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对任性学生的教育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497573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班主任对任性学生的教育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班主任对任性学生的教育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班主任对任性学生的教育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班主任对任性学生的教育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班主任对任性学生的教育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班主任对任性学生的教育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性的产生和形成,后天环境起着决定作用。中学生的任性主要表现为脾气大,个性强,我行我素,听不进忠告。其实,任性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任性的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难以适应班集体生活,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调整,会妨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德育的塑造者。对待不同任性的学生,要寻找其任性产生的根源,然后对他们施加爱心、信心、耐心的教导,利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任性学生自觉地修正任性心理及行为。 一、中学生任性性格的形成原因 调查发现,中学生任性性格主要在以下几类家庭

2、中出现:(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结成教育孩子的统一战线。有时面对一方严厉的教育,另一方总是袒护着孩子。在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不但没认识到错误,反而从小学会钻空子。谁时常护着他,谁能轻易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而对另一方逐渐形成对抗意识,排斥心理。在成长中只要是他的需求不能满足的人,一概排斥,形成了不健全的心理。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孩子的意愿,也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2)单亲家庭教育中出现两种倾向,一种自感离婚后亏待了孩子,对孩子存在补偿心理,不忍对孩子严格要求;另一种由于自己的家庭生活不幸,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寄

3、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家长经常在批评中、对比中、唠叨中教育孩子,孩子厌倦了这种“为你好”教育方式,故意跟家长“对着干”。(3)隔代教育。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祖辈大多缺乏教育知识,多凭情感,凭经验在看护孩子,进行粗放式教育,再加上祖辈无不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过分地宽容和娇纵形成了孩子任性的根源。 二、班主任对任性学生的教育策略 1.要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要与家长配合好。(1)注意沟通技巧,取得家长的配合。任性性格的形成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而如何让家长认识到这一点,接受你的教育思想需要沟通技巧。(2)任性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修正孩子任性的性格。在家庭教育中,为什么

4、教育孩子时父母总是失败者呢?是因为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经常求得以满足,他们抓住了父母的弱点。父母的爱是溺爱,而教师的爱是大爱,无私的爱。因此,家长对于孩子过分的要求要加以限制,敢于对孩子说“不”。(3)利用家长会或家访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传授给家长,建议家长读一些家庭教育类书籍,通过读好书,多读书引导家长全新认识和尝试有效的家庭教育。(4)爱心、信心、耐心是任性性格修正的一副良药。任性性格的修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告知家长只要对孩子充满爱心,有足够的信心和持久的耐心就能慢慢转变孩子的任性性格。 2.班主任借力对任性学生的教育。(1)借宣传之力。班主任要通过班会课向学生宣传任性学

5、生的表现形式和危害,让他们根据自身表现自查是否存在任性行为。要认识到自己的任性对别人的伤害,做一个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2)借科任教师之力。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一样,都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因此,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搞好配合关系,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任性学生的教育工作。(3)借班规之力。开学之初通过全体学生民主制定行之有效的班规,全体同学必须遵守。因为有了约束力,每一位同学自然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一旦学生违纪,就可以用制定好的规则进行处罚,也防止班主任随意的教育的无效性。同时,任性学生在全体学生的舆论和监督下自然会接受惩罚,防止与其他人发生冲突,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任性对别人的造成的影响,以后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4)借学校之力。学校都设有德育处,专门有德育干事进行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另外,学校德育处要有心理老师,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5)借媒体之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各种媒体资源铺天盖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往往会在任性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对待任性的中学生,班主任要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借助他人之力,共同教育,开启任性学生心灵的大门。中学生毕竟还小,只要诱导得法,完全可以改变任性的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