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4973243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摘要】本文对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的措施和监测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术中低 体温的主要常见的干预措施包括术前环境预热、自然保温、保温毯、心理干预、 输注液和库血加温等,分析当前临床医学中体温监测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发生率高达 50%70%,尤其是出 于麻醉期的患者。术中低体温是指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任意时刻出现的体温低 于36C的现象,低体温是降低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和缺氧耐受的一种反 应,但是同时低体温会带来多种不利影响,如麻醉药物代谢缓慢引起的药物中毒 寒颤、心律失常、麻醉苏醒延迟等现

2、象,影响到手术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甚至影响 到手术的安全性,所以本文就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 改善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提供相关参考。1. 护理干预措施1.1. 环境预热通常情况下,认为手术室适宜环境温度为2225C,湿度控制在40%60%,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患者体感温度往往更低,感到寒冷。同时,手术室中空气对 流会增加患者的机体散热,加速患者体温的降低。研究表明,患者在温度为 24C 的恒温环境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现象,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加温预热 能够提高患者的食管温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对环境进行预热,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配备温湿表,方便护理人员能够更直接的了解手术

3、室的温湿度并进行调 节。1.2. 体表预保温体表预保温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即通过主动保温的方式保证患者体温的正 常,通常情况下是在患者手术前进行3060min的预保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低 体温情况出现的情况。目前在实际情况中,常用的方法有预热棉被覆盖法,戴头 巾,穿脚套等方法,本着尽可能减少肢体暴露的原则实现预保温,减少患者热量 的散失。但是这种方法见效较慢,适用范围较小,因此并不能解决所有手术中的 低体温现象。1.3. 保温毯临床中进行保温的保温毯通常有充气式和循环水变温毯两种。其中充气式保 温毯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地体温保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临床资料证明, 将保温毯43C,预热20mi

4、n后持续保温直至手术结束,能够大大改善患者术中低 体温的现象,预防低体温并发症的出现。但是充气式保温毯在维持患者体温稳定 方面相对薄弱,所以通常情况下配合循环水变温毯使用。循环水变温毯同样是较为有效地、改善术中低体温现象,预防低体温并发症 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在术中使用循环水变温毯能够使患者的体温升高 0.61.5C,在实际情况中,聚体护理措施为,通过对患者手术视野以外的身体部 位进行加热盖循环暖风毯,手术床铺水循环复热垫,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患者体温 的稳定,该种方法使用与手术时间较长,需要较大手术视野的情况,需要注意的 是,保温毯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功能正常,避免因为变温装

5、置出现故障导致的事故。1.4. 心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对体温产生影响,当患者受到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时,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引起术中体温的降低;患者在术前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会增加发生术中低体温的概率。所以要做好术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平 和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了解患者担忧并帮其排解,尽可能地帮助患 者减少因为心理因素引起的低体温现象。1.5. 输注液和库血加温 在术中对患者进行输液或者输血时,如果其余环境等温,将会引起患者体温 快速下降。所以加温仪,恒温加热器等设备,研究发现,利用加温仪等设备可有 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现象的出现,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将加热温度调至3940 摄氏度

6、,当手术时间较长,输液量和输血量相对较多的时候,可适当升温至41C有助 于减轻低体温现象。1.6.冲洗液加温 手术中使用到的液体如果没有进行加温,以室温状态下投入使用,极易引起 外周血管收缩,热量丢失,以致患者体温下降,相关学者研究表明,采用 3637C 的冲洗液可减少患者的寒冷感受,降低寒颤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质量有积极意 义。2. 监测方法 相关数据表明,在手术过程中进行体温监测的数量极少,对患者采取保暖措施的有 40%左右,当患者接受全麻手术时,进行体温监测的手术仅占四分之一,反映出在进行手术时,大多数护理人员并未认识到体温监测的重要性,相关意识 有待加强。监测部位对患者体温的护理也存在

7、影响,体表温度不能作为衡量的标 准,通常情况下直肠的温度更为准确,且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但是要对插入深 度有一定的掌握,避免引起患者不适。监测部位不是单一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 者的手术部位、麻醉程度、手术方式等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体温监测。3. 监测时间体温监测时间应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长进行判断,应对所有手术时长超过1小时的患者进行体温监测,监测频率为15 分钟一次并做好记录,不能因为为患者 加盖棉被或者采取其他保温措施而对体温监测有所放松,要确保患者的温度在 36C 以上并对患者的四肢温度及状况进行检查。总的来说,降低患者集体低体温现象发生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临床中往往需 要多种方法进行

8、配合已达目的,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体温的 监测并进行及时的调节,保证患者术中体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都有 积极意义,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节省了患者 的经济支出,有助于提升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护理人员对体温监测的重要性认识 还不够,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多种保温措施的比例极少,而且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 手术过程中监测的流程及方式,这是继续改进的方面。4. 参考文献1 张悦,夏玲,姜云.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 志,2012,27(17):1556-1558.2 杨俊茹.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 刊),2016(09):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