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497318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位简介:渗透了古巴国历史传承的幽香,洋溢着浓郁现代文明的气息,三峡库区的明珠市涪陵 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 榨菜之乡0全区幅员面积 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 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113万,主城区常住人口 30万。涪陵区自然条件好, 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 点易洞 水底碑林白鹤梁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06 56 107 43,北纬29 21 30 01之间。地处长江、 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

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别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 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1998年恢复直辖后改设涪陵区。地理环境:涪陵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中部,介于北纬29 2V至30 0,东经106涪陵一景。56至107 43之间,幅员面积 29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 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东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

3、县、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 靠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 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至武隆、彭水、沿河等县,直达渝鄂湘边界及黔东各 地。区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 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 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区境河流大多为雨源补给型,径流因季风降水 而比较丰富,

4、多夏洪秋汛,暴涨暴落,水位变幅大。二、设计条件设计依据甲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及建筑设计任务书。相关历史、地理、人文、地质及基础设施资料。甲方提供用地红线图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20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重庆市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其它相关的我国现行国家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法令、法规。基地条件1.2.1 用地区位本方案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滨江地块。地块面临长江南岸,北边紧临滨

5、江路,南面,东 面紧临恒昌路,西面紧临江上明珠。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景观视线非常良好。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滨江路的停车位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地上停车 楼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停车位的需求。1.2.2道路交通项目基地北侧临滨江大道,车辆直接从滨江大道进入1.2.3绿化景观场所中的各个环境要素成为设计的依据,充分地利用屋顶空间布置绿化景观广场,并 在场地中打开视觉通廊,使得在场地内部视线通透开敞。1.2.4地形特征整个项目地块成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北侧面临滨江路,距离停车楼约22米(含人行道),设计为开放的市民广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南面为恒昌路,恒昌路与 滨江路高差

6、较大约 14米。1.2.5周边建筑项目地块位西侧为贵博江上明珠小区,东侧为自来水厂。规划及相关城市设计要求根据现场踏勘,我们为项目提出了以下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2)功能最优原则。3)周边和谐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1. 合理利用现有场地条件,完善区域配套2. 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塑造环境与建筑的有机协调3. 采用与建筑形象相符合的建筑立面材质4. 塑造形态丰富的建筑立面工程规模、设计范围及内容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irf,总计容面积为irf,建设用地面积m2 .三、总平面设计设计概念1)依山傍水的城市特质2)以人为本社会理念总体布局整个项目地块成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北侧

7、面临滨江路,距离停车楼约22米(含人行道),设计为开放的市民广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南面为恒昌路,恒昌路与 滨江路高差较大,约米。利用高差,停车楼的屋顶可以和恒昌路相接,这样在恒昌路上利 用停车楼屋顶设置了屋顶室外停车场,这样利用高差形成了双广场的布置,为城市提供了 更多的开放空间。交通组织停车楼汽车进出口,通过隐形消防车道与滨江路相交接,滨江路的人行流线和恒昌路的人行流线通过停车楼的电梯 楼梯很好的串联起来, 即解决了停车的需求,又解决了人行流线的需求。恒昌路接场地段由于是急弯道,从安全上考虑,这里只设置了人行出入口, 不设置汽车出入口。停车楼车行道路在建筑两侧,消防车道位于建筑西侧,

8、设置消防回车 场,既满足行车要求又满足消防要求。环境景观与绿化设计景观设计结合建筑统一考虑,景观以屋顶景观广场和沿滨江路的景观广场为主,形成主景观轴线。沿滨江路的景观广场以铺地绿化为主,成为滨江路的开放空间屋顶景观广场的植物,铺装 设置上层次分明,虚实结合,使建筑物与绿化融为一体 ,从而真正达到景观设计的均质感和理性 化。四、建筑设计单体设计该停车楼为地上车库,地上4层,局部五层,地下一层,属于 2类车库;地下室层高为米, 一、二层层高米,停车楼在第二层做了退台处理,退台的部分设计为露台,三、四、五层层高为。汽车出入口分别在停车楼的两侧,在广场上的车道为隐形消防车道,和广场的铺装很好的结合起

9、来,不破坏广场的景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数量愈来愈多,对停车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停车楼 在体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显得不足,本方案提供了屋顶景观广场,退台的露台,有利于生态、环保、节地。道路系统停车楼汽车进出口,通过隐形消防车道与滨江路相交接,滨江路的人行流线和恒昌路的人行 流线通过停车楼的电梯楼梯很好的串联起来,即解决了停车的需求,又解决了人行流线的需求。 恒昌路接场地段由于是急弯道,从安全上考虑,这里只设置了人行出入口,不设置汽车出入口。停车楼车行道路和消防道路由建筑两侧成环状布置,成消防环道,既满足行车要求又满足消防要求。无障碍设计通过无障碍电梯,可使残疾人方便的到达各层建筑。工程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建设工程(方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民用项目)项目规划条件设计数值备注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 中地上建筑面积计容面积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容1商业地上部分计容:地下部分:不计容2、车库总计容建筑面积容积率不大于商业与总建筑面积比不大于1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停车位不小于180个室内173个机械停车位80个室外8个绿地率不小于16%16%停车楼内按2%的比例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每层的卫生间均设置有无障碍卫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