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的故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497305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萨尔王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格萨尔王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格萨尔王的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格萨尔王的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格萨尔王的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格萨尔王的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萨尔王的故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格萨尔王的故事 2 1 神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

2、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3、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

4、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 3 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

5、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出示 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

6、句话。 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4 出示: 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指名读第17自然段 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

7、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人们捉不到它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

8、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1 神鸟 狗:忠于职守 猫:善良聪明 乌鸦:勇于救人 格萨尔王的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格萨尔资料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定向诱导 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

9、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3、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自学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速度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展示答疑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3、感受英雄形象 教师: 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交流反馈: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学生朗读唱词, 教师: 唱词中唱

10、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拓展延伸 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去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学生回顾,讨论。 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反馈总结 1、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

11、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2、作业 收集本课词语。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板书设计:2*格萨尔王的故事 消灭地鼠恶魔 杀死强盗 保护商人 格萨尔王 同意岭地部落迁移到玉隆 分配领地 8 3、冬不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课文描述冬不拉杀死瞎熊

12、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骏马 依恋(lunlin)匕首(bb) 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带读词语 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