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变形的原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496391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件变形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零件变形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零件变形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件变形的原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零件变形的原因:毛坯制造、机械加工、操作使用、修理质量。2. 磨损的表示方法:磨损量、磨损率、耐磨性、相对耐磨性。3. 装配工艺过程一般由:装配前准备、装配工作、校正、检验、油封及包装。组织形 式,固定式装配、移动式装配。4. 典型零件磨损过程:跑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5. 机械修复方法:镶加零件修复法、局部修复法、塑性变形法、金属扣合法。机械联 接(螺纹联接、键、铆、销、过盈配合)和机械变形。6. 确定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方法:公法线长度测量、啮合中心距法、固定弦齿厚的 测量。1. 局部互换法:考虑到各零件的加工误差是随机的,可以将尺寸链中各环的公 差放宽些,使其容易加工

2、,降低成本。2. 热喷涂:用高温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至熔化或呈塑性状态同时用高速气流使 其雾化,喷到经过预处理的工作表面,将喷涂层继续加热,使之达到熔融状 态而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获得牢固的工作层。3. 平尺作用:用于检验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误差,也可以做为研刮的基准, 有时还用来检验零、部件的相互位置精度。4. 基准不变修理法:在修复尺寸链的精度时,只选取一个基面,而所有的作用 面的修理,都以此面为基准。5. 修配法:把零件的公差放大制造,使零件装配时能够有一定的返修余量,经 过个别零件的修配加工,最后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8电镀:利用电解的方法,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零件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的方法

3、。1.1. 调整法:将补偿件移动一定距离或者装入一个具有补偿量的补偿件来实现误 差的补偿。锥形尺寸棒作用:主要用来检验主轴、套筒类零件的径向跳动, 轴向串动,也用来检验直线度、平行度、同轴度、垂直度等。2. 一、细刮:a).用细刮刀进行,在粗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接触点。b)刮削时,刀 花宽应在6-8mm,长10-25mm,刮深0.01-0.02mm。c)刮第二遍时应与第一遍交 叉45-60的方向进行。d)在刮削中,应将高点周围部分也刮去,以使周围的次高 点容易显示出来,可节省刮削时间。e)细刮后的点子一般在每刮方内12-15点即可。3. 二、精刮:a)在细刮后,为进一步提高工件表面质量b)刮削

4、时,要用小型刮刀或 将刀口磨成弧形c)刀花宽应在3-5mm,长3-6mm左右,每刀均应落在点子上d) 刮去最大最亮的点子,挑开中等点子,小点子留下不刮e)精刮后表面点子数在20-25 点以上。4. 三、环氧沙浆的配方及原料:配方,6101环氧树脂E-44 100份 苯二甲酸二丁酯 17份乙二胺(固化剂)8份 沙(填粒)250份 方法:1.将E-44用水浴或沙浴加 热到80C; 2.加入苯二甲酸二乙脂;3冷却至30-35加入乙二脂;4把沙加热到30-35 作为填料加入。5. 四、刷度工作原理:刷度时工件与专用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刷镀笔与电源正极连 接,刷镀笔上的阳极包裹着棉花和棉纱布,蘸上刷镀专

5、用的电解液,与工件待镀表 面接触并做相对运动,接通电源后,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工件表面 迁移,从工件表面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结晶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6. 五、粘接的工艺原理:1使粘接接头受剪不受拉。2适当增大粘接面积3机体材料 与粘接剂具有相同的膨胀系数。7. 六、疲劳断裂的原理及断口图:零件受循环载荷时,在局部将出现很大的塑性变形, 表面将出现一些滑移线或滑移带,滑移带中产生一些缺口峰,峰底将产生高度集中 应力,在持续反复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周期,发展成微观裂纹,微观裂纹进一步 加强滑移带的应力集中,在循环负荷作用下,裂纹继续向内部发展。很多裂纹的深 度增加,连接成

6、一个主导裂纹,当其达到临界长度后,突然发生断裂。8.七、螺母FF预应力钢筋矫直原理:在桥式起重机主梁下盖板两端,焊上两个刚性很强的支架角钢如图.在 角钢上钻孔,再安装上两端带螺纹、经过强度计算的钢筋,用螺母拧紧,拉紧钢筋,使之产生适 度的预应力,使起重机主梁反拱而矫正主梁下挠。1. 八、用公法线确定齿轮模数:1分别测k、k-1或k+1个齿得公法线长度Wk、Wk-1、 Wk+1;2计算基圆齿距Pb=Wk-Wk-1或Pb=Wk+1-Wk;3查基圆齿距表,经分析初 步确定m; 4用其他方法如齿形卡板法或标准齿轮滚刀对齿法校验确定m.2. 九、轴类零件测绘注意事项:1必须了解该轴、套的用途及各个构成部

7、分的作用2 了解该轴、套在部件中的安装位置所构成的尺寸链;3测绘时在草图上标明各种配 合要求或公差数值、表面粗糙度、材料和热处理及其他技术要求;4测量零件各部 分尺寸;5注意基准是否完好;6细长轴应妥当放置,防止测绘变形。3. 十、粘接工艺:1不受材料限制2粘接温度不高3不破坏原强度,不易产生局部应 力4工艺简便,成本低,便于现场修复5胶缝有密封、耐磨、耐腐蚀和绝缘等特性。4. 十一、齿轮测绘步骤:1 了解被修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国、出厂日期及生产厂 家。2初步判定齿轮类别;3查找与主要几何要素有关的资料;4作被测齿轮精度等 级、材料和热处理鉴定;5分析被测齿轮的失效形式原因;6测绘、推算齿轮参数及 画齿轮工作图。5. 十二、S1-s3/x=D/L l/L=Y/x y=bl/D e=a1-a3/26. 十三、设置一个调整环,1计算总公差;2分配公差,TM=TE/(tV(入)2Mi(n-1); 3 按向体确定组成除调整环公差;4计算上下极限偏差BMAZ=ZBMAi增-EBMAi减;5 验算精度是否满足TZ=tV(ZAi2Ti2); 6验算超差率TE=V(Eki2Ti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