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496415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衔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高中衔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高中衔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高中衔接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高中衔接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衔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衔接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示在数轴上,数和数之间的距离第二节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立方差公式 ;(3)三数和平方公式 ;(4)两数和立方公式 ;(5)两数差立方公式 例1 计算:解法一:原式= = =解法二:原式= = =例2 已知,求的值解: 第三节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

2、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一般二次三项式型的因式分解二次项系数分解成,常数项分解成,把写成,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如果它正好等于的一次项系数,那么就可以分解成,其中位于上一行,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 (1)x23x2; (2)x24x12; (3); (4) 说明:(2)x24x12(x2)(x6)(3)11xy图115 (4)xy(xy)1(x1) (y+1) (如图115所示)2提取公因式法例2 分解因式: (1)(2) 解: (1)=(2)=

3、 =或 3:公式法例3 分解因式:(1) (2)解:(1)=(2) =4分组分解法例4 (1) (2) (2)= =或 = = =四、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1配方法【例11】分解因式说明:这种设法配成有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后将二次三项式化为两个平方式,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当然,本题还有其它方法,请大家试验。2拆、添项法【例12】分解因式分析:此多项式显然不能直接提取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组也不易进行细查式中无一次项,如果它能分解成几个因式的积,那么进行乘法运算时,必是把一次项系数合并为0了,可考虑通过添项或拆项解决。#一般地,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 如果多项

4、式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2) 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来分解;(3) 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用分组或其它方法(如十字相乘法)来分解;(4) 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第四节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 ,如果ax2bxc0(a0)的两根分别是x1,x2,那么x1x2,x1x2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例1 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例2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例3 若x1和x2分

5、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1)求| x1x2|的值; (2)求的值;(3)x13x23解: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 ,(1)| x1x2|2x12+ x222 x1x2(x1x2)24 x1x2 6, (2)(3)x13x23(x1x2)( x12x1x2x22)(x1x2) ( x1x2) 23x1x2 ()()23()例6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则 x1x2a40, 且(1)24(a4)0 由得 a4,由得 aa的取值范围是a4第五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

6、性质情境设置:可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如作图(1) (2) (3) (一)画yax2bxc图像的步骤和要领:(1) 确定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系数a决定(2) 确定对称轴:对称轴方程为(3) 确定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若0则与x轴有两个交点,可由方程x2bxc=0求出若=0则与x轴有一个交点,可由方程x2bxc=0求出若0则与x轴有无交点。(4) 确定图象与y轴的交点情况,令x=0得出y=c,所以交点坐标为(0,c)(5) 由以上各要素出草图。(二)二次函数ya(xh)2k(a0)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正左移,h负右移”

7、;k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正上移,k负下移”性质(1)当a0时,函数yax2bxc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函数取最小值y(2)当a0时,函数yax2bxc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函数取最大值y 第六节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a0);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3交点式:ya(xx1) (x

8、x2) (a0),其中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例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练 习1填空:(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x轴交于点(1,0)和(2,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ya (a0) (2)二次函数yx2+2x1的函数图象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第七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等实根 无实根 R 例1 解不等式: (1)x22x30; (2)xx260; (3)4x24x10; (4)x26x90;(5)4xx20例2 解关于x的不等式例3 已知不等式的解是求不等式的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