真正更多关注孩子将来是否会成为出色的演奏家和表演者,能否模拟过去着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相反,更感兴趣的是能否理解艺术中蕴藏的东西,是否可以运用艺术的语言去思维,是否可以反思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否可以将包括自己创作在内的艺术作品与历史的、文化的和美学的问题联络起来。;创立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吕艺生认为,舞蹈不借助任何其他物质

13、载体,其感性材料就是人自身,而这一载体不仅由各种外部器官组成,更包括人的精神系统,包括人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志等心理因素,就是说舞蹈是肉体与精神的高度结合。;显然,在相对意义上来说,区别于体育的体能型运动,舞蹈以其身心合一的高情感创造型运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吕艺生正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和舞蹈身心一元;的优势,展开了醉翁之意不在舞;的素质教育舞蹈课程设计,目的直指五项才能;的培养,有力地彰显了舞蹈审美教育最大化的外延辐射,浓缩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要素。其中所富含的真、善、美;因子对于一个公民在成人和成才过程中的道德育化尤不可无视,它们隐性地决定着个体存在与社会之间的

14、安康联络。加德纳说: 纯粹的训导式教育,即简单地列出允许和不允许的事情以及相应的奖惩方法,根本无法成功地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感。;这一认识直接贯穿和浸透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吕艺生指出,艺术对于这里的大局部内容都不是直接的作用,而是延伸的、附带的、次要的作用,然而,教育往往是在这种不经意中才能有更好效果,非主体的东西是浸透到主体上去的,因此主体无一点的抵抗,这就是潜移默化。;显然,将道德训诫;转化为真、善、美的因子融入独具匠心的课例,如?寻找春天?、?精卫填海?、?化干戈于玉帛?、?悯农?等课例,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中将爱、尊重、宽容、英勇、忠诚、坚持、乐观、自由等一系列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

15、的心灵,让每个孩子获得一生最重要的素质,这样的舞蹈教育直指教育终极目的且生动彰显出舞蹈美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所承载的重要功能与价值。( 三) 分析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在中国,我们很熟悉的一种情形是老师提出谁有什么问题吗?;、谁说说自己的想法?;,课堂上一片寂静。集体主义特色与标准答案式教育致使我们的课堂缺少争议,抑或说缺少质疑的勇气。实事求是地说,长期以来,中国的学生从小承受的课堂训练,其重点并不在发现更多问题,形成更多考虑,养成共同讨论的习惯,而是高度集中在标准答案;上。不夸大地讲,在中国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被训练更多的是记忆才能而非考虑才能。我们的教育常常无视了答案多样性的可能; 无视了学生在不同意见间产生的讨论对其思想锤炼的重要性; 无视了呵护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与生疑的习惯。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加德纳的主张,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关注并说出他们在不同风格作品中发现的差异,因为真正重要的是鉴别才能学生们可能会,也许必然会在喜欢哪个艺术作品,认为哪个更好、哪个更美及其原因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而无论是在学校里、家庭中、电影院内还是在游戏场上,真正的教育恰恰在此时发挥作用。;吕艺生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非常重视评价环节;。评价,意味着观者对所欣赏的艺术作品提出自己的认识、观点和建议。其价值在于这一环节可以有效挖掘和激发学生的观察考虑、分析发现并锻炼学生可以用简练明了、逻辑明晰的语言表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