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汇总(DOC 16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4957117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汇总(DOC 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汇总(DOC 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汇总(DOC 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汇总(DOC 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汇总(DOC 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汇总(DOC 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汇总(DOC 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 一总论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漫长的耕作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农业遗产。而今农耕时代渐行渐远,乡村生活日趋式微。轰鸣的机器、崛起的高楼以不可逆转之势正在终结五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我们推进了物质供给极大丰富的商业文明社会。人们在享受电视、手机、汽车、互联网、酒吧等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同样深切感受到废气、噪音、有害食品、快节奏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的郁闷、烦躁和劳神。在都市冷面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我们不由得回忆起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向往世外桃源里的宁静与舒适。本项目依托千亩村河边组十余万平米原生态绿柳竹林,以及周边田野乡村风貌(可视景观面积达三十余万平米),以

2、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为设计元素,构筑一个古代某一太平盛世时期的村镇集市或自然村落,试图全景式恢复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图景,再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中庸和谐的小农经济社会的民风民俗,表达人们珍爱生命,缅怀祖先,敬畏天地神灵的由衷之情,表现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勤劳朴实、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安乐心态。“千亩万福”民俗文化村-一间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正是基于以上时代背景而策划。二、项目概况:项目实施地距市区四公里约十分钟车程,距规划中的五里埠商贸区二公里约五分钟车程。中津河呈“S”型由西南向东北蜿蜒,河水清澈,波光鳞鳞。中津河南岸气势雄伟、飞渡而过的宜黄公路大桥新添一景。东南与万福村油坊村民组隔河相望。西

3、为皖赣铁路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为一字排开的河边村民组民宅,民宅后为广柔的千亩良田。 林地缘中津河而走,主体部分在“S”型中段,由北面约80亩竹林和约100亩杨树林组成。林地位置优热、生态原始、环境友好,是一处天然的“森林氧吧”。有白鹭驻足,野兔乱串,虫蛇出没。春夏则绿草如茵、蛙鸣蝉噪、欣欣向荣,秋冬则安逸古朴、萧瑟悠远、静谧幽深。本项目充分依据现有的竹林、树林、河流等原生态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道路桥梁、村庄农舍、田野风光,建设一个集食、宿、游、乐于一体的民俗村落或集市。“吃农家饭、睡农家榻、庭院捉家鸡、溪里摸鱼虾、林中摘野菜、月下听神话”,把这种体验式的休闲娱乐作为主要经营项目,并将农业生

4、产工具、手工业工具、农家生活用具,如犁、耙、耖、风车、水车、石磨、木榨等,民俗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七月半鬼节、冬至、小年,以及敬祖、拜佛、拜寿、婚礼、听大古书、看露天电影、社戏、斗鸡、演皮影戏等民俗活动有机结合于一个整体。进入民俗村,鸡犬之声相闻,犹如打渔人误入桃花源,别有洞天,洗去尘俗,放松心情,忘却烦恼,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项目实施地千亩村与睦邻而处的万福村一衣带水,二地名形成历史久远,为一般普通民众耳熟能详,取“千亩万福”为文化村的字号,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既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祈盼丰收、吉祥康泰、平安幸福之意,又琅琅上口、易读易懂、雅俗共享,符合本项目的民俗特点

5、。优越的地理地置(略)原始的生态环境(略)三、市场分析农家乐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休闲娱乐方式由于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的小资情调和精神生活需求,出现之初就已受到人们的追捧,渐成休闲热点,现已成为京津、沪苏杭、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居民近郊游、周末游的首选目的地。在京郊、成都已有星级农家乐出现,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宁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是安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安徽省首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车一族渐成普及,现有城市的餐饮、游乐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追逐时尚、崇尚享乐、怀古念旧已成为都市白领乃至普通市民的消费新潮流

6、。本项目试图为市民提供这样一个休闲去处。同时,经济开发区大工业的格局初现雏形,相信未来二、三年,现有的地块将陆续开工投产。本项目实施地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咫尺之隔,是其理想的三产配套项目。新建宜黄公路,是长三角与黄山风景区互通的咽喉要道之一,交通便捷,过往司乘人员、游客也是本项目的预期客源之一。因此,基于商业运作和公司化管理的民俗村项目,将会有较为充足的目标消费群体。四、规划示意图(略)五、投资规模及预算:(略)六、建设内容:1、进入民俗村设计三条通道:第一条由五里铺至万福的乡村公路(穿宜黄公路)从东北角水泥桥驱车进入,穿过竹林至停车场,约350米。车路路边装点一尺高白色木栅栏。第二条由南面宜黄公

7、路架100米木桥,过木桥步行进入(如自驾车,车停宜黄公路大桥下停车场)。该通道为景区的正门。第三条由宜黄公路大桥西(开发区东南),过皖赣铁路,步行约十分钟进入。三条进入通道口,分别设计木制或竹制仪门。路面用鹅卵石、沙石、石板、青砖铺面。在景区南面,临中津河处,树“千亩万福民俗村”巨型广告牌。2、整个景区由五部分组成:(1)餐饮区。主体建筑设施为风格俭朴的自然村落和农家小院,显示宁静、悠远的氛围。打汲水井一口,架水轱辘,既解决用水问题,又成一景。同时附设野餐自助区,提供集中,但又相互独立的野餐、烧烤区,增加游客野外自助用餐的乐处。这是本项目的显著特色之一。 附示意图:(略)(2)住宿区。建十余间

8、二十五平米、附设农家桑拿、宽敞明亮的标准客房。分别命名为“听蛙楼”、“鸣蝉阁”、“喜雨亭”、“秋爽斋”等。(3)垂钓区。利用竹林与杨树林之间的天然自流沟渠和河汊,开挖大小不一的鱼塘,供游人垂钓、休憩,生产的鱼供应内部餐饮使用。(4)茶楼品茗区。建一座200平米,具有浓郁民俗风情和徽派木质结构风格的茶楼。该建筑为本景区标志性建筑,亦设计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茶楼。茶楼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可以满足贵宾接待、商务洽谈、朋友聚会、情人幽会之需要。邀请四川茶艺人进行茶艺表演,邀请福建茶艺人表演功夫茶。(5)综合休闲区。紧邻就餐区,建设简易篮球场、乒乓球台、草台班子戏台、停车场,供客人

9、健身、游戏、玩耍。在各景点之间、路口,疏密有致地设置避雨亭、木椅、木凳、秋千、词牌、路牌、标示牌等。3、在景区外围与农户合作、合资栽种若干亩成片的桃树、李树、杏树、枣树、梨树、葡萄、西瓜(万福为西瓜的传统种植地,品质优良),开花结果之际,供游客观赏、采摘、游玩。本项建设内容既为民俗村增添了新的景观和游客自娱自乐的内容,有机的融周围景观于一体,大大拓展了民俗村的游乐空间,同时,又带动当地村民走多种经营之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4、租赁农户菜地或与农户达成协议,种植无公害、无污染的时鲜疏菜,自产自销,供景区使用。5、划定一定区域,专人散养一定数量供自产自销的鸡、鸭、鹅等

10、家禽,真正体现“庭院捉家鸡”的乐趣。6、规划设计建设宁国南方牡丹花卉盆景园,将此列为中长期远景目标。7、在相关景点点缀富有浓郁乡村田园生活气息的古典诗词字牌,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8、民俗村十二景:翠堤春晓幽林听蝉近水楼台渔舟唱晚茂竹修篁长虹飞渡村舍农家绿林垂钓千亩良田村姑綄衣远山夕照英烈遗踪注:英烈遗踪是指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

11、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抗日名将叶挺将军,扣压在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现万福小学)一事。七、民俗1、农具、农家生活用具:犁 耙 耖风车掼桶 打稻机 石磨、 石碾脚踏水车手摇水车 独轮手推车 木榨 轭头 轱辘 簑衣斗笠 纺车织布机、草鞋绑腿山袜竹箩、 竹篓、簸箕、 茶筒、 烘篮、 蒸笼、笊篱、 笆箬扇鱼叉、 鱼笼子、 乌排腰子船、 雕花木床条桌八仙桌、 陶瓷茶壶、 蓝边碗、 药辗子、 油纸伞、 胡芦瓢、 学步车、 婴儿摇车、手火炉、 磨刀石链稿、秧耙、 土墙夹板、 木杵、 桑墩、 棒槌、 弓(捕捉野兽的工具)、 土猎枪、 木盒广播、 手拉风箱、 花轿锣鼓家伙、 民俗乐器、 汽油灯、 罩子灯、 手提马灯

12、、红灯笼、算盘、 篾壳水瓶、自鸣钟、 手摇电话机、 老式电影放影机、 老式三角架布景照相机、赤脚医生药箱子、文革宣传画系列。2、手工业工具:木匠、篾匠、铁匠、瓦匠、等系列手工业工具,卖货郎担子,制糖、制茶工具,磨刀磨剪子担子,皮影子戏道具,系列文革物品,弹弓,铁环,陀螺等乡村儿童自制玩具。3、生产、生活设施:牌坊、石碑、水井、毛竹栈漕自流水、洗衣铺子、乡村小卖部、100米木板桥、简易乡村戏台、豆腐坊、油坊、酒坊(用酒吊子打散酒)、土地庙、观音菩萨庙、农家桑拿房。4、民俗节日、仪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七月半鬼节、重阳节、腊八节、冬至、小年。敬祖、 烧香拜佛、

13、拜寿、 相亲、 阴阳八卦、 求雨、 婚礼、 丧葬、儿童抓周、 听大古书、 看露天电影、 社戏、 斗鸡、 训八哥说话、演皮影戏、快板、 三句半、玩龙舞狮、踩高跷、百家姓。(待续)5、民俗活动:(1)本项目在适当时间,举办系列民俗比赛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展成为宁国市民俗体育运动会。拟推出以下节目:推独轮车交公粮挑扁担接搓玉米打糍粑、包粽子 推磨爬竹竿接力踩水车徒手摸泥鳅栽秧、割稻背新娘九九重阳爬山采茶叶 对山歌打麻将下象棋斗鸡、斗蟋蟀猜口令、划酒拳拔河踢毽子(2)为追逐时尚的新人举办说媒、相亲、坐花轿、三磕首、入洞房、掀红盖头民俗婚礼表演仪式。(3)与现有的民间玩龙舞狮

14、队合作,成立“千亩万福”玩龙舞狮队。(4)适时邀请国内具有显著地方特点的民俗表演、绝活、杂耍来献艺,如:川剧变脸、山东泥塑、河南皮影子戏。6、民间传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智慧的宝藏。千百年来三津大地演绎了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传奇、故事、幽默。项目将搜集、挖掘、整理这些民间身口相传的民俗文化瑰宝。如:水打北庙园,宁国出状元宗杲与慧云禅寺宁国公主乌金潭的故事 长毛跑反神童周赟一担箩筐下江南日本鬼子不打宁国的故事38号桥的来历杨虎的故事小小宁国县 大大河历溪石口民兵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乏庸俗、低级,败坏社会风尚的内容,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如摇色子、推牌九、算命等。在活动组织中,务必剔除其糟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许多民俗活动面临失传、淘汰。本项目试图以类似博物馆性质的形式,将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