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DOC 42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496364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DOC 4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DOC 4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DOC 4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DOC 4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DOC 4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DOC 4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DOC 42页)(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完整(完整版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地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加固施工技术红山饭店位于岗前平地,渡线上方,距南京站站北区明挖基坑围护结构约615810m ,房屋横轴与地铁线路轴线夹角712#176;,区间隧道右线和渡线局部下穿红山饭店,隧顶距房屋基底710713m。该饭店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局部配有h = 50cm 的地圈梁,结构每层设置圈梁,饭店主体结构工况基本完好,外墙、内墙局部有竖向、横向裂纹或裂缝。 岗前平地自上而下分别为可2软塑状杂填土,厚2218m;可2硬塑状粉质粘土,厚315410m;硬塑混合土,厚115211m;强风化闪长玢岩,厚410m

2、。1 红山饭店加固方案 根据“控制隧道变形为主、地基和房屋加固为辅”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同时对地基和房屋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采用旋喷桩+ 管棚的组合加固方案。在靠近房屋和隧道外侧做双排单管旋喷桩,桩间距110m 呈梅花形布置,桩长1012m ,以对隧道上部地层进行加固;在隧道开挖前施作159mm 无缝钢管管棚,管棚长30m ,从红山饭店墙外6m 范围内一次性穿过红山饭店。 该方案是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优化,取消了房间内的旋喷桩,沿房屋基础外侧施工高压旋喷桩(见图1) ,旋喷桩互相咬合。将旋喷桩加固扩大到房基外墙一定的范围,对隧道洞室上方的土层进

3、行加固。该方案效果好,施工方便,工程量小,造价适中;其缺点是作业空间和场地受限制。2 加固施工 在隧道通过红山饭店的渡线区,首先施工旋喷桩,在完成旋喷桩后,等待南京站能够提供隧道施工的工作面时施作管棚。2.1 旋喷桩施工2.1。1 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钻机就位钻孔至设计标高注浆、旋喷边旋边提升旋喷结束、成桩.2。1.1。2 旋喷形式、桩径及其他参数选择 采用1 根单管喷射高压水泥浆液作为喷射流,由于高压浆液射流在土体中衰减大,破坏土的射程较短,成桩直径为013018m. 根据前述地质情况,选用桩径为600mm ,桩长68m ,布孔间距为50cm;浆液压力20MPa ,流量80120LPmin ;

4、孔径及个数喷嘴:2030mm 2 个;提升速度2025cmPmin ,旋转速度20rPmin。2.1。3 质量控制 (1) 旋喷深度、直径应于旋喷前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旋喷作业;旋喷桩抗压强度和透水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2) 旋喷桩质量可采用开挖、钻孔取芯等 方法 检查. (3) 检验点的数量为施工注浆孔数的2 5 %;对不合格的应进行补喷. (4) 各项检验应在旋喷注浆结束4 周后进行。2。2 管棚施工2。2.1 工艺流程 施工平台设置导向混凝土护拱施工159mm钢管钻机就位钻孔顶进钢管棚孔口封口注浆填塞M10 水泥砂浆。2.2。2 管棚主要设计参数(见图2) (1) 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

5、管159mm , 壁厚8mm ,节长4、6m。 (2) 管距环向间距中对中40cm。(3) 钻进深度隧道南端40m ,北端38m。 (4) 搭接长度313m。 (5) 倾角钻杆与纵坡仰角采用1176;(考虑钻杆下垂) 。 (6) 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cm ,沿相邻钢管方向不大于10cm。 (7) 隧道纵向同一断面处的钢管接头数不大于50 ,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需要错开1m。3。2。3 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 (1) 导向混凝土护拱施工时,首先安装护拱内钢筋骨架,然后安设导向管(180mm &215;6mm ,长2m) ,根据管棚进出口坐标将导向管焊接固定于护拱钢筋骨架上,为控制导向管安装的准确性,

6、焊接前必须对每根导向管位置进行坐标测量,而且为保证钢筋骨架的牢固,骨架采用3 排钢筋拱架连接而成。护拱混凝土为C30。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 (2) 在159mm 管棚钻孔中应及时检查钻孔方向的准确性, 应用 测斜仪测量钢管钻进的偏斜度;要及时把钻芯(主要是首排孔中的钻芯) 取出并排列整齐,做好岩性记录,用以对开挖提供超前地质预报。 (3) 由注浆口注入水检查管棚密封是否好,并及时密封。 (4) 向管棚管内注浆前先用浆液把管孔中的水压出管外,直到浆液流出,并且流出的浆液浓度与浆池中浆液浓度相同后,将孔口用钢板密封,然后加压,并稳定压力在0151MPa 之间,尽量不要间断注浆。管内注浆顺序自下而上

7、,水泥浆要时刻进行搅拌,以保证浆液浓度相同,同时检测流量.3 结语 旋喷桩隔离墙减小了隧道渡线开挖引起的建筑物的沉降,159mm长管棚有效地减小建筑物下方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 施工期间进行了红山饭店沉降数据监测,实测最大沉降小于6mm ,倾斜率也满足规范要求,实践证明旋喷桩+ 长管棚的加固方案是合理且成功的,为今后的地铁类似施工提供了经验。 参考 文献 :1 顾晓鲁. 地基与基础M . 北京: 中国 建筑 工业 出版社,1995.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但是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施工条件,研究和制订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应对措施十分必要。针对盾

8、构隧道穿越下沉式广场、下穿既有下立交以及下穿高架桥墩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类似情况的施工技术措施。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穿越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 五角场站江湾体育场站区间上行线起于SK27+ 775。181,止于SK27 + 334.143,在里程SK27 +500.200处设泵站一座;下行线起于XK27+333。876,止于XK27+756。179,在里程XK27+504.900处设泵站一座.隧道最大覆土厚度约为14.44 m,纵坡成“V”字形,最大纵坡为28。08。1.1 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 区间隧道位于淞沪路五角场中心、四平路、淞沪路下,掘进时土层主要为32灰色砂质粉土、灰色淤泥

9、质黏土、11灰色黏土、局部12灰色粉质黏土,隧道的中心高程在-9。302-13.907 m。1.2 周边环境 区间隧道将穿越五角场,该区域重要建筑物众多.隧道沿线东侧有百联又一城,区间距离地基水平距离仅6.4 m;西侧有中环线和万达广场,尤其距离中环线桥墩钻孔灌注桩仅1.7 m左右,上部是五角场下沉式广场。该区间下行线还将穿越淞沪路-黄兴路下立交桥抗拔桩区域,桩离盾构边缘的最近距离仅60 cm.据设计说明以及物探报告说明,盾构通过区域内存在2根锚杆桩。2 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2。1 穿越下沉式广场施工技术 区间隧道上部是五角场下沉式广场,盾构施工过程中,上行线将贯穿下沉式广场约90 m,下行

10、线与下沉式广场相切约55 m。五角场下沉式广场为L形重力式挡墙结构,中间地坪高程为0.2 m,区间隧道距下沉式广场挡墙墙趾最小距离约为8.1 m.重力式挡墙施工时围护为650 mm水泥土搅拌桩,近挡墙1.1 m范围内深18 m,桩底高程13。73 m,外侧3。15 m范围内深10。5 m,桩底高程-6.23 m。本区间隧道与较深搅拌桩相交长度为4 m,与较浅搅拌桩距离为3。3 m。 同时下行线隧道还穿越下沉式广场2、3出入口,穿越时与出入口结构底净距约为7。3 m。出入口采用搅拌桩围护,与区间隧道相交。区间隧道与下沉式广场挡土墙相对位置见图1。 施工应对技术: 1)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

11、切口土压力, 同时严格控制与切口土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等,尽量减少土压力的波动;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在确保盾构正面沉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使盾构均衡、匀速施工,以减少盾构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和地层损失,控制下沉式广场及出入口通道变形量为+520 mm,从而避免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破坏。 2)积极监测为优化施工参数提供依据.盾构穿越前在下沉式广场上布置一定数量的沉降监测点,对建筑进行沉降、倾斜等监测。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以指导施工和制订更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 3)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利用盾构同步注浆系统及时充填盾构推进留下的空隙,减少地层损失,若下沉式广场沉降

12、量接近预警值范围时,待盾构通过后及时置换浆液,可使用隧道内管片注浆孔进行壁后单液注浆,通过二次注浆,控制滞后沉降。 4)制订有效的应急预案,在施工中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确保人民生命安全.2。2 穿越下立交以及中环线桥墩 区间隧道下行线将穿过淞沪路黄兴路下立交抗拔桩和锚杆桩区域,上行线隧道在SK27+505SK27+585穿越下立交区域约为80 m,下行线隧道在XK27+545XK27+700穿越下立交区域约为155 m,该区域距离江湾体育场站的距离为140 m左右.上行线隧道穿越段最低点结构底高程为-8.9 m,此处隧道顶高程为-10.7 m,与隧道净距仅1.8 m;最

13、高点结构底高程为-6.0 m,此处隧道顶高程为9。9 m,与隧道净距约为3。9 m.另外下立交底板下采用700 mm双轴搅拌桩进行了加固,加固厚度为底板下2 m,水泥掺量1315,盾构与下立交结构净距2 m时将切割加固层;下行线隧道穿越段最低点结构底高程为-6.4m,此处隧道顶高程为10。4 m,与隧道净距约为4。0m,最高点结构底高程为-1.4 m,此处隧道顶高程为6。9 m,与隧道净距约为5.5 m,隧道上行线与下立交最小间距见图2. 区间隧道上行线在SK27+475SK27+490、下行线在XK27+465XK27+485处从中环线桥墩边穿过,影响范围约15 m,上行线隧道距桥墩桩基较远

14、,约为7.0 m,下行线距桩基较近,最近处仅1。7 m,中环线桥墩桩基为800 mm钻孔灌注桩,桩长60 m,此处隧道覆土约为13 m,隧道底埋深约为21 m,桥墩桩基远深于隧道。控制盾构机掘进引起的地层变形及全面调查桩基承台结构形式及使用状况非常重要,隧道与中环线桥墩的平面位置见图3. 施工应对技术: 1)施工方法对地层的影响程度的设定 盾构机掘进而产生的地层变形按其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开挖面前方的地层变形盾构机在掘进时若前仓压力过大将导致地表隆起,这是施工中要尽量避免的。其次前仓压力过小将导致地表下沉,所以掘进的施工管理是减少地层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盾构机通过时的地层变形在盾构机通过时

15、,由于盾构机壳体与地层之间有摩擦,以及超欠挖、纠偏和过大的“蛇形”推进,是引起地层扰动的主要因素。盾尾脱离后的地层变形由于盾构机施工,管片外存在环形间隙,推进时必需同步向盾尾注浆。注浆不及时或注浆量过大和过欠都将导致地层变形。 此外,如果出土口发生涌水,也会发生大面积的沉降。在软弱的黏土层中掘进,过大的扰动,会引起长期的后续沉降。一旦地层发生了上述的变形,桩基承台处的外力条件和支承状况就发生了变化,从而造成承台发生沉降,倾斜和断面变形等情况。 2)针对性技术措施 地层加固处理措施该桩基按摩擦桩考虑,盾构掘进必然会削弱桩身和土体之间摩擦力,周围土体会变得比较松散,从而降低了桩基的承载能力,所以在同步注浆后及时二次注浆,并严格控制盾构推进的速度和轴线偏差。在沉降超过设计规定+5-5 mm时,可以通过在桩身周围注浆,增加桩身和周围土体的固结,使桩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推进施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